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巍
- 作品数:64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东北地区147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研究
- 1993年
- 本文报告了东北地区147例成人原发性NS的临床病理观察。主要病理类型为MCNS(31.3%)和MsPGN(30.6%)。主要发病诱因是上呼吸道感染,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影响有关。91.2%病例血清α_2球蛋白增高,81%病例血IgG降低,75.5%病例血沉增快。作者认为此三项指标对NS有诊断意义。全部病例中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6.3%和31.3%,其中MCNS为67.4%和28.3%,MsPGN为55.6%和33.3%,FSGS为23.5%和52.9%.113例经过4.57±2.14年随访,未见有恶性疾病发生。本文结果显示,血栓栓塞性疾病可能成为NS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 刘永海左巍宫文郑红光
- 关键词:临床病理
- 42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治疗结果被引量:1
- 1999年
-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如能早期识别,抢救及时,肾功能多可恢复正常。现将采用非透析方法治疗42例少尿型ARF的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42例均为我院1980年11月至1997年7月住院病人,其中男34例,女8例,平均年龄36.71士14.04(16~59)岁。
- 左巍刘永海杨志蕃郑红光王占明关欣
- 关键词:非透析治疗新月体性肾炎少尿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
- 老年人院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急诊腹膜透析疗效分析
- 2003年
- 为分析老年人院内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常见原因及床旁插管进行连续性腹膜透析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了28例老年ARF和13例青壮年ARF的致病因素,分别观察了21例和11例床旁插管进行腹膜透析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老年组由肾实质性疾病所致的ARF较少,肾外因素则占78.6%,而青壮年组则以肾实质性疾病及感染为主(占69.2%)。21例老年ARF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抢救成功17例(81.0%),死亡4例(19.0%)。结论:肾前性因素、感染及创伤的控制欠佳以及肾毒性药物的不当使用是老年人院内ARF的常见原因,床旁插管进行腹膜透析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郑红光关欣杨志蕃左巍杜欣霍平张德伟洪敏
-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原因
- CD4^+、CD8^+、CD68^+在大鼠马兜铃酸肾病模型中浸润特点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为探讨炎性细胞在马兜铃酸肾病(A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建立大鼠AAN实验模型基础上,连续观察其肾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肾组织中CD4+、CD8+、CD68+细胞浸润特点。结果表明,在经HE染色呈现的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区,可见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棕色的CD4+、CD8+、 CD68+细胞,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和血管周围及部分肾小球周围的炎性细胞区。对照组CIM+、CD8+、CD68+细胞极少见。结论:炎性细胞参与了AAN的发病过程,是免疫反应的启动因素,免疫机制是引发肾间质纤维化因素之一。
- 左巍王继红刘亚革郑红光王沙西张德伟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炎性细胞炎性细胞浸润CD8^+肾病模型
- 伴与不伴肾病综合征表现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gE、IgG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
- 2000年
- 为探讨血清IgE、IgG水平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gG等有关指标。结果发现:①LN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肾病综合征(NS)组升高更明显,与非NS组和对照组比较,P_1<0.05和P_2<0.01。②NS组血清IgG降低,而非NS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③NS组血清IgE与IgG呈负相关,与尿蛋白排出量呈正相关,血清IgG与尿蛋白排出量呈负相关;非NS组血清IgE与IgG及尿蛋白排出量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血清IgE水平升高,可能反映LN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并推测在伴有NS表现的LN的发病机制中有其独特致病因素。
- 左巍左伟刘永海赵红王亚玲陈红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 慢性肾衰病人胰岛素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变化的观察
- 2000年
- 为探讨慢性肾衰(CRF)病人胰岛素代谢异常和纤溶活性降低间的内在关系,采用邻苯胺法、放射免疫法和发色物显色法检测CRF病人空腹血糖(FBS)、血清C-肽(C-P)、胰岛素(INS)、纤溶酶原活性抑制物(PAI)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变化。结果表明,CRF病人FBS、C-P、INS、PAI均明显增高,而t-PA明显降低。INS水平与FBS、C-P及PAI呈直线正相关。结论:CRF病人INS水平浓度通过调节PAI的产生对降低机体纤溶活性起了重要的作用。
- 杨志蕃刘永海王丽琴杜欣左巍
- 关键词:胰岛素纤溶活性肾功能衰竭
- 血清IgE、IgG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0年
- 左巍左伟陈红刘永海赵红王亚玲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IGEIGG
- 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腹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短期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03年
- 为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持续腹膜透析患者(CAPD)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对61例CAPD分两组应用不同剂量益比奥治疗并评估。与中小剂量益比奥治疗组相比,大剂量组效果更好。
- 郑红光关欣杨志蕃左巍张德伟杜欣霍平洪敏
- 关键词: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持续性腹膜透析尿毒症
- 马兜铃致大鼠马兜铃酸肾病的病理观察
- 2003年
- 为建立马兜铃酸肾病(AAN)实验模型,观察其病理改变,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将Wistar大鼠分为AAN组(72只)和对照组(10只)。AAN组给予马兜铃灌胃,30g/(kg·d),2/d,检测灌药前后尿蛋白排出量、Hb和肾功能,并每周观察肾组织变化,共观察24周,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AAN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小管基底膜裸露;间质炎细胞浸润,13周时最为严重;24周时见灶性间质纤维化;血管早期为内膜改变,以后可见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结论:马兜铃致大鼠AAN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细胞浸润在病变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 王沙西左巍郑红光王承利罗军胡华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病理学肾小管坏死炎细胞
- 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 2001年
- 为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状态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检测仪,对21例LN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LN患者CD3^++CD4^+、CD45RA^+、CD45RO^+、CD4^++CD45RA^+、CD4^++CD45RO^+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或P<0.001)。②HLA-DR^+、CD19^++HLA-DR^+、CD19^++CD43^+、CD+19^++CD5^+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或P<0.001)。③LN患者IgE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综合征(NS)组P<0.001,非NS组P<0.05,NS组与非NS组比较,P<0.05);IgM、IgA水平也升高(P<0.05),NS组与非NS组比较,P>0.05;IgG NS组明显降低,而非NS组明显升高,P均<0.001,NS组与非NS组比较P<0.001。结论:L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LN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乱与淋巴细胞活化及其亚群之间的协调与失调密切相关;LN患者存在B细胞过度活化,由此而产生的自身多克隆抗体是引发本病的根本原因。
- 左巍马东初刘永海左伟关欣赵红何丽萍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淋巴细胞亚群活化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