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杰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类软骨糖蛋白39诱导关节软骨祖母细胞的成软骨分化
- 2015年
- 背景:有研究表明人类软骨糖蛋白39与骨关节软骨的退变与修复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目的:观察人类软骨糖蛋白39对成人膝关节软骨祖母细胞成软骨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成人关节软骨,消化分离培养关节软骨祖母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细胞中能够表达CD105、CD166的细胞量并进行分离提纯。将分离的软骨祖母细胞采用单层培养法培养,传代培养至第2代后向分离培养所得的软骨祖母细胞中,分别经过含人类软骨糖蛋白39成软骨培养基及普通成软骨诱导培养基的诱导培养14 d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经诱导后细胞中Ⅱ型胶原的表达及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评估软骨的形成。结果与结论:关节软骨组织中可以分离出能够表达CD105、CD166的关节软骨祖母细胞,软骨祖母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后逐渐聚集并形成结节,经诱导后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着色阳性,且经人类软骨糖蛋白39诱导细胞形成的结节更大,Ⅱ型胶原表达更多。结果表明,成人关节软骨中能够分离培养出具有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系细胞即软骨祖母细胞,且能够被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人类软骨糖蛋白39对其分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陈跃平董盼锋袁振中饶毅黎金焕康杰章晓云
- 关键词:软骨细胞人类软骨糖蛋白39成软骨分化
- 广西地区壮族人群正常膝关节形态学研究
- 目的:许多研究已证实膝关节在不同地域、民族间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已有了关于东北、西北、华南、宁夏地区回族人群、维吾尔族人群等人群膝关节形态研究的相关报道,但尚无对广西地区壮族人群膝关节形态的研究。本课题通过测量CT三维重建...
- 康杰
- 关键词:壮族人群CT三维重建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
- 文献传递
- 广西地区壮族人群正常膝关节形态学特征被引量:6
- 2017年
- 背景:随着国内进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增多,这种因解剖参数与假体不匹配带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数字化技术对广西地区壮族正常成年的膝关节解剖参数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及膝关节置换提供相关数据参考。方法:从217例膝关节CT检查的患者中选定68例资料,女性30例,男性38例,运动Mimics 15.0三维重建软件对CT图像数据进行重建模型,对膝关节解剖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与结论:(1)股骨和胫骨各参数在左右侧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各参数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胫骨各参数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仅胫骨平台宽,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的平面线至腓骨头尖端平面的距离和胫骨平台后倾的倾斜角度结果无显著性意义(P>0.05),胫骨内侧平台宽、胫骨外侧平台宽和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参数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股骨内侧髁前后缘距离与年龄呈负相关性,股骨侧所有参数均与身高呈正相关性;胫骨内侧平台宽和胫骨外侧平台宽与身高呈正相关性;(3)结果表明,三维重建技术对膝关节形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建立了广西地区壮族人群的正常膝关节的解剖学参数,对符合壮族人群的假体设计与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章晓云陈跃平夏天康杰卓映宏胡庆磊黎金焕董盼锋赵斌曹桢斌
- 关键词:膝关节骨组织工程形态学
- 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调查分析
-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当前临床医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2年9月-2013年4月在医院实习的临床医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自我效能感的评分,将低于平均分的定位A组,高于平均分的定位B组,再根据两组学生在临床实...
