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绪安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电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面肌
  • 1篇描记
  • 1篇描记术
  • 1篇肌电
  • 1篇肌电描记术
  • 1篇表面肌电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王正伦
  • 1篇杨磊
  • 1篇孙敬智
  • 1篇张绪安
  • 1篇陈松林

传媒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表面肌电与心电技术评价动态劳动负荷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和心电技术在动态劳动负荷评价中的应用。方法8名男大学生受试者在运动功率车上跑步,通过控制运动速度和坡度来模拟动态劳动,按速度和坡度的不同设定A、B、C、D、E5个运动组,用表面肌电技术测定右下肢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肌电,并用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电数据。分析肌电的均方根(RMS)、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运动时的心率(HR)、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及每次运动后的Borg量表分值。结果在5种不同负荷运动中,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RMS值均逐渐增加,随着运动坡度的增加,腓肠肌RMS值逐渐增加,与A运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胫骨前肌的RMS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组运动中,B运动的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MF和MPF值均最低,D、E运动与A运动比较,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MF和MPF值普遍增加,C运动腓肠肌的MF和MPF值较A运动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运动比较,B、C、D、E运动的心率均明显增加,而SDNN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org量表分值则随着运动速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肌电和心率2个指标均能够较好地评价运动负荷;然而,就人体对动态运动负荷的应激而言,肌电MF和MPF更为敏感。
王正伦张绪安陈松林孙敬智杨磊
关键词:肌电描记术心电描记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