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艳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吉林松原地区b值时间变化特征浅析
- 2023年
- 利用吉林省地震台网2003年以来正式地震目录,采用最大曲率法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计算得到吉林省松原地区的b值时间变化曲线。通过回溯研究区内M≥5.0地震和时间曲线的对应关系发现,该地区M≥5.0地震前b值都有2个月以上明显的加速下降过程,相对的下降幅度为27%~45%。b值在吉林松原地区的地震预报中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为日常震情会商和跟踪工作提供量化信息。
- 刘宏岩陈卓张仁鹏张洪艳卢燕红
- 关键词:B值
- 吉林地区波速比分布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吉林地区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模拟和数字化资料(共254次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每个事件的平均波速比,重点分析吉林地区波速比的空间变化特征。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对收集到的震相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严格筛选和限定。结果表明,吉林地区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显著,南北部差异较大。伊通-舒兰断裂带北侧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突出,高低值异常区方向与NE向扶余-肇东断裂带一致;伊通-舒兰断裂带南侧波速比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火山区,其中长白山火山区北侧波速比低而西南侧较高,可能表明长白山下方低速异常体位于火山口的西南侧。通过分析波速比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在波速比高值区和高、低值过渡区为地震易发地带。
- 张洪艳张广伟王晓山张晨侠康建红
- 关键词:波速比
- 2013年吉林前郭强震群序列地震视应力变化特征被引量:10
- 2016年
- 选取2013年10月31日—12月24日吉林及邻省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2.0≤MS≤4.9)数字化波形资料,假设中小地震震源谱符合Brune模型,利用震源谱零频极限值与拐角频率,计算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 5.8地震前后33次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结果表明:1从较小震级区间(3.0≤MS≤3.9)地震视应力变化趋势可知,此次MS 5.8地震前,视应力存在明显上升过程,震后降至低值水平;2对比此次MS 5.8地震前4次MS 4.0以上地震视应力水平,发现后2次地震较高,说明MS 5.8地震前视应力确实存在上升现象;3消除震级对视应力的影响,考察视应力差值Δσapp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发现:MS 5.8地震前,视应力差值明显上升,达到最高值后下降,下降过程中发生MS 5.8地震,震后视应力差值处于低值水平。
- 康建红张洪艳张宇郑国栋
- 关键词:MS视应力
- 长春台记录的矿震、爆破和天然地震事件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笔者对长春地震台2000年以来采用CTS-1型甚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事件波形进行汇总,选取3个典型事件为例,分析不同类型事件波形的初动、相位、振幅和周期等直观震相特征差异性,并进一步对事件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给出不同类型事件的优势频率范围,为区域内记录到的矿震、爆破和天然地震事件类型识别提供参考依据。
- 卢燕红高金哲张洪艳陈闯
- 关键词:矿震爆破地震震相频谱
- 2013年吉林前郭强震群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17年
- 使用吉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2013年吉林前郭强震群序列ML≥2.5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前郭强震群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总体较高,在0.85~0.95之间波动,说明该序列具有很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区域应力场强度较高,分析认为可能是该震群序列一直持续发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在2013年11月23日MS5.8强余震发生之前,谱振幅相关系数升高,震后,则明显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即强震前小震震源机制趋于一致,强震后,则发散。
- 康建红郑国栋张宇张洪艳
- 关键词:区域应力场
-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的尾波Q值估计被引量:8
- 2007年
- 对1999~2005年间长白山天池火山观测站所有数字化波形记录中震级ML≥0.6的94个火山地震事件,利用频率在1.0~16.0Hz范围内的记录,依据S波单次反散射模型测算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尾波Q值,获得尾波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47±2)f(0.74±0.01)。假定衰减完全由散射损失造成,则估计得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最小平均自由程为17km,且与所用的频率无关,表明天池火山区下方散射体分布密度较大。
- 高金哲刘杰桑成良张洪艳华卫
- 关键词:长白山天池火山尾波Q值散射体
- 吉林前郭地区一维P波速度模型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基于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8月25日吉林前郭地区发生的290次地震事件的P波到时数据,利用Kissling提出的VELEST程序,获取了前郭地区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并将新模型应用到前郭地震重定位和PTD定震源深度中,二者综合显示获取的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对于提高地震定位的精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张洪艳马铭志刘轶男卢燕红陈聪
- 地震物质能量转换及地震预测新方法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 2018年
- 目前地震难以预测,原因是积累的观测数据时间区间过于短暂,如吉林省只有45年的地震观测数据,很难判断周期性和分布特征。本项目研究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基础,首次提出地震物质能量转换公式,将地震以空间、时间连续的能量波动分布形式进行研究;首次提出突破原理念的地震预测方法,结合历史地震来推测千年间的地震能量分布特征,并以千年数据尺度来对未来的地震进行预测。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在研究中逐渐完善预测方法的技术路线,证明该方法可行,通过实例验证地震物质能量转换公式正确可用,使结果更接近真实地震事件。本项目侧重于研究地震预测的新方法、新途径,旨在突破现有理论束缚,最终实现地震预测。
- 张羽李婷张洪艳王禹萌于畅
- 关键词:地震预测方法能量转换地震观测数据爱因斯坦相对论
- 吉林地区平均波速比的测定及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本文选取2001~2009年吉林省地震观测报告记录的地震事件,根据断裂构造特征和地震的空间分布情况,将研究区域分为四个地区,即西部、中部、东部、长白山火山区。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方法研究了吉林地区的波速比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发现吉林省西部、中部、东部及长白山火山地区的波速比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即西低、东高、长白山火山区最高,这对吉林地区的地震趋势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文中讨论了2006年吉林乾安-前郭M5.0级地震前后的波速比变化特征,发现该震前出现波速比趋势下降的特征,这对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具有实用价值。
- 张洪艳高金哲卢燕红张宇李艳波
- 关键词:波速比
- 吉林松原5.8级震群震相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选取2013年松原5.8级震群23个M_S≥3.0地震事件,通过地震波的振动持续时间、速度、周期、振幅等,进行震相识别,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域土层较厚,且震源相对较浅,面波较发育,波列的振动持续时间较长;地震震相主要以Pn、Sn、Pg、Sg、PmP、SmS为主:其中PmP、SmS震相在震中距70—110 km范围内较易识别;Pn、Sn震相在震中距150 km以上可较清晰的识别,随着震中距增大,Sn震相在震中距350 km以上将不易识别。
- 卢燕红张洪艳刘轶男陈聪陈闯蔡宏雷
- 关键词:地震震相震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