- 章晓云陈跃平董盼峰康杰崔伟李书振陈涛
- 关键词:医学生自我效能感
- 文献传递
- 骨外固定器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骨外固定器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工具,在有些保守治疗或手术内固定不能有效处理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笔者从骨外固定器的历史、结构分类、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以及“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指导下其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 陈跃平康杰
- 关键词:骨外固定器微创
- 广西地区壮族人群正常髋关节形态学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本研究对广西地区壮族人群正常成人的髋关节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分析,为髋关节假体的设计与安放位置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于我院影像科行髋关节CT检查的327例成年壮族人群中选取100例,女性48例,男性52例,使用Mimics 15.0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对影响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国内外相关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广西地区壮族人群的正常成年人髋关节相关参数测量结果为SID(55.38±2.76),AD(58.73±4.40),CE(39.41±5.64),AI(14.75±3.20),ABA(49.76±4.98),Sharp角(37.20±3.75),AVA(37.20±3.75),ADD(10.45±2.22),AHI(84.90±3.20),NSA(127.67±4.13),FNA(13.98±0.78),FHD(43.80±4.63),FHH(30.32±4.90),FND(34.04±3.25),FCL(46.11±5.32),FO(38.55±4.62),T+20内外径(41.98±3.02),T内外径(25.95±2.42),T-20内外径(19.86±1.46),峡部内径(9.83±1.15),峡部外径(26.69±2.05)。本组测量数据表明,除AHI,NSA,T-20内外径及峡部内径之外,髋关节大部分相关参数均存在性别或者左右侧之间的差异。结论广西壮族地区正常壮族成年人的髋关节相关参数和国内外其他地区均存在差异,中心边缘角差别最大,股骨近端峡部内径小于国内外所有测量结果,股骨近端形体较国外整体偏细。
- 章晓云陈跃平曹桢斌龙飞攀康杰饶毅袁振中黎金焕董盼锋
- 关键词:髋关节三维重建形态学
-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中医三期辨证用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367例被引量:3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中医三期辨证用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中医三期辨证用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7例,男133例,女234例。年龄18~80岁,中位数36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线未波及干骺端。左侧骨折135例、右侧骨折224例、双侧同时骨折8例。治疗结束后6个月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45例患者在门诊治疗;122例住院治疗,住院时间4~28 d,中位数13.5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1个月。治愈332例,好转35例。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中医三期辨证用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章晓云陈跃平龙飞攀黄有荣康杰饶毅袁振中
- 关键词:COLLES骨折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
-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7-2013-01诊治23例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所有患者均一期彻底清创及清除病灶、自制抗生素骨水泥置入病灶区、根据创面情况行一期闭合或VSD技术封闭创面,使用VSD者7~10 d后再次清创,视创面情况更换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及VSD,或行创面游离植皮、组织瓣转移附加钢板内固定,同期行骨移植术。结果本组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植皮成活,皮肤弹性可,无复发。5例一期缝合伤口者,4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皮缘变黑坏死,经换药、康复新局部外用后愈合。13例采用皮瓣移植,5例行创面邮票植皮,创面均愈合良好,创面愈合时间平均31.6(14~167)d。2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8.6(18~60)个月随访,骨折端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2个月。结论一期病灶彻底清除、髓腔或者局部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二期结合皮瓣移植或邮票植皮技术闭合创面结合使用全身敏感抗生素,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方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章晓云陈跃平龙飞攀康杰董盼锋饶毅袁振中
- 关键词:创伤性骨髓炎胫骨抗生素骨水泥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 自我效能感对临床医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与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当前临床医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实习临床医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评分,将低于平均分的定位A组,高于平均分的定位B组,再根据两组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及三基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三基考试成绩三方面B组(88.02±3.902、89.02±3.902、89.94±3.794)均明显优于A组(67.07±5.131; 66.02±5.866; 65.23±6.741),相关性分析可见,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这三个方面均呈正相关(P=0.032、0.024、0.001).结论 临床带教老师应在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
- 章晓云陈跃平董盼锋康杰崔伟李书振陈涛
- 关键词:医学生自我效能感
- 锁骨钩钢板与其他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5
- 2014年
- 背景: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方法最为常见的是切开复位肩钩板置入。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2期)、PubMed(1966年1月至2013年8月)、MEDLINE(1966年1月至2013年8月)、EMbase(1984年1月至2013年8月)、CNKI(1979年1月至2013年8月)、VIP(1989年1月至2013年8月),同时手工检索骨科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6种中文杂志,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收集所有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总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8篇,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81例患者,其中锁骨钩钢板治疗组总共193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115例,喙锁螺钉固定9例、纽扣钢板35例,惰性线29例,其中只有1个研究是3种不同方式比较,余均为2种治疗方式相比较。Meta分析表明,锁骨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优良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P=0.005),劣于纽扣钢板(P=0.04),与喙锁螺钉、惰性线治疗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2,P=1.00)。与其他治疗方式比较,在肩关节疼痛、内固定物失效、再脱位、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4,P=0.02,P<0.000 01,P=0.000 6),在并发症及出血量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1,P=0.35)。提示与其他内固定方式对比,锁骨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劣于纽扣钢板,造成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更明显,较少发现内固定物失效及再脱位,手术时间及住院医疗费用均较低,但在并发症及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因文章纳入的病例数较少
- 章晓云陈跃平董盼锋康杰饶毅袁振中
- 关键词:植入物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纽扣钢板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