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东
- 作品数:17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杂交性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肾肿瘤一例
- 患者男,45岁,因"腰痛2月余,发现双肾占位2月"入院。超声检查示:左肾内见三个圆形低回声团,最大者约3.5*3.1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CDFI示: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考虑为左肾占位,建议结合其他检...
- 赖珍珍陈莉张卫平张振东
- 文献传递
- 不同术式一侧睾丸取精对对侧睾丸生精功能影响的比较
- 2022年
-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一侧睾丸取精对对侧睾丸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梗阻性无精症患者随机分为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组(PESA组)、睾丸穿刺精子抽吸术组(TESA组)和开放手术组(对照组),每组10例。均行右侧睾丸或附睾取精,同时获取右侧睾丸组织,术后45 d穿刺获取左侧睾丸组织;将所取睾丸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后于光镜下观察,测量睾丸曲细精管直径、内径及上皮高度;同时检测各组手术前后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率。结果3组左右两侧睾丸曲细精管直径、内径、上皮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左侧睾丸曲细精管直径、内径、上皮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手术前后抗精子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3种手术取精方式对对侧睾丸生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 石水波冯亮张振东罗龙华曾芳刘莲李冬水
- 关键词:无精症睾丸生精功能抗精子抗体
- 小肠间质瘤219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219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31例,女性88例。肿瘤位于十二指肠45例,空肠96例,回肠78例。入院首发症状:消化道出血95例,腹痛106例,腹胀7例,腹部包块5例,肠梗阻3例,消瘦2例,腹泻1例。贫血154例,其中极重度贫血4例,重度贫血28,中度贫血75例,轻度贫血47例。误诊86例,男47例,女39例。诊断符合率:B超19.23%,小肠镜55.56%,胶囊内镜37.5%,消化道钡餐造影33.33%,CT平扫41.02%;CT平扫加增强41.13%。177例行R0切除,肝转移4例,累及网膜2例,累及膀胱2例,累及胆囊浆膜壁1例,累及直肠1例,累及输尿管1例。20例行淋巴结清扫术,病理均提示反应性增生。极低危险度34例,低危险度55例,中危险度31例,高危险度99例。术后口服格列卫治疗106例,6例改用舒尼替尼治疗。术后复发19例,复发后死亡16例。结论 SIST空肠多见,主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和腹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小肠低张CT更易发现直径小的SIST,手术联合术后分子靶向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 杨轶涵廖旺娣张振东舒徐陈幼祥龙顺华
-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
- 胃肠道间质瘤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8年
-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形态学上,GIST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有时伴有上皮样细胞或单独由上皮样细胞构成;临床症状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有关,肿瘤较小时(直径〈2cm)常无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及便血,这些症状均无特异性。
- 涂露霞熊欣洪美凤张振东熊振芳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胃肠间质瘤免疫组化
- 内镜超声检查在早期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早期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术前EUS诊断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120例患者资料,将EUS所示肿瘤浸润深度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20例病例中,36例存在过度分期,10例存在分期不足,EUS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层是否受侵准确率为61.67%(74/120),灵敏度为58.33%(14/24),特异度为62.50%(60/96);其中隆起型(Ⅰ型)的准确率为74.36%(29/39),灵敏度为50.00%(6/12),特异度为85.19%(23/27);平坦型(Ⅱ型)的准确率为59.02%(36/61),灵敏度为83.33%(5/6),特异度为56.36%(31/55);凹陷型(Ⅲ型)的准确率为45.00%(9/20),灵敏度为50.00%(3/6),特异度为42.86%(6/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部位、内镜下形态与过度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形态为平坦型(OR=3.667,95%CI:1.086~12.386,P〈0.05)及凹陷型(OR=6.552,95%CI:1.421~30.218,P〈0.05)是导致EUS过度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及肿瘤最大径与EUS判断的准确性无关。结论EUS判断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肿瘤分化程度、部位及内镜下形态影响EUS判断的准确性,凹陷型、平坦型早期胃癌易导致过度分期。
- 胡薇潇龙顺华王强舒徐祝荫张振东朱萱吕农华陈幼祥
- 关键词:内镜超声检查早期胃癌肿瘤分期
- 白介素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白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并纳入行部分肝切除的肝血管瘤或肝囊肿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25等细胞因子水平。选取对照组6例和NAFLD患者12例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内IL-25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患者肝内IL-25水平和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谷氨酰胺酶转氨酶(glutaminase transaminase,TGM)2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患者血清IL-25(P=0.003)、IL-13(P=0.007)及IL-4(P=0.001)水平明显降低;②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肝内IL-13(P=0.007)及IL-4(P=0.003)mRNA表达明显降低,CD68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01);③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肝内枯否细胞数量更多(P<0.001),M2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01),IL-25(P<0.001)蛋白水平更低。