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 作品数:34 被引量:149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 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利用F_0F_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载色体上的F0F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对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快速检测。在ATP合酶的ε亚基上连接ε亚基抗体-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生物素-toxR探针,将待测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和阴性对照分别与生物传感器结合后,比较其催化ATP合成30min后的ATP产生量,可以对副溶血性弧菌的DNA进行检测。ATP合成的多寡可以通过环境中H+的量进行测量,而H+的多寡通过F-DHPE所体现的荧光强度大小来获得。结果表明,chro toxR的质量浓度在0.156mg/mL,副溶血性弧菌DNA质量浓度在40ng/mL时为最适检出条件。通过与实际检测样品的传统检测方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对照,具有良好的符合性。 张捷 顾德周 张惠媛 刘岩 汪琦 张昕 王佩荣 陶雨风 范斐 陈广全 乐加昌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副溶血性弧菌 基于纹理和梯度特征的苹果伤痕与果梗/花萼在线识别 被引量:20 2018年 为了解决苹果果梗/花萼与伤痕在线识别的问题,利用自行设计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线采集苹果图像,通过自动分割合成算法将3个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图像进行合成,使得合成后图像可以包含苹果的整个表面。再利用感兴趣区域提取算法提取出苹果合成图像中的果梗/花萼和伤痕部分。通过分析早期伤痕、中期伤痕和后期伤痕的纹理特征和边缘梯度特征,得出纹理特征适用于早中期伤痕与果梗/花萼的检测,而由于后期伤痕的褐变严重且多已出现凹陷,其纹理特征与果梗/花萼相似,故通过提取后期伤痕和果梗/花萼的边缘梯度特征值用于两者的区分。从SVM的建模结果来看,对于早中期伤痕,模型的总体判别正确率为97%,而后期伤痕的总体判别正确率为96%,并利用所得到的模型设计了用于果梗/花萼与伤痕区分的总体算法。最终通过80个带有不同种类伤痕的样本验证总体算法的正确率为95%,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实现对果梗/花萼与伤痕的在线识别。 李龙 彭彦昆 李永玉 李永玉 张捷关键词:苹果 伤痕 在线识别 机器视觉 基于近红外免疫层析技术的食源性副溶血弧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017年 建立一种应用近红外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方法。采用近红外荧光标记副溶血弧菌单克隆抗体,将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喷涂于硝酸纤维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研制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近红外免疫层析试纸条及配套标准物质。研究表明,所建立的近红外免疫法对检测副溶血弧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为1.2×10~2 CFU/mL,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单增李斯特菌无交叉反应。通过效果评价试验发现,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较,所建立的近红外荧光法检测时间时间最短,检测限与RT-PCR法接近。近红外荧光法在4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可用于食品中副溶血弧菌的高效检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张捷 侯义宏 畅晓晖 杨向莹 赵琢 柳明 陈广全关键词:副溶血弧菌 灵敏性 检测限 免疫层析技术在食源性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3 2016年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免疫检测技术。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疾病频繁爆发,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简便且适用于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在预防和诊断食源性疾病中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免疫层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及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的检测中。本文综述了6种免疫标记材料在检测不同种类病原菌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检测特点进行了介绍。 杨娟 郭铮蕾 畅晓晖 杨向莹 许美玲 尚士进 饶红 张锡全 陈广全 张捷关键词:食源性病原菌 免疫层析技术 一种便携式有毒气体被动采样检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2012年 以甲醛作为目标物,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原理的具有大面积表面暴露的快速被动采样器及快速测定装置。该采样器不要求任何辅助采样泵使用该采样器研发的快速测定装置适用于现场气体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卢晓宇 刘岩 张岩 李继东 张捷 高峰 韩深 王丽霞关键词:被动采样器 甲醛 一种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的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试剂盒 本发明属于一种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进行快速分子分型判断的试剂盒,具体地说是用试剂盒中的F<Sub>0</Sub>F<Sub>1</Sub>-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Chro-tlh、Chro-tdh、Chro-t... 张捷 李兆杰 王静 张惠媛 汪琦 张昕 顾德周 尚士进 陆琳 王佩荣 陈广全 乐加昌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11年 目前传统的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主要依赖培养基对存活的细胞进行选择分离和传代,虽然这种方法很有效,但其检测周期长、程序复杂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检测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建立了不少快速、简便、特异、敏感、低耗的检测技术。本文对应用生物传感器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的发展及其前景进行了综述。 张捷 陈广全 乐加昌 张惠媛 顾德周 唐茂芝 王佩荣 汪琦 张昕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食源性致病菌 利用分子马达技术检测霍乱弧菌 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载色体chromatophore上的F0F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建立了应用在食品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在ATP合酶的ε亚基上连接ε亚基抗体-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生物素-ompW探针,将待测霍乱弧菌和阴性对照分别与此生物传感器结合,比较其催化ATP合成30 min后的ATP产生量,进而对霍乱弧菌的DNA进行检测。ATP合成的量可以通过环境H+的量进行测定,H+的量通过F-DHPE所体现的荧光强度大小标定。结果表明,Chro ompW的浓度在0.078 mg/mL,单核增生李斯特菌DNA浓度在40 ng/mL为最适检测条件。通过与实际检测样品的传统检测方法及PCR检测方法对照,具有良好的检测符合性。 张捷 向丽萍 汪琦 张惠媛 张昕 王宇 顾德周 王佩荣 温铮 陈广全 乐加昌关键词:霍乱弧菌 基于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建立基于分子马达技术的简便快速的分子分型方法,对携带和非携带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快速分类。【方法】以F0F1-ATPase为核心构建分子马达,以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dh、trh和种特异性基因tlh、toxR为靶基因设计4个探针。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探针与分子马达连接构建F0F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对1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分类,并与PCR-电泳-凝胶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研究。【结果】10株试验菌株中10株tdh阳性,0株trh阳性,而10株菌都携带tlh和toxR,与PCR-电泳-凝胶成像结果一致;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反应体系,且能够对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识别,PCR-电泳-凝胶成像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 pg/PCR反应体系。【结论】建立了基于分子马达的分子分型方法,能够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进行快速诊断,检测灵敏度比PCR-电泳-凝胶成像方法高了10倍,而且特异性非常高。该方法简便、快速、省时、省力,适用于地方疾控部门和口岸检疫部门的基层实验室开展副溶血性弧菌监测和流行病学溯源工作。 张捷 李兆杰 王煜 张惠媛 陆琳 王静 刘岩 顾德周 汪琦 张昕 王佩荣 乐加昌 陈广全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分子马达 分子分型 毒力基因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方法采用PFGE技术,对80株分离自11个国家和中国浙江省和山东省的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基因组DNA用Not I和Sfi I 2种酶进行消化。结果 Not I和Sfi I 2种内切酶均得到68种带型,综合系统树图中分成70种带型;Not I和Sfi I的分辨率分别为78.8%和76.3%;14株来自加拿大的菌株分聚成相似度100%的4组,其中有4株菌和10株菌分别聚成相似度91.8%和93.3%的2组;挪威和新西兰分别有3株和2株菌相似度为100%;其他国家的菌株无与本国相同的菌株。结论 2种酶均适合于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分型,Not I的效果略好于Sfi I;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来源地无明显关联,但具有毒性基因的菌株更易在系统发育树上处于较近的分枝上。 张昕 汪琦 张惠媛 陈广全 张捷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分子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