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 作品数:155 被引量:74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玉米miRNA在改变植物粗缩病抗性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玉米miRNA在改变植物粗缩病抗性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了一种玉米miRNA的表达水平与玉米对粗缩病的抗性呈现正相关,其前体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为探索创制改变...
- 周羽张嘉月王振华邸宏张林高岩松董玲刘显君曾兴
- 20个玉米群体农艺性状表现及对丝黑穗病抗性评价被引量:3
- 2010年
- 以外引的20个美国玉米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进行评价。连续两年接种鉴定表明,多数群体表现抗病,其中群体BSLCSC7表现为高抗,BS10CFRC10、BS12CH1C8和BS26等6个群体表现为抗病,BSCAD-1、BSCAD-2和BSCAD-3等7个群体表现为中抗,其余6个群体表现感病或高感。农艺性状鉴定表明,大部分供试群体在黑龙江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群体BSCAD-3和BS12CH1C8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等性状表现较好,在育种中可优先利用。
- 张林张宝石李新海李明顺王振华
-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抗病性
- 一种转异戊烯基酰基转移酶基因玉米育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异戊烯基酰基转移酶基因玉米育种方法,包括ZmIPT2基因的克隆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ZmIPT2基因对玉米的遗传转化和转ZmIPT2基因后代的功能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转基因技术ipt基因用来转...
- 邸宏周羽曾兴王振华张林祖洪月邓艳雪
- 文献传递
- 破解玉米育种“卡脖子”难题的思考
- 2021年
- 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已达到45%。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种质库建设,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坚定不移地打好种业翻身仗。玉米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
- 张林
- 关键词:重大科技项目种质资源保护生物育种玉米育种种质库
- 玉米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以9份不同耐盐级别的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在芽期和苗期分别采用4种不同盐浓度进行处理,5种评价方法进行玉米耐盐性鉴定,依据各种方法的鉴定结果与试材实际耐盐级别的符合程度,筛选出最佳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芽期相对盐害率和盐害指数鉴定法的鉴定结果与已知自交系耐盐性级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45;苗期盆栽鉴定法的两种评价方法鉴定结果与供试材料耐盐性级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5,苗期水培鉴定法的相关系数为0.67。采用苗情、株高变化率和干重变化率为指标的苗期盆栽耐盐性鉴定方法最适宜大量玉米种质资源的耐盐性筛选。
- 刘学周璇曾兴张林王振华邸宏
- 关键词:玉米耐盐性
- 青贮玉米品种东青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 2011年
- 青贮玉米品种东青1号由东北农业大学研究选育,以自选玉米自交系L 288为母本,外引玉米自交系齐319为父本杂交育成。200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04022)推广,近年来,该品种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地生产上均表现出高产、优质、稳产、抗性好等特点。本文详细阐述了青贮玉米品种东青1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张林王振华
- 关键词:青贮玉米栽培
- 新时代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2025年
-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农学专业的特点决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背景下构建高等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其适应新形势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根据新农科建设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从实践教学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保障、生产实习模式建立、实践教学方式拓展、实践教学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估体制完善等方面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旨在全面提升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型农业人才。
- 唐鑫华董守坤刘丹王丹丹张林刘鑫陈庆山
- 关键词:农学专业农业人才
- S_1选择法对玉米群体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以产量性状及农艺性状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前人利用S1选择法实施群体改良获得的遗传增益、遗传变异及对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比较发现,S1选择法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群体产量和一般配合力,降低群体茎秆倒伏率和子粒含水量,但遗传方差降低较快。育种可考虑先运用混合选择法改良群体,克服遗传方差迅速降低的缺点,然后进行2~3轮的S1选择法进一步提高产量、适应性及耐自交能力,进而创造优异的育种新材料。
- 阚帅帅刘志鹏张林王建军王振华李新海
- 关键词:玉米遗传增益
- 降低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育种策略
- 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高低严重影响玉米籽粒的商品品质和生产成本。不同品种间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受品种、灌浆速率、生理成熟时的含水量、脱水速率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影响。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遗传力高,狭义遗传力为77...
- 王振华姜艳喜鄂文弟张林董柄友金益
- 关键词:玉米育种策略
- 文献传递
- 与玉米抗丝黑穗病次主效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DNdCAPS8.03‑1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玉米抗丝黑穗病次主效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DNdCAPS8.03‑1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与玉米抗丝黑穗病次主效位点连锁的SNP位点,位于玉米基因组bin8.03区域的抗病候选基因...
- 王振华邸宏张林张晓明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