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评
- 作品数:1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诗美变形律探微
- 1998年
- 诗的变形从心理学看,都是由感觉变异即所谓变觉造成的。诗的变觉可以区分为错觉(感觉的误差)、统觉(感觉的串通)和幻觉(感觉的虚构)三种情况。诗的变觉来自想象的创造;诗的想象源于情感的躯动。在诗中,情感的无意识程度与变形的幅度是成比例的。古代诗学讲意的若有若无,象的不即不离。
- 张孝评
- 关键词:统觉幻觉情感
- 从文学的存在方式追问文学的本质——杨立民先生《文学活动的多维阐释》读后
- 2004年
- 张孝评高字民
- 关键词:文学本体文学理论
- 以人民为本位的理论体系及其自我调适与完善过程──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中国特色
- 1995年
- 毛泽东文艺思想,把世界、艺术家和欣赏者视为人民的同位语,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当作自己的基本问题,是一种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思想。逻辑地看,它是包括文艺反映人民生活的本源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功用论、文艺工作者大众化的主体论、文艺的人民生活内容与民族形式相统一的创作论、以人民利益为标准的批评论和文艺为人民推陈出新、普及提高的发展论在内的完整关系;历史地看,它又是最初由毛泽东创立,中间经周恩来等调适、而今又为邓小平坚持和发展,在自我更新中日臻完善的生命过程。
- 张孝评
- 关键词:毛泽东文艺思想人民本位自我调适
- 论诗的意象空白被引量:5
- 1999年
- 意象作为诗的本体,在其组合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结构性空白。这种意象空白,有四种形态:一是意象内的空白,表现为象显而意隐;二是意象间的空白,表现为象断而意连;三是意象外的空白,表现为象止而意生;四是“直白诗”的空白,通过主体内心冲突的展示。
- 张孝评
- 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以人民为本位的中国特色被引量:2
- 2001年
-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整个内容 ,都建立在人民的一元论基点之上 ;其全部运思 ,都凝定在文艺与人民关系的一元化框架之内。这一文艺思想 ,如果就其中国特色而言 。
- 张孝评
- 关键词:毛泽东文艺思想人民性文学
- 论诗的自由美
- 2003年
- 本文认为 ,诗美是一种诗的主体的自由美。尽管关于诗的自由美的表述 ,西方现代诗学的纯美概念与中国古代诗学的逸美概念多有差异 ,但作为异中之同 ,二者都主张 ,诗的自由美必须通过主体的不断超越 (超物、超世、超我 )
- 张孝评
- 关键词:自由美西方现代诗学纯美审美特征
- 从实践本位到人民本位──论邓小平的人民史观
- 1994年
- 本文就实践本位和人民本位的角度论述了邓小平的人民史观,指出了他对毛泽东人民史观的丰富完善及其创新意义。
- 张孝评
- 关键词:人民本位
- 论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及其审美关系
- 1987年
- 本文从文学创作是作家对社会生活一种情感和形象的审美反映立论出发,论述了作为文学创作反映客体的社会生活审美特征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文学反映主体,即作家自我审美感受活动中的直觉、想象和认识、情感和表象等三个层次及其作用,作家的自我审美感爱不同的心理类型形成了不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分析了文学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即作家自我与社会生活的诸种关系及其互相间的客观制约和主观创造的两种作用。
- 张孝评
- 关键词:审美感受审美关系自我感受心理类型
- 毛泽东文艺反映论与传统“物感”说
- 1999年
- 与马克思主义诗学反映论的重再现、追求主体对客体的形象认识相比较,毛泽东的文艺反映论虽然也着眼于形似的模仿成分,但更多地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感兴”意味;虽然也讲主体对客体的形象认识,但更强调在主客体的同化中主体(作家)作为客体(人民)的“代言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虽也涉及形象认识的真实性,但更侧重于情绪情感倾向上的正确性。因此,毛泽东对文艺反映论的主要贡献是赋予其以中国化的民族形态。
- 张波张孝评
- 关键词:文学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反映论
- 论抒情诗的生命结构
- 2003年
- 抒情诗具有强烈的个体性,它是一种与人的个体同构对应的生命结构。作为这一生命结构的两个方面:其内涵是表达爱情、死亡、孤独等形而上体验的生命内涵;其形式则是具有动力性、有机性、节奏性和生长性的生命形式。
- 张孝评
- 关键词:抒情诗个体性生命结构生命内涵生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