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炼红
- 作品数:23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苦难与重复相依为命被引量:6
- 2000年
- 张炼红
- 关键词:《许三观卖血记》
- “海派京剧”与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空间的建构被引量:17
- 2005年
- 近代上海,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消费空间的重构与休闲观念的流行,各种来自不同时空的文化样式(如西方现代商业文化、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市民娱乐文化等),皆在城市娱乐空间这一特定时空及大众文化景观中得以交融与杂糅。“海派京剧”崛起于20世纪初叶,其风格特质无外乎开放性、时代性、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和西方“现代戏剧艺术”意义上的艺术完整性。此间错综融汇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民众心理及社会舆论等方面的诸多因素。而海派京剧所集中体现的大众文化冲击力,无论从城市文化建构的何种向度来看(如市民文化、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商业文化等),都可能对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种种文化向度(如传统文化、精英文化、雅文化等)构成挑战。从更深的层面来看,随着海派京剧生存空间从茶园到剧场的兴替演变所呈现的城市娱乐空间的化约与规整,和由此而来的对日常生活实体所构成的间离与挤压,戏曲作为一种起始于民众生活的草根文化,其内在的元气和活力恐怕也就不得不与城市中相对更为自然的生活状态、交流空间及其情色想象一起,失神,枯竭,同步萎谢。
- 张炼红
- 关键词:城市文化娱乐空间大众文化
- 婚姻自由、移风易俗与“细腻革命”——罗汉钱故事的启示之一被引量:2
- 2016年
- 罗汉钱常用作爱情信物,作者试图打开这个以新旧罗汉钱串起两代人命运的通俗故事,即从1950年赵树理为宣传婚姻法创作的评书体小说《登记》,到地方戏中移植较早、影响较大的沪剧《罗汉钱》,再到全国公映、深入人心的同名戏曲片,梳理和探析新中国大众文艺实践内外的激进政治及其在生活世界中展开的"细腻革命",理解并反思以婚姻自由为表征的社会变革及其文艺改造中有关移风易俗的文化想象和历史影响。
- 张炼红
- 关键词:婚姻自由移风易俗激进政治
- “戏改”再反思:新中国的文化理想及其实践──“老戏改”刘厚生访谈录被引量:6
- 2011年
- 时间:2005年5月地点:北京"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会场一张炼红:刘老您好,难得有机会当面请教,我想还是开门见山,请您谈谈新中国戏改运动的得失吧?刘厚生:这个不太好说,我这个人啊就是搞得杂,没有在哪个方面深入思考,很难很全面地说。特别到北京之后搞话剧什么的,
- 刘厚生张炼红
- 关键词:文化理想访谈录新中国
- 以生活之理为理:关于价值重建的思考
- 2012年
- 对于当下中国和中国人而言,历史性的价值低,一迷期和焦虑期,恰恰也是生发新的历史转机的酝酿期。中国之真正崛起,终究取决于中国人民能否崛起,中华文明能否再崛起。所谓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既在具体社会实践层面有其历史延续性,也需在文化思想与精神价值层面有所照亮,以期开显出“中国之道”,真正体现吾土吾民的历练与担当。那么,面对当前世界性危机中的后发优势与契机,中国人将以何种努力,既务实(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综合治理),也务虚(以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的意识形态建设),同舟共济,开创出更加平正、刚健、寥廓的中国气象?
- 张炼红
- 关键词:中国人民社会综合治理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文化思想
- 罪与罚:《四郎探母》、《三关排宴》的“政治”和“伦理”被引量:4
- 2013年
- 京剧《四郎探母》以其盛名和争议成为新中国戏改运动的风向标,由此引发的持续讨论也呈现出特定时代的文化政治与情感结构。不同于《四郎探母》中用"人情味"模糊政治性,赵树理参与改编的上党梆子《三关排宴》直接将母子情带入"大义灭亲"的政治和正义立场,使之具有了更深刻的伦理性和难题性。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强势正义究竟要在多大程度上涵纳民众的身心感受,才可能避免最终被疏离和抛弃?本文有关"低调正义"的思考,指向的就是戏里戏外以某种至深情志和苦衷淬炼而成的"正义感"之精神内核。
- 张炼红
- 关键词:《四郎探母》政治伦理正义
- 中国经验与文化自觉:拓展“中国城市文化”的观念与格局被引量:3
- 2011年
- 有效的政治实践有赖于文化理论的突破,城市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也需在如此互动中有所推进。本文意在提示当前形势下中国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认为不能再把"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作为比照性的文化形态进行画地为牢式的区分,而要将城市作为文化发展的公共平台,有意识地整合历史和现实社会实践中极具标志性,却也极易被忽略的各种经验、资源及其文化政治要素等,借此突破狭义的"城市文化"概念,重建以城市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由此拓展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城市文化"的大观念、大格局。
- 张炼红
- 关键词:文化自觉城市文化中国文化大众文艺
- 旧戏改造之得失 以川剧《谭记儿》和京剧《锁麟囊》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1951年春,童芷苓从上海飞回了北京。戏改委来人邀她留京,辞意恳切。她此时只道自己依然鼎盛,立足上海,红遍南北,岂不更好?于是邀请化为耳边风,只管与家人聚玩。父亲却正言提醒她,要多看看北京我们这一行最近的变化。她这才留意到,程砚秋剧团重组,阵容已不如昔:尚小云很少登台,剧团梁柱景况与程相似;苟慧生的“留香社”演出较多,虽有几个角儿傍得严实,全团风光显不如前。马连良一去港,北京老生行也寂寞许多。她发现北京戏目收缩很多,演出场子大为减少,
- 张炼红
- 关键词:《锁麟囊》得失京剧川剧童芷苓
- 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戏曲改革
- 中国五、六十年代全面展开的"改人、改戏、改制"的戏曲改革运动,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该文试图将它置于一个更为深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为此,引言部分将在晚清"戏曲改良运动"以降的中国近现代戏曲改革进程...
- 张炼红
- 关键词:戏曲改革地方戏曲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从“戏子”到“文艺工作者”——艺人改造的国家体制化被引量:7
- 2002年
- 张炼红
-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游民文化社会转型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