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
- 作品数:62 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劈裂合并血管异常一例
- 2021年
- 本文报告了一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年常规复查时发现的病例, 患者无不适主诉, 左眼裸眼视力1.0, 鼻上方视网膜可见异常的血管, 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扫频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查, 最终诊断为左眼视网膜劈裂导致血管牵拉和异常扩张。该病例提示对于无主诉的高度近视眼患者也应详细而全面地检查眼底, 除了关注周边视网膜病变外, 要仔细检查后极及中周部视网膜, 特别是常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不能覆盖的区域。(中华眼科杂志, 2021, 57:944-945)
- 张潇陈欢李东辉杜虹陈有信罗岩
- 关键词:近视视网膜劈裂症
- 手术模拟器在白内障手术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8年
- 白内障手术模拟器可以在显微镜下模拟三维图像,使学习者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主要步骤,具有使用简单可控、且能反复操作等优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促进了临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培训期间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张潇戴荣平张美芬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 CYR61促进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及管腔形成的实验研究
- 张潇董方田于伟泓戴荣平
- 医学生心音听诊现状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明确目前心音教学需要改进的方向。方法对学习过诊断学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同时调取两届医学生诊断学心音听诊部分试卷,并对两个住院医生小组进行访谈,调研医学生在心音听诊方面的掌握程度和学习问题。结果47名学生回答了问卷,收集了两届医学生的诊断学心音部分的考试成绩共177份,两个访谈小组共10名住院医师参与了访谈。87.2%的学生认为临床工作中心音听诊很重要,诊断学对心音的教学主要是老师通过播放心音的录音和语言描述的方式来讲解,但只有约53.2%的学生学会小部分,4.3%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学会,心音病例考试中可以答对的学生占44%,近80%的医学生和住院医师对听懂心音没有信心。约有76.6%的学生会寻找专门的心音教学软件和音频进一步学习,但是仅有6.4%的学生认为此类教材和软件帮助很大,主要原因是辅助教材提供的心音失真。医学生希望教师提供有效的心音教科书,真实的心音数据库,和大量包括病史和影像学的病例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学生也希望获得更多的床旁听诊机会。结论此次调研说明了现有心音教学的弊病,并提出在后续教学工作中需要加以改进的环节。
- 林雪张潇刘继海张晖钱晓菁肖冉方理刚
- 关键词:教学改革临床思维
- 白细胞介素-1β促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观察炎前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IL—G浓度为0、1、10、20ng/ml和时间为24、36、48h作用下RPE细胞的VEGF和bFGF分泌量变化;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10ng/ml IL-1β作用48h后RPE细胞的VEGF和bFGFmRNA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IL-1β刺激后RPE细胞的增生状态。结果相同刺激时间即36h作用下,终浓度为1、10ng/ml的IL-1β促进RPE细胞VEGF的分泌(q=32.79,42.56;P〈0.01);10ng/ml的Il-1β促进bFGF的分泌(q=7.514,P<0.01);与浓度为10ng/ml的IL-1β刺激相比,增加IL-1β刺激浓度至20ng/ml使RPE细胞VEGF和bFGF分泌量下降(q=9.35,6.92;P<0.01)。相同浓度即10ng/ml的IL-1β作用下IL-1β作用时间与RPE细胞VEGF和bFGF分泌量具有正性时间-效应关系;浓度为10ng/ml的IL-1β作用48h可促进RPE细胞的VEGF和bFGFmRNA水平;MTT结果证明IL-1β未明显影响RPE细胞的增生状态(F=0.317,P〉0.05)。结论炎前因子IL-1β可影响人RPE细胞VEGF和bFGF的分泌量,在一定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内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 李莹张潇赵潺龙琴
- 关键词:色素上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
- 2009年
- 患者女性,5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就诊。既往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十余年。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1;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前节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眼底视乳头颜色、边界正常,黄斑区灰黄色隆起,周围有大量渗出,视网膜动静脉分支伸入病变区(精粹图片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及相干光断层成像术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2—4。诊断:右眼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
- 张潇董方田
- 关键词:血管造影检查眼部检查视力下降高血压病矫正视力
- 中国6179例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帕坦洛治疗效果分析
- 目的:了解我国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应用帕坦洛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6179名中度或重度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进行单纯开放试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类型特点、年龄分布以及眼痒、眼部