随着肝脏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肝内枯否细胞数量逐渐增加(P<0.001),M2型巨噬细胞数量逐渐减少(P<0.001),IL-25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01)。结论NAFLD患者血清和肝组织IL-25、Th2型细胞因子和肝内M2型巨噬细胞明显减少,且与肝脏脂肪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 吴剑平肖海英郑雪莲张振东章燕朱萱汪安江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M2型巨噬细胞
- 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24例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4例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期情况:T1期7例、T2期4例、T3期4例、T4期6例,另3例无法确定。分级情况:G1级10例,G2级7例,NEC 5例,MANEC 2例。免疫组织化学:Syn、CgA、NS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79%、75%。临床表现:上腹疼痛17例,溃疡出血2例,胆系扩张、梗阻性黄疸、瘙痒5例,恶心呕吐、贫血等3例,类癌综合征1例,无症状1例。治疗:18例十二指肠NETs患者中内镜下切除6例,全身姑息化疗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1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6例;6例空回肠NETs患者中手术切除3例,肝转移灶介入后再行小肠病灶手术切除1例,对症治疗2例。随访:6例十二指肠NETs内镜下切除者均无病生存,11例十二指肠NETs患者术后1例死于心脏疾病,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MANEC患者和未行手术治疗的1例NEC患者存活期较短,分别为13个月、10个月、5个月;6例空回肠NETs患者有2例仍然存活,其余4例出现腹腔、肝内广泛播散,均在2年后死亡。结论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内镜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肿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病理分期和分级与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 钟文娟胡丽丽尹燕军张振东邱峰张战民
- 关键词:预后
- 多发杂交性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肾肿瘤一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男性,45岁,因“腰痛2月余,发现双肾占位2个月”入院。超声检查示:左肾内见3个圆形低回声团(图1),最大者直径3.5 cm×3.1 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超声图像示:考虑为左肾占位,建议结合其他检查。增强CT示:左肾实质内见多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清晰,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性强化(图3)。既往患者因腰痛于外院行CT检查,发现双肾多发占位并行右肾肿瘤剔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倾向肾嗜酸细胞腺瘤,局灶为嫌色细胞癌。既往无肺部病变、皮肤疾病、气胸等病史;体格检查无皮肤损害,肺部听诊清晰。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未见异常。术中见:左肾多发肿瘤,分别位于上极背侧、中极背侧、下极近肾门下方背侧及腹侧,较大者直径3 cm×3 cm。术后病理:肿瘤细胞部分区呈腺泡状或腺样排列,细胞胞浆丰富、红染,核圆形;部分区呈巢片状排列,细胞胞浆淡染或空亮,核膜清晰,核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可见,核分裂象不易见,部分核增大,不规则,具有一定异型性;间质薄壁血管丰富。免疫组化示:CD10(部分+);RCC(乳头状区+,其余区域-);CD117(弱+);CK部分(+);E-cd部分(+);EMA(3+);CK7(乳头状区+,其余区域-);Vim(乳头状细胞+,其余区域-);CD34(-)。病理诊断:(左肾上极、中极、下极腹侧、下极背侧)杂合性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杂交瘤,图4~11)。
- 赖珍珍陈莉张卫平张振东
- 关键词:肾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多发肿瘤肾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K-ras基因突变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K-ras基因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内的突变情况,为临床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内ER、PR、HER-2、Ki-67表达情况,并进行分子分型;同时提取石蜡组织DNA,利用ARMS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样本中是否存在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突变以及突变的种类。结果本实验所选50例乳腺癌组织,按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型12例,Luminal B型21例,HER2阳性型8例,三阴性乳腺癌9例。均未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第12、13密码子均为野生型。结论K-ras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突变率极低,乳腺癌患者有可能从西妥昔单抗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等综合治疗中获益。
- 张振东胡泷王珊珊万红萍陈任生梅金红陶雪勤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K-RAS基因突变
- 塞来考昔通过抑制小鼠背根神经节中PI3K/Akt2信号减轻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 目的 奥沙利铂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很多证据表明,奥沙利铂会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如机械痛和冷刺激痛。但是奥沙利铂的这些副作用的作用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利用奥沙利铂诱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探索塞来考昔对神经...
- 康路妹蒋淑平张振东王庆华张垒陈红平
- 关键词:奥沙利铂神经病理性疼痛塞来考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