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振华

作品数:56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黑格尔
  • 13篇哲学
  • 8篇现象学
  • 8篇精神现象学
  • 8篇《精神现象学...
  • 7篇《逻辑学》
  • 6篇自我
  • 4篇西方哲学
  • 4篇历史哲学
  • 3篇特质
  • 3篇自我意识
  • 3篇课程
  • 2篇道德
  • 2篇德国古典哲学
  • 2篇多德
  • 2篇亚里士多德
  • 2篇再审
  • 2篇真理
  • 2篇证法
  • 2篇知识

机构

  • 5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作者

  • 53篇庄振华
  • 2篇张瑞臣

传媒

  • 8篇云南大学学报...
  • 4篇哲学动态
  • 4篇哲学研究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人文杂志
  • 2篇学术研究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现代哲学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费希特知识学的视野与贡献被引量:2
2019年
客观事物与人类理性以同一种原初结构为根据,这是德国古典哲学特有的一个核心思想。费希特知识学凭借对这种原初同一性的系统阐发,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中占据关键地位。费希特继承康德先验观念论的相关成果,首次系统展示了先于可分割的自我与可分割的非我的那种原初同一性的动态发生结构,并在后期不断修正这一结构,使之突破了主体意识的界限,成为与绝对者和存在本身相通的结构,具有了客观观念论色彩。费希特在原初同一性的根本性地位与存在的系统发生这两方面都给谢林和黑格尔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
庄振华
关键词:费希特知识学同一性
黑格尔法权概念的现代意义——以《法哲学原理》“导论”为例
2016年
近20年来,国际学界的一部分学者主张,应合理地跳出马克思的批判之外来重新看待黑格尔的法权学说。这一学说既不像近代早期自然法学说,也不像德国的历史学派,而是试图在人类精神的现代处境下,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考察人如何通过逐步承认与超越其周围的生活世界,并将自身之力贡献到那些比其自身更为根本的世界整体结构中去(而不是控制这些结构),为法权现象的存在提供基本的可能性条件。这种法哲学对于当代的启示在于:法制建设应重视法条在生活世界的切己性、各种层次的法条之间的整体关联性和法对于生活的引导与指向作用。
庄振华
关键词:黑格尔法权自然法自由意志
黑格尔“承认”学说再考察——以《精神现象学》第四章为中心被引量:5
2013年
《精神现象学》展现出包含了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对自己能力的反思这三个层次的一套完整的承认学说。黑格尔认为,只要坚持自我意识这种个体主体性的态度,那么承认都是没有出路的,也不可能通过斗争获得完满的解决。原因在于,承认在根本上不是人对人的承认,而是精神对人的承认,而在"自我意识"阶段,人虽然认识到了精神的存在,却不认为精神有高于自身的任何真理性。承认现象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突破自我意识的这种态度,进入精神这一更根本的层次。虽然黑格尔的精神本身也是主体,但它作为一种高于人的整体秩序,能为我们思考现时代的境况提供一个契机。
庄振华
关键词:自我意识秩序黑格尔
从费希特知识学看现代主体性的三种基本类型被引量:4
2015年
费希特独有的源初洞见是,主体并非抽象孤立的行动者,而是和客体一道受到"纯粹行动"这一合行为与事态于一体的整体机制规定和引发的。从主体开放性的不同程度来看,现代主体性的三种基本类型都多多少少反映于这一机制之中。费希特本人的思想发展虽然是从第一类主体性走向第二类主体性,但客观上而言,第三类主体性的运行机理也由费希特的三个基本原理出来。这类主体性以其所坚持的内在性世界观,构成了大部分现代思想的一个隐秘的共同起点,甚至构成当代的一些批判现代性思想的前提,这是以往研究容易忽略的一点。现代性批判的真正出路在于对内在性世界的反思。
庄振华
关键词:费希特知识学主体性
黑格尔的绝对知识——《精神现象学》第八章新解被引量:2
2022年