- 李莹张潇吕岚袁进孙国强
- 文献传递
- 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FTMH)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病例队列研究。临床检查确诊并行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的特发性FTMH患者26例2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21例21只眼。平均年龄(59.0±12.0)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三维光相干断层扫描(3D 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 OCT-2000 测量裂孔直径,观察玻璃体黄斑交界面状态。将裂孔直径≤250 μm定义为小FTMH,裂孔直径>250 μm且≤400 μm定义为中FTMH,裂孔直径>400 μm定义为大FTMH。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5±0.29。小、中、大FTMH分别为7、10、9只眼;存在玻璃体黄斑牵拉(VMT)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手术中注入0.2 ml C3F8;手术后保持头低位7~14 d。手术后随访1~23个月,观察手术后BCVA变化、FTMH闭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1个月FTMH未闭合眼行玻璃体切割(PPV)联合ILM剥除、C3F8填充手术。结果26只眼中,FTMH闭合17只眼,占65.4%;未闭合9只眼,占34.6%。手术前存在VMT的10只眼VMT均得到解除。FTMH未闭合眼行PPV联合ILM剥除、C3F8填充手术后FTMH均闭合。FTMH闭合的19只眼中,小FTMH 6只眼,占小FTMH患眼的85.7%;中FTMH 8只眼,占中FTMH患眼的80.0%;大FTMH 3只眼,占大FTMH患眼的33.3%。FTMH闭合、未闭合眼手术前FTMH直径分别为(307.8±122.8)、(431.6±12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7,P=0.024);存在VMT者分别为6、4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6,P=0.038)。治疗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51±0.36;与手术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8,P<0.05)。26只眼中,出现局限性
- 韩若安吴婵张潇陈欢张辰茜陈有信
- 关键词:玻璃体内注射惰性气体
- 不同类型病毒性角膜炎42例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05-07/12我院门诊就诊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7±15.4岁;右眼21例,左眼21例;单眼患病者34例,双眼患病者8例,选择较严重的一眼作为观察对象。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和腺病毒感染性角膜炎。均予抗病毒滴眼液4~6次/d,并视病情严重程度分别适当给予口服抗病毒药、抗生素滴眼液、人工泪液、角膜保护剂及不同浓度的激素。在初诊,以及治疗后3,7,14d随诊,分别观察记录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性别、眼别均无显著性差异,单眼患病者居多,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以青壮年患者为多,42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01。治疗3d即出现效果,7d效果已很明显。根据各项指标的平均变化率,症状的改善情况依次为:流泪(73.0%)>眼痛(66.7%)>畏光(65.4%)>视物模糊(64.9%)>异物感(61.5%),体征的改善情况依次为:角膜水肿(84.8%)>睫状充血(71.4%)>角膜浸润(61.7%)。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角膜知觉恢复较慢。治疗后3,7,14d观察各项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计算14d每例患者总分的变化率[变化率=(初始的分数—复查时的分数)/初始的分数],其中痊愈1例,显效38例,有效3例。总分的平均变化率为68.3%,总有效率为92.9%。结论:各型角膜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各型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张潇李莹
- 关键词:病毒性角膜炎有效率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IF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诊治的1073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后根据是否发生IFD,分为菌群失调组(97例)和无菌群失调组(19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并利用二分类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IFD的危险因素。结果IF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50例,51.5%)和腹胀(38例,39.2%),多数病人经过调节菌群和抗感染治疗后获临床痊愈,分别有23例(23.7%)和11例(11.3%)病人行胃管和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置管时机分别以术后第4~6 d(17例,73.9%)和术后第7~12 d(7例,63.6%)较为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合并肠梗阻(OR=4.88,95%CI 1.17~20.39,P=0.030)和术后早期使用抗生素(OR=7.94,95%CI 2.19~28.74,P=0.002)是IF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肠道准备的同时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OR=0.06,95%CI 0.02~0.19,P<0.001)是IFD的保护因素。结论IFD以腹泻或腹胀为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对于合并术前肠梗阻或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者,需警惕IFD的发生,术前肠外营养治疗可能会降低IFD的发生风险。
- 李干斌王晨童张潇邱小原陈伟杰张冠南孙曦羽牛备战陆君阳徐徕吴斌肖毅邱辉忠林国乐
-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手术肠道菌群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