易华
-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慕课的“植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被引量:1
- 2021年
-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许多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植物学”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课时有限,加之该课程原有的成绩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较喜欢的线上慕课学习与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对线上教学,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提前推送学习指南、建立线上学习效果检测试题库;对线下教学,将教学内容设为知识内容、拓展内容和互动讨论3个层次,开展逐级教学;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方法,突出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 杨文权姜在民易华
- 关键词:植物学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 陕西秦巴山区假繁缕研究之评述
- 2016年
- 在室内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调查,对陕西秦巴山区假繁缕研究工作全面述评。作者认为假繁缕为多年生草本,非一年生草本;支持将日本假繁缕作为假繁缕的异名处理。
- 吴振海李红星易华赵亮刘培亮常朝阳
- 关键词:野外调查
- 秦岭火地塘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
- 2024年
- 土壤细菌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火地塘林区是秦岭南坡中具有代表性的林区,但其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仍不明晰。本研究采集了不同海拔高度的两种典型针叶林(铁杉(Tsuga chinensis)林、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林)的土样,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采用16Sr RNA扩增子测序对不同海拔下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明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β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占比66.02%-73.78%;属水平上,不同海拔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线性判别分析表明,高海拔针叶林土壤富集的特征微生物大多归属于变形菌门,氮循环相关功能相对富集;低海拔和中海拔富集的特征微生物大多归属于酸杆菌门,碳循环相关功能相对富集。海拔、土壤pH值、全钾(TK)和碳氮比(C/N)与细菌群落结构相关。其中,变形菌门与海拔和C/N呈正相关;酸杆菌门与海拔和C/N呈负相关;放线菌门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与TK呈正相关。综上所述,秦岭火地塘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随着海拔梯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和海拔高度共同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秦岭火地塘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和驱动机制,为秦岭针叶林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魏诗雨宋天骄罗佳宜张燕赵子萱茹靖雯易华林雁冰
- 关键词:针叶林海拔环境因子
- 新冠肺炎疫情下基于慕课的“植物学”混合式教学探索
- 2020年
-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文章从植物学课程特点出发,提出基于慕课的植物学混合式教学策略。通过开学前的学情分析与开学准备,授课过程中的课前准备、课中引导、合理监督等多方面、多种方式的教学,基于慕课的“植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 易华杨文权姜在民
- 关键词:植物学混合式教学高等农林院校
- 基于学生试卷成绩分析的“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5
- 2018年
-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和必修课程。"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但是,"植物学"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学生的试卷成绩普遍不高。为此,对生物类专业2年4个班级的"植物学"课程考试试卷从考试题型、平均分、不同分值段学生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时教学建议:关心和鼓励学习不积极的学生;加强难理解、易混淆知识点的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开展混合教学的思路。一年的教学改革尝试表明,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试卷不及格率降低。
- 杨文权易华姜在民刘建才
-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改革
- 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长性状及越冬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0
- 2005年
- 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在宁南旱作农业区进行了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出苗率、生长发育、越冬率和产草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南地区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的出苗率与播期温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不同播期土壤耕层含水量变化率较小,且基本能满足苜蓿萌发与生长的需要;播期越早,根颈越粗,入土越深,但4月份前播种,出苗率低,群体小且易形成"小老苗";7月份以后播种,由于生长期短,植株根颈细嫩,越冬率很低或完全冻死。综合不同播期出苗率、产草量和越冬率等因素,认为在宁南地区紫花苜蓿的适宜播种期应在4月30日~6月30日。
- 曾庆飞孙兆敏贾志宽韩清芳刘世新易华
- 关键词:紫花苜蓿播期越冬率产草量
- 陕西兰科一新记录属--布袋兰属被引量:1
- 2008年
- 报道了陕西兰科一新记录属——布袋兰属(Calypso Salisb.)及一新记录种——布袋兰(Calypso bulbosa(L.)Oakes)。
- 杜诚姜在民崔宏安易华党高弟
- LPC教学法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主要是作者在植物学教学实践中开展LPC教学法的经验总结,论述了LPC教学法的特点,介绍了LPC教学法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得出开展LPC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 程金凤易华苗芳姜在民
-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教学
-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普通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被引量:2
- 2016年
- 普通生物学作为我校创新学院生命类专业的必修课,为了培养学生为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急需研究型创新人才,我们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活动和科研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
- 王晓静陈铁山韩锋易华
-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
- 肥力对冬小麦顺序和非顺序衰老茎同化物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研究在适肥和高肥水平下,顺序和非顺序衰老茎顶三叶和地上器官同化物积累及转运特性,为阐明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生育后期(05-16)非顺序衰老发生率较高的小麦品种温麦19、豫麦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设高肥(尿素225kg/hm2,磷酸二氢铵337kg/hm2,春季追施尿素112kg/hm2)和适肥(尿素150kg/hm2,磷酸二氢铵225kg/hm2,春季追施尿素75kg/hm2)2个肥力水平,在小麦扬花期(04-22)、叶色倒置现象发生时期(05-16)和成熟期,分别采集参试小麦品种正置茎和倒置茎,测定2个肥力水平下顶三叶的绿叶面积及其叶片、叶鞘、地上营养器官、穗和籽粒的干质量,比较正置茎和倒置茎顶三叶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在适肥和高肥条件下,参试小麦品种正置茎绿叶面积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而倒置茎绿叶面积表现为倒二叶>旗叶>倒三叶。正置茎旗叶干物质积累量与倒二叶接近,均大于倒三叶;倒置茎倒二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旗叶和倒三叶。正置茎和倒置茎顶三叶叶鞘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旗叶叶鞘>倒二叶叶鞘>倒三叶叶鞘。正置茎地上营养器官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大于倒置茎,而正置茎地上营养器官花后同化物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低于倒置茎。倒置茎籽粒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正置茎。与适肥水平相比,高肥水平可以延缓叶片衰老,增加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营养器官花前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提高千粒质量。【结论】在高肥和适肥条件下,参试小麦品种均有叶片非顺序衰老的发生,且生育后期小麦叶片的非顺序衰老有利于籽粒的充实。
- 黄薇杨霞易华刘党校苗芳王长发
- 关键词:冬小麦肥力同化物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