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德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2H指数:8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陶器视角下的多谱系文化角逐与红山文明的形成被引量:2
- 2015年
- 由陶器特征表现出来的早期红山文化阶段西拉木伦河之南、北文化遗存的差异,已经超出了考古学"地域联系与变异"意义上类型的区别,他们分别是来自燕南地区后冈一期文化的居民和辽西地区土著居民创造的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不同谱系间文化因素的交流、人群的互动,为红山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起源与早期文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张星德
- 关键词:红山文化谱系
- 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年代及谱系问题初探被引量:2
- 2009年
- 下辽河流域已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包括新乐下层文化和偏堡文化。此二文化的发现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一直以来,由于受遗址点发现较少、地层堆积薄、缺乏充足的可利用层位关系、已经发掘的遗址材料公布不完整、陶器器型比较单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其年代、谱系及二者的文化关系等始终缺乏清晰的认识。
- 张星德
- 关键词:新石器文化辽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地层堆积兴隆洼文化
- 文化分期视角下的红山文化女性塑像再考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红山文化女性塑像可分两类,小型者为延续本地亘古以来文化传统的丰产巫术道具;大型塑像是距今5500年左右,在西阴文化势力进入燕南,后冈系强势不在,辽西地区人群结构进一步复杂化,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面临重新分配的背景之下,红山人为了实现不同族群的认同、共生,在以往强调女性丰产的宗教系统之上,创造出来的以信奉血缘祖先为形式,旨在实现凌驾于血缘之上的行政统治一体化的祖先神或至上神。祖先神的出现,是红山人开启文明之门的开端。
- 李敖张星德
- 关键词:红山文化女性塑像巫术祖先神
- 牛河梁玉器墓的文化属性再考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牛河梁遗址发现于1983年,1984年正式发掘。之后不断有玉器墓被发现,其中精美的玉猪龙等器型及类似品过去曾在商周时期墓葬中出土,而在牛河梁遗址中该类器物则与红山文化彩陶在同一积石冢共存,从而引起学术界关注,并在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讨论中被大量引用。然而,随着牛河梁遗址发掘工作的深入。
- 张星德
- 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国文明起源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兴隆洼文化
- 辽西地区史前鸟形象作品的考古学观察与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通过对鸟形象的分析观察,认为辽西地区是史前鸟崇拜的发源地之一,且不同的考古学文化鸟形象作品无论从材质、制作技法和鸟的造型上,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赵宝沟与新乐下层文化与红山文化抽象鸟形象之间可能存在有幻化躯体由分段自由组合向一体化的演变,而各文化写实性鸟形象则区别较大。从鸟形象作品的出土环境观察,各考古学文化的鸟形象作品均应该是被作为一种具有神性或宗教意义的动物被人们信仰,并由首领一类的人物所把持或占有的。辽西地区史前鸟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张星德李能交
- 关键词:史前鸟崇拜
- 科学巨匠的风范——纪念苏秉琦诞辰一百周年
- 2010年
- 本文作者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与苏秉琦先生的几次接触与感受。苏先生在他76岁高龄时,仍然不以用考古学研究成果完成重建中国史前史为重,不以教导年轻幼稚的晚辈为轻,以其特有的风格与方式,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他"考古学是人民的事业"的理想。
- 张星德
- 关键词:考古学中国史前史
- 后冈期红山文化再考察被引量:8
- 2015年
- 根据地层关系及类型学研究,可将红山文化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1],鉴于其中早期内涵中表现出诸多与后冈一期文化的联系,本文称其为后冈期红山文化。目前已知出土有后冈期红山文化陶器的遗址有红山后[2]、西台[3]、西水泉[4]、小东山[5]、平安堡[6]、哈达梁[7]、兴隆洼[8]、元宝山[9]、四棱山[10]、上机房[11]、海金山[12]、蜘蛛山[13]、乌根包冷㈣、查日斯台嘎查[15]、双水泉[16]、南岭[17]、万军山[18]等遗址。
- 张星德
- 关键词: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
- 小河沿文化陶器分群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小河沿文化陶器就器形及纹饰来源可以分为四群,即来源于赵宝沟文化、来源于红山文化、来源于大汶口文化和来源于庙子沟文化,其中前二者基本构成了小河沿文化的主体内涵,所以是小河沿文化的直接来源,大约在红山文化中期二者融合成小河沿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伴随着红山文化消亡,小河沿文化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 张星德
- 关键词:红山文化
- 西周对西北边疆的统御与多族群融合被引量:1
- 2023年
- 周室通过姬姜联姻促成了与姜族的联盟,而作为周王姻亲的申侯,又和大骆联姻,申骆联姻、西戎皆服,通过上述族群联姻,便于周室对西北边疆的管控;此外,西周还分封同姓的密国、殷商后裔的获国等诸侯国,这些封国皆地处战略要地,成为护卫周室的重要屏障,同时,周室还迁徙潶伯、?伯等殷商军事贵族为辅助,通过分封诸侯,建立军事据点,进而确保了周室对上述地区的统治。另外,西周还通过怀柔手段安抚戎人,对于不服从者,则予以军事打压。考古发现的姚河塬遗址属于文献失载的获国遗存,获侯为殷遗民,该遗址发现有殷商文化、周文化、寺洼文化、刘家文化、北方草原文化,这表明多族群共同生活于获国之内。姬姜联姻、申骆联姻推动了多族群之间的融合,而作为政治实体的封国也使得周人、商人、土著、戎人等共存并处,长期的生产生活、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加深了各族群之间的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促进了多族群之间的交往交融。不论是诸侯对周室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还是封国内族群的交流、联姻、互动都促进了多族群之间的联系和融合,这为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张星德张瑞强
- 关键词:西周西北边疆
-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形制与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红山文化筒形器以牛河梁遗址所见类型最全面且有层位关系,在类型学上可以将其分四大类,依层位关系可知,以牛河梁为代表的红山文化筒形器应当有四组共存关系。根据牛河梁遗址分期获得的相对年代,它们相当于西阴文化中期至半坡四期文化。红山文化筒形器与该文化陶质器座年代接续、形制相似,具有从器座向筒形器演变的可能性;同时红山文化器座与筒形器形制上的变化趋势,与黄河流域器座的发展趋势也是一致的,表现出筒形器与器座的内在关联性。鉴于此,我们认为红山文化筒形器来源于器座,为迎合旷野祭祀活动的仪式感,将器座加高加大演化成为筒形器。
- 张星德王健
- 关键词:红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