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瑞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硫化氢对大鼠深Ⅱ°烧伤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数量的影响
- 目的 初步研究硫化氢对大鼠深Ⅱ°烧伤创面巨噬细胞含量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在大鼠烧伤创面愈合中的相关作用。方法 将11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组6只、烧伤(B)组36只、硫化氢干预(BS)组36...
- 张海瑞李毅王洪瑾
- 硫化氢与脏器功能变化关系性研究进展
- 2012年
- 硫化氢(H2S)是一种带有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以其毒性而闻名。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证明人体内源性硫化氢可作为一种神经活性物质而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H2S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后发现的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有关H2S与相关疾病的文献分析发现,H2S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且在许多器官和系统中起着保护作用。近来研究发现,硫化氢对烧伤后脏器功能的保护产生积极作用。
- 张海瑞李毅
- 关键词:硫化氢脏器功能烧伤
- 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深Ⅱ°烧伤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数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初步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深II°烧伤创面巨噬细胞含量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在大鼠烧伤创面愈合中的相关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H2S干预组、PAG干预组。烧伤及干预组制成5%TBSA深II°烫伤模型。H2S干预组腹腔注射硫氢化钠(NaHS,H2S供体)56μmol·(Kg·d)-1、PAG干预组腹腔注射DL-炔丙基甘氨酸(PAG,H2S合成酶抑制剂)45 mg·(kg·d)-1,分别于伤后1、4、7、14、21、28 d切取创面皮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数量;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 (1)伤后烧伤各组创面巨噬细胞数量持续增多,伤后21 d开始下降。各时相点烧伤各组间比较,在伤后4、14、21、28 d时,F值分别为107.50、195.65、16.21、4.25,P<0.05或P<0.01;与单纯烧伤组比较,H2S干预组各个时相点创面浸润巨噬细胞数量均减少,伤后4、14、21 d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烧伤组比较,除伤后第1 d外,PAG干预组其余各个时相点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增多,伤后4 d和14 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后烧伤各组创面MVD持续增多,伤后14 d开始下降。各时相点烧伤各组间比较,在伤后7、14 d时F值分别为94.32、72.15,P<0.01;与单纯烧伤组比较,在伤后1、4、7 d和14 d时,H2S干预组创面微血管数较单纯烧伤组数量多,伤后7 d和14 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烧伤组比较,在伤后4、7和14 d PAG干预组创面微血管数较单纯烧伤组数量少,伤后7 d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深II°烧伤创面巨噬细胞含量和微血管的形成存在影响,其可能通过降低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和促进血管形成参与创面愈合。
- 张海瑞李毅王洪瑾
- 关键词:外源性硫化氢烧伤创面巨噬细胞
- 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深Ⅱ°烧伤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数量的影响
-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深二度烧伤创面模型,通过外源性硫化氢干预伤后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巨噬细胞含量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硫化氢在大鼠烧伤创面愈合中的相关作用。 方法:将11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
- 张海瑞
- 关键词:外源性硫化氢微血管密度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