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童
- 作品数:7 被引量:9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地下煤矿采空区对高填路堤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针对某高速公路路基纵向开裂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建立模型,计算得到有无采空区情况下高填路堤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下煤矿采空区对既有高填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唐辉湘张保童郑坚昭
- 关键词:公路高填路堤边坡稳定
- 真空联合膜下堆载预压软基处理工程不均匀沉降浅析
- 2017年
- 福建某软基处理工程采用了真空联合膜下堆载预压的加固技术,观测资料显示软基处理后期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文分别从软弱土体厚度、土层压缩特性、应力历史以及真空度传递规律等方面,对本试验区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在加载施工期消除不均匀沉降的建议,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 朱德富张保童
- 关键词:软基处理不均匀沉降
- 潮间带真空预压条件下淤泥搅拌桩密封墙适应性分析
- 潮间带地区的地质条件,借鉴常规真空预压的施工经验,将淤泥搅拌桩作为深层密封墙应用于潮间带真空预压施工,加固软土地基.结合抽真空期间的沉降和孔隙水压力观测,较大的水力梯度交替变化,加强了加固区内外的水力联系,造成更多的细颗...
- 周治江周琦张保童唐辉湘郑坚昭
- 关键词: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加固
- 柳海矿软岩巷道支护对策及矿压规律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软岩巷道变形和破坏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支护方法难以奏效。论文以柳海矿第三系软岩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工程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巷道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支护对策。通过对现场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新支护形式下巷道矿压显现规律,验证了支护对策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 汤建泉张保童
- 关键词:深部软岩支护对策矿压规律
- 地铁隧道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9
- 2010年
- 地铁明挖法施工有时不可避免的要以较近的距离从高楼大厦的地基临域内穿过,这将增大明挖法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因此基坑支护成为地铁隧道建设中的工程难题之一。文章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区间明挖法施工段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地铁隧道基坑开挖的各施工步序,分析了围护结构和基坑周边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围护桩参数(桩长、桩径)的变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就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为北京地铁十号线明挖法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其他同类工程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杨晓杰刘冬明张帆张保童黄新生韩巧云
- 关键词:基坑支护稳定性数值模拟
- 云冈石窟立柱岩体长期强度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基于分级加载单轴抗压蠕变试验,研究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9,10,12窟窟前立柱岩体的长期强度,并对其长期承载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云冈石窟9,10,12窟窟前立柱岩体的岩性主要为砂岩,岩性单一,结构面不发育,属整体块状岩体结构类型,工程地质条件良好。(2)立柱岩体中粗粒砂岩的长期强度低于中粒、中细粒砂岩的长期强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中粗粒砂岩的胶结物类型是泥质胶结;其中含有微量的蒙脱石,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与水作用后,易发生淋滤作用和溶蚀作用,次生裂隙相对较发育。(3)高含水量状态下,中粗粒砂岩的长期强度为20.22MPa,比其在低含水量状态下的长期强度降低44.31%。按云冈石窟立柱应力最大值出现在10窟西柱的上部(1.31MPa)计,中粗粒砂岩立柱岩体的安全系数为15.4。因此,9,10,12窟窟前立柱岩体的长期承载力学性能良好。建议尽快修复和搭建窟檐,避免雨水对石窟的冲刷,同时还能调节窟内温度与湿度,减轻风化剥蚀。计算9,10,12窟窟前立柱最大可以承载的窟檐质量,供有关建筑设计和文物保护部门参考。这些研究结果和建议对于云冈石窟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杨晓杰彭涛李桂刚刘剑吴佳佳张帆张保童
- 关键词:岩石力学蠕变试验蒙脱石
- 回风石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支护对策被引量:48
- 2014年
- 针对煤矿回风石门出现严重底臌、折帮和顶沉等非线性大变形破坏现象,且难支护的问题,采用工程地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和支护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巷道的变形破坏受分子吸水膨胀、胶体膨胀、构造应力、重力、工程偏应力、软弱夹层、层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变形力学机制为IABIIABDIIIBC型。针对该种类型的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为单一型的技术对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策可有效控制巷道的大变形破坏;提出了恒阻大变形锚杆+金属网+底角注浆锚管+钢纤维混凝土耦合支护方案,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 杨晓杰庞杰文张保童孟凡毅姜文峰樊利朋牛翔
- 关键词:软岩巷道变形力学机制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