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弘

作品数:29 被引量:293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小麦
  • 10篇气象
  • 7篇冬小麦
  • 5篇玉米
  • 5篇作物
  • 5篇夏玉米
  • 4篇风险评估
  • 3篇锈病
  • 3篇条锈病
  • 3篇农业气象
  • 3篇小麦条锈病
  • 3篇病虫
  • 3篇病虫害
  • 3篇虫害
  • 3篇脆弱性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冻害
  • 2篇信息系统
  • 2篇叶面

机构

  • 26篇河南省气象科...
  • 1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河南省植保植...

作者

  • 29篇张弘
  • 12篇刘伟昌
  • 11篇余卫东
  • 8篇陈怀亮
  • 7篇薛昌颖
  • 5篇李军玲
  • 4篇李树岩
  • 3篇徐爱东
  • 3篇张志红
  • 2篇杨光仙
  • 2篇杨海鹰
  • 2篇成林
  • 2篇胡程达
  • 2篇张红卫
  • 2篇田宏伟
  • 2篇刘忠阳
  • 2篇彭记永
  • 2篇师丽魁
  • 2篇曹淑超
  • 2篇王君

传媒

  • 6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 1篇2007年中...
  • 1篇2008年全...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OFOST模型对河南省冬小麦模拟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为进一步研究WOFOST模型在河南省冬麦区的适用性,以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14年冬小麦观测资料、历史气象资料和土壤资料为依据,对WOFOST模型进行逐站调参和验证,分别建立了30个站的冬小麦模型参数。其中1991—2010年为模型调参年份,2011—2014年为模型验证年份。各站开花期和成熟期调参模拟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小于5%和3%,验证误差分别为3.7%和2.9%。除潢川和固始外,模型对其余各站产量模拟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全省各站均小于20.0%,验证误差全省平均为15.2%,大部分站点观测值和模拟值相关系数r通过了显著检验。利用调参后的模型模拟2011—2014年冬小麦生长动态变化可知,模拟地上部总干物重与实测单株干物重、模拟LAI与单株叶面积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拟合度较高。因此,WOFOST模型对河南省冬小麦主要发育阶段、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模拟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弘刘伟昌李树岩
关键词:冬小麦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研究
本文从确定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段和关键气象因子入手,统计得出了关键时段内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建立了小麦条锈病的促病气象指标体系,并利用促病指数法建立了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模型,且将预报级...
张弘陈怀亮徐爱东刘伟昌杨海鹰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文献传递
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建立通过气象因子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模型。[方法]在统计河南省条锈病发生轻重年份的基础上,结合相应年份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按时间顺序建立了冬前、3月上旬4、月上旬和5月中旬4个条锈病促病指数预测模型。根据促病指数计算原理,采用等差分布方法得出条锈病发生程度预测标准,并进行了历史资料检验及2006年发生程度预测。[结果]成功建立了对应于气象条件的小麦锈病发生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冬前及3月上旬预测结果相比实际值偏重,4月上旬及5月中旬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较为吻合。[结论]该研究结果将对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刘伟昌陈怀亮王君余卫东张弘刘忠阳
关键词:条锈病灰色关联
基于作物模型的华北地区旱稻干旱风险评估
薛昌颖杨晓光张志红刘伟昌成林张弘朱俊奇胡程达
利用作物生长模拟技术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地区气候背景下旱稻生长季内干旱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并进行旱稻干旱风险区划;核心技术:ORYZA2000模型参数率定及模型区域化应用;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干旱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
关键词:
关键词:旱稻
夏玉米长势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指标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野外样点布设获取地面农学参数平均株高、群体密度、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经过频数统计分析,获得夏玉米一、二、三类苗苗情农学指标。结合MODIS遥感数据,进行农学参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DVI和平均株高、叶面积指数以及生物量都呈显著正相关,其中NDVI和叶面积指数关系最为显著(各生育期R2>0.623),因此可通过建立叶面积指数和NDVI的关系确定夏玉米长势遥感指标,为大面积遥感监测夏玉米长势提供科学依据。
李军玲张弘曹淑超
关键词:夏玉米群体密度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
影响河南省大豆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分析
本文引入了作物产量预报中的产量构成模式,将大豆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两部分。通过比较确定经过6a调和滑动平均处理后得出的趋势产量较为合理,并求算出了气象产量。用1976~2007年的气象产量资料与同期大豆生育期内的...
张弘余卫东刘伟昌
关键词:大豆气象产量气象因素
文献传递
基于作物模型脆弱性判别的河南省夏玉米干旱风险评估被引量:5
2020年
本文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模拟方法引入灾害风险评价中,与统计方法相结合,利用河南省地面观测站的历史气象资料、夏玉米生长发育期观测资料和相关农业生产社会统计资料,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构建河南省夏玉米干旱评价指标和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生长季的干旱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危险性最大的阶段主要是播种-出苗期和乳熟-成熟期,空间分布上主要是北部和西部危险性最大,这主要是降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影响的。可见,在农业主产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是降低干旱风险、保证农业稳产的最有效途径。
任丽伟薛昌颖张宇星张弘
关键词:夏玉米干旱风险评估作物模型
河南省主要秋粮作物干旱风险及灾损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薛昌颖李树岩张弘刘伟昌张宇星任丽伟田宏
受区域气候特点影响,河南省夏季降水年际间波动较大,造成秋作物生长季阶段性干旱频发,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的稳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以及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等的支持下,以河南省两种秋作物夏玉米和旱稻为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粮食安全
基于GIS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28
2015年
为了了解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灾减灾,从而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本文选取冬小麦晚霜冻有害积寒和频度(危险性)、冬小麦种植面积(暴露性)、灌耕比和单位提灌面积机井数(脆弱性)等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基于1984~2013年气候数据对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应用ArcGIS进行栅格计算,得到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商丘东部、周口、漯河、驻马店大部、信阳和南阳局部晚霜冻风险指数高,在0.289~0.483之间,为晚霜冻高风险区;而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以及郑州、安阳、鹤壁、新乡等地区大部晚霜冻风险指数较低,在0.123以下,为晚霜冻低风险区。最后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计算的晚霜冻指数和本文研究结果对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的提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78,表明本文所得到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结果和历史统计结果相符。
李军玲张弘曹淑超
关键词:危险性脆弱性风险评估模型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研究
本文从确定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段和关键气象因子入手,统计得出了关键时段内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建立了小麦条锈病的促病气象指标体系,并利用促病指数法建立了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气缘等级预报模型,且将预报级...
张弘陈怀亮徐爱东刘伟昌杨海鹰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条锈病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