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鸿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电化学
  • 6篇电极
  • 3篇碳电极
  • 3篇葡萄糖氧化酶
  • 3篇玻碳
  • 3篇玻碳电极
  • 2篇电位
  • 2篇阳极
  • 2篇阳极氧化
  • 2篇甲醛
  • 2篇光谱
  • 1篇电化学表征
  • 1篇电化学检测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电化学氧化
  • 1篇电聚合
  • 1篇电吸附
  • 1篇电子传递
  • 1篇氧化还原酶
  • 1篇一氧化碳

机构

  • 13篇厦门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3篇戴鸿平
  • 9篇吴辉煌
  • 8篇周绍民
  • 3篇孙世刚
  • 3篇徐远航
  • 2篇肖晓银
  • 1篇张敏
  • 1篇庞代文
  • 1篇吴启辉
  • 1篇杨毅芸
  • 1篇陈声培
  • 1篇程介克
  • 1篇卢国强
  • 1篇蔡丽蓉
  • 1篇洪双进
  • 1篇赵元弟

传媒

  • 4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化学传感器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3
  • 2篇1992
  • 5篇1991
  • 1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化学原位扫描显微红外反射光谱及其对铂表面CO吸附的红外成象被引量:2
1999年
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 ,红外显微镜和X Y扫描平台 ,通过设计和研制原位红外显微池和计算机接口及控制软件 ,建立了电化学原位扫描显微红外反射光谱 .研究工作显示 ,这一新的空间分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固 /液界面环境中表面微区振动光谱的信息 ,还可以用于电极表面红外成象 .获得的CO在Pt多晶电极表面吸附性能的化学图象在 10 -2 cm尺度上给出电极表面微区反应性能的不均一性及其分布 .
孙世刚洪双进陈声培卢国强戴鸿平肖晓银
关键词:反射光谱电化学一氧化碳铂电极
玻碳电极电化学活化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被引量:8
1991年
用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法研究了玻碳电极电化学活化过程中表面含氧功能团的生成及其表面过程。结果表明,该电极在高电位下氧化时生成了表面含氧功能团,并有一部分进一步氧化成CO_2,表面类醌基在随后的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部分转化成酚基,最终形成稳定的表面氧化还原对。表面类醌基同羟基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
戴鸿平孙世刚吴辉煌周绍民
关键词:玻碳电极FTIR反射光谱
电化学预处理玻碳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子传递被引量:3
1990年
报道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在电化学预处理的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GC电极经过高电位阳极氧化,随后反复循环扫描的预处理,可使GOD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吸附GOD与该电极的直接电子传递近乎可逆。讨论了电化学预处理增强GOD吸附及直接电子传递的可能因素。
戴鸿平吴辉煌周绍民
关键词:GOD
全文增补中
电化学检测中流动式实时HGR显示程序设计被引量:1
1991年
微型计算机已被用于电分析实验过程的控制以及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为了监控实验进程,人们往往希望能够实时地将采集到的数据展现在显示器的屏幕上。在线性扫描伏安测定等实验中,电位扫描范围一般是预定的有限值,因而电流随电位(或时间)变化的全貌可在屏幕上完整地显示出来。然而在某些测量中由于持续时间较长,要使电流(或电位)~时间曲线完整地显示在屏幕上便有困难。在研制金属渗氢测量系统时我们通过
戴鸿平吴辉煌
关键词:电化学
氧化还原酶的电子传递
戴鸿平
甲醛阳极氧化的电位振荡特征
1992年
甲醛阳极氧化过程中出现的电流或电位振荡现象在文献中已有报道。然而,由于所述振荡现象相当复杂,迄今未能从机理上加以圆满的解析。Wojtowicz已对某些有关的机理假设提出质疑。本工作从分析甲醛恒电流电位振荡主序列的特征入手,追寻振荡现象同电极过程机理的联系。1
徐远航戴鸿平吴辉煌周绍民
关键词:甲醛阳极氧化
电化学活化玻碳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的吸附与直接电化学被引量:1
1991年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SNIFTIRS法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在经电化学活化的玻碳(GC)电极上的吸附与直接电化学行为。GC电极经活化后对GOD的吸附大为增强。吸附速度与吸附量同GC电极活化时高电位氧化时间、GOD浓度、溶液pH值及通氮搅拌有关。SNIFTIRS实验表明,GOD可能主要吸附于活化新生石墨结构晶棱或晶面上。表面微晶石墨结构可能为吸附GOD同GC电报的直接电子传递场所。
戴鸿平吴辉煌周绍民
关键词:葡萄糖氧化酶直接电化学玻碳电极SNIFTIRS
邻苯二胺的电聚合及膜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被引量:9
1999年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研究了0-1 mol/LH2SO4 溶液中邻苯二胺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过程及聚合膜(POPD) 的电化学性质. 邻苯二胺的起始氧化电位约为0-4 V( vs-SCE) . 从EQCM 数据得知在酸性水溶液中邻苯二胺较易发生聚合,在邻苯二胺单体氧化的同时电极上就有聚合物沉积引起表面质量增加. 质子在POPD 膜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OPD 膜质子化( 氧化) 或去质子化( 还原) 的同时使阴离子嵌入膜中或脱出,使EQCM电极频率发生变化,根据Sauerbry 方程计算了阴离子迁嵌入或迁脱出量及其随POPD膜质量和电位扫描速度的变化.
吴启辉肖晓银杨毅芸蔡丽蓉戴鸿平孙世刚
关键词:邻苯二胺电聚合质子化
甲醛电化学氧化中的电位振荡现象
1993年
电化学过程中的电流或电位振荡现象已有不少记载,并被概括为减幅振荡和周期振荡两种类型,然而新近发现了混沌态、超混沌态以及混合振荡分支系列等一些较复杂的振荡模式。尽管如此,迄今人们对电化学振荡的现象与本质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甲醛电化学氧化的研究中我们观察到更为奇特的时间有序现象以及不同振荡模式的过渡序列,这些结果将为利用非线性动态学理论研究电极过程机理提供新的信息。
徐远航吴辉煌戴鸿平周绍民
关键词:甲醛阳极氧化电化学
DNA修饰电极的研究(ⅠΧ)——DNA探针在金基底上的固定、表征及其表面分子杂交被引量:39
2001年
采用巯基化合物自组装 /共价键合反应的逐层固定方法将双链 DNA固定到金表面得到 DNA修饰电极 ,并对该电极表面进行了电化学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研究了电极表面固定化 DNA的表面分子杂交 .
赵元弟庞代文张敏程介克戴鸿平
关键词:基因芯片DNA探针金电极电化学表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