“绝对知识”章极为简短,由对全书各章的回顾、对近代哲学背景下关键概念的再宣示和对科学体系的预示三部分组成。这一章相较于其他各章与日后的科学体系而言,在内容上似乎无所增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章没有特别的任务和价值。就外延而言,绝对知识并不包含什么新内容,前几章已经探讨了现象学的全部对象;但就内涵而言,绝对知识并非仅仅要与宗教(表象思维)一争短长,而是要使既有的内容呈现新的意义(概念思维)。本章论述了意识凭借其在绝对知识层面终于达到的一种独特运行方式,即在外化为自然与精神的各种形态的同时深入事情的核心,才具备了进入科学体系的条件,因而在《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之间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枢纽。
庄振华
关键词:黑格尔绝对知识
黑格尔的存在论——以《逻辑学》为例
2022年
《逻辑学》的“存在论”(Lehre vom Sein)凭借对现代科学与现代生活的深刻洞察,在近年重新受到欧美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简要述评一些典型学派对该学说的研究进路,在近代科学与哲学史的双重背景下展示存在的无前提性与丰富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呈现该学说的结构与机理。黑格尔的存在论对当今时代至少有三方面的教益:直接占取事物并非通达真理的捷径;前现代种种崇高理念无法仅凭“存在过”便被现代思维推尊;现代流行的量化思维是外在的,无法触及事物本质。
庄振华
关键词:《逻辑学》存在论
谢林自然哲学的思想宗旨与演进历史——以“大全一体”的肯定性发生史为中心被引量:2
2021年
谢林的自然哲学与立足于经验实在性的康德哲学或着眼于人类理性教化提升之路的黑格尔哲学不同。它以"大全一体"这一人类世界的终极根据为基点,在充分尊重并展开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理性对世界之构造的同时,揭示这构造本身背后为人所忽视的根基与归宿。从这一点来看,谢林的20余种自然哲学著作呈现出思想形成、充实、成熟与深化的连贯性,并不杂乱;而它们关于双重本原及其平衡、"本质-形式"的发生结构、绝对者的肯定活动及其在人类世界的体现形式(各潜能阶次)的论说,也蕴含着中后期诸多思想的种子。如果我们从整个历史的角度,而非仅仅从谢林之后自然哲学遇冷的那几十年来看,便不会有意无意地屏蔽上世纪初以来学界希望从正面研究其思想遗产的呼声,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庄振华
关键词:自然哲学
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中现代教育定式的突破
2016年
技术知识与通识教育之争不是简单的补充关系,对它们的讨论应该回到二者共同的前提上去。《爱弥儿》早已揭示出现代教育以一种自足、自生而又审核一切外部秩序的人性为前提,而这种人性观又预设了一种形式性的目的论。如果不认清这种目的论,现代教育就会陷入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吊诡局面。
庄振华
关键词:通识教育人性目的论现代教育
试论古今唯物论的基本差别
2015年
通过对质料与形式这一对概念的历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古今唯物论虽然同为寻求从质料出发解释形式的思想形态,但仍然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试图通过一些已经具备了形式的初始元素之间的聚合与分离来解释形式,依然遵从着古代"形式引导质料"的二分原则;而后者则认为形式本身产生于质料之中,可以从质料这个母体出发建构出一种整体世界图景,而马克思更将质料概念扩大后运用于社会之上,借此将唯物论的重心转移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借助这样的考察,我们还可以改进以往对于古代早期自然哲学、中世纪思想、新马克思主义在唯物论发展史上的地位的看法。
庄振华
关键词:唯物论质料
论西方哲学深度研究的三个层面——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的启示
2023年
对西方哲学的深度研究而言,微观义理、宏观旨趣、文明特质三个层面缺一不可,各有严格规定与紧迫任务。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秉承“思有同一”这一西学主脉,在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更为宏大且深具中国色彩的唯心论思想,依此简别中西各家学问。该书为前述三个层面的研究均带来若干启示,在方法与义理两方面对当今西方哲学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庄振华
关键词:近代哲学唯心论中西文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