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燕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人份钙磷镁系统性负误差的分析及消除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对标定曲线良好、室内质控物结果良好的20份钙、磷、镁结果系统性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消除修正。方法使用钙2.44mmo/L、磷0.88mmol/L、镁0.84mmol/L的混合血清对钙、磷、镁分别进行标定,修正当日检测结果;并通过更换质控物以及校准物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修正前后的校准物吸光度值、质控物检测值相差较大;修正前后钙、磷均(P<0.01);镁(P<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修正后结果与另一台同型号仪器检测的结果进行验证(P>0.05)无显著差异;质控物结果良好在控。结论即使工作中定标曲线良好、室内质控物结果良好也不能认为检测结果就一定很好,应将校准物、质控物的基质效应、批间差、瓶间差以及检验用水的水质因素等等都考虑在内,观察、验证实际检测结果是否可信准确。
- 彭小燕杨利红祁双宝成守金
- 关键词:校准物钙磷镁
- 钙离子检测结果系统性负误差原因的探究及排除
- 2016年
- 目的探究血生化分析时钙结果出现系统性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解决。方法使用同种校准物、质控物及同厂家试剂,A1、A2组为奥林帕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组为贝克曼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1、B2分别为系统性负误差之前、之后的结果。结果 A1组与B1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A2与B2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A1、A2、B2组质控结果良好在控,B1组指控结果失控;贝克曼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更改参数前后吸光度差别较大。结论钙结果出现系统性负误差的原因不是由常见的水质问题引起,而是由于双波长中参比波长设置的缺失造成,参数设置的查对、验证不应该是检验工作者的思维死角。严谨的科学态度才是根本。
- 彭小燕刘鹏颜瑞
- 关键词:双波长水质钙
- 探讨外置环境对PRECLL C2000-4检测结果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良的置放条件对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等小型的检验仪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和超速离心机置于同一试验台,比较微震荡状态下(A组)和相对静止状态(B组)的结果,A组将离心机模拟至日常工作模式:处于反复启动、停止的使用状态,并非一直运转。这样在离心机启动加速时及停止减速时会对实验室台面及相邻的PRECLL 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造成一定的震荡。结果:2组之间PT、TT和APTT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的PT、TT和APTT结果分别有15、11、17份结果与B组的结果有显著差异,误差比例分别为10.0%、7.3%、11.3%,对这些误差加大的标本进行重复检验,发现大多检测结果与B组结果相近,与A组相差较大,验证了A组结果的不稳定性。其结果误差的发生概率无规律可循,但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相对会加大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结论:离心机工作时,特别是在离心机开始运转和结束运转时的震荡,会直接干扰PRECLLC2000-4四通道血凝分析仪的磁珠正常的震动幅度从而产生一定的随机误差,进而影响PT、TT、APTT的检测结果。因此各种小型检验仪器与离心机置于同一试验台这一做法并不科学,不仅会造成检测结果的随机误差,而且也会因震荡而影响分析仪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稳定性,造成仪器性能的下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各实验室应严格规范中、小型检验仪器的放置。
- 杨利红彭小燕赵换青
- 关键词:磁珠法
- 样品再定位对电解质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X I-9 2 1 D电解质分析仪清洗管路后,因各种因素致使样品的定位产生了一定的定位偏差,在重新进行样品再定位后,对各项检测结果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方法将血清标本分别置于电解质分析仪定位前(A组)、反应泵顺时针调整定位后(B组)以及逆时针定位后(C组)检测,将三组结果的2 4 0份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定位调整前后均保证检测时标本始终充盈于K+、Na+、Cl-、Ca2+、p H值及参比电极下。结果 A、B、C三个组的K+、Na+、Cl-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CO2C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与A组的CO2C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的差异与定位时反应泵的调整方向有关:反应泵顺时针定位调整后标本量的相对较少造成了CO2CP检测结果偏低,而逆时针定位调整后相对增加了标本的反应体积致使检测结果的偏高。结论清洗电解质分析仪后即使重新定标也应该注意标本的定位情况,重新定标并不能调整样品的定位位置。而对于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样品的再定位后,CO2CP必须重新标定后方可检测,而K+、Na+、Cl-则无需进行重新定标,样品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密切关注。
- 杨利红彭小燕刘鹏
- 关键词:再定位粘滞性
- 408次脑脊液氯离子结果及校准物的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同型号仪器不同检验因子和换算系数检验的俩组脑脊液数据,建立修正体系并验证,实现脑脊液与血清标本同台仪器同种校准物检测的可能性。方法将同型号的俩台电解质分析仪分别使用不同校准液标定,建立各自的检验因子和换算系数,同时检测脑脊液合格标本共156份312次,建立修正体系后检验脑脊液标本48份共96次,验证结果。结果通过C-1和C-2组数据比对建立好换算表格后,分别检测脑脊液标本,A组Cl-结果(109.4±3.5),与B组Cl-(125.3±3.9)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修正体系换算后A组Cl-(123.5±4.3),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修正体系的建立,实现与血清标本同台仪器同种校准物检测的可能性,为检验同仁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但有条件实现脑脊液与血清标本分开检测的,应尽量使用各自匹配的校准物和检验体系。
- 彭小燕
- 关键词:脑脊液氯离子基质效应
- 定标斜率对362次二氧化碳结合力结果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找出二氧化碳定标液检测结果及重复性良好,但检验标本结果整体出现系统性正误差的原因并进行解决。方法均使用AB定值为30.0mmol/L的定标液标定同台仪器,解决问题前后2组数据比较,验证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检测斜率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分析处理前CO2CP斜率为8.2、8.3和8.1,AB液检测值30.5、30.0和31.1mmol/L,标本CO2CP检验结果为(31.6±1.5)mmol/L;处理后CO2CP斜率8.8、8.9和9.8,AB液检测值30.1、29.9和30.6mmol/L,标本CO2CP结果为(25.7±1.4)mmol/L。分析处理前后AB液检测值相差不大,且重复性良好,但CO2CP斜率的差别造成了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即使工作中AB液检测值结果和重复性良好也不能认为检测结果就一定很好,应将CO2CP斜率的敏感性充分考虑在内,应客观科学理性看待分析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定期保质保量的清洗、维护仪器。
- 彭小燕
- 关键词:反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