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素洁

作品数:69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5篇病毒
  • 17篇基因
  • 15篇圆环病毒
  • 9篇猪圆环病毒
  • 9篇脑心肌炎
  • 9篇基因组
  • 8篇猪繁殖
  • 8篇脑心肌炎病毒
  • 8篇繁殖
  • 7篇毒株
  • 7篇荧光
  • 7篇猪繁殖与呼吸...
  • 7篇猪脑心肌炎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呼吸综合征
  • 7篇繁殖与呼吸综...
  • 6篇全基因组
  • 6篇流行毒株
  • 6篇抗体

机构

  • 62篇广西动物疫病...
  • 34篇广西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温州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柳州市动物疫...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新乡市动物疫...

作者

  • 69篇屈素洁
  • 50篇施开创
  • 38篇陆文俊
  • 32篇莫胜兰
  • 32篇尹彦文
  • 20篇李军
  • 19篇郑敏
  • 19篇胡杰
  • 18篇粟艳琼
  • 14篇梁媛
  • 10篇张步娴
  • 10篇冯淑萍
  • 9篇韦显凯
  • 8篇刘棋
  • 8篇黎宗强
  • 7篇邹联斌
  • 6篇黄伟坚
  • 4篇陈进喜
  • 3篇谢丽华
  • 3篇陈琼

传媒

  • 1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0篇中国兽医科学
  • 8篇动物医学进展
  • 6篇上海畜牧兽医...
  • 6篇中国预防兽医...
  • 3篇中国动物传染...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中国家禽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第七届中南地...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对iNOS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探讨iNOS在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将猪源EMCV GXLC株人工感染小鼠、仔猪,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检测心、脑组织中iNOS mRNA转录水平.结果,小鼠和仔猪感染EMCV后均出现明显的临床症...
施开创覃芳芸陆文俊屈素洁黄胜斌李军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信使核糖核酸基因转录
猪脑心肌炎病毒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针对猪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VP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构建含有该引物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EMCV核酸的SYBR Green I re...
施开创陈进喜屈素洁许瑞胜熊毅刘棋陈汉忠李刚
关键词:脑心肌炎病毒荧光定量PCR
文献传递
广西部分地区鸭圆环病毒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解广西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感染情况,根据已发表的鸭圆环病毒序列合成了1对PCR引物,利用该引物对采集于百色、柳州和桂林3个市的321份鸭组织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8份样品能扩增出228bp的特异条带,总阳性率为18.07%;且3个市均能检出阳性样品,阳性率分别为18%(54/300)、5.6%(1/18)和100%(3/3)。结果证实,广西百色、柳州、桂林地区的鸭群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鸭圆环病毒感染现象。
屈素洁粟艳琼郑敏覃勇莫胜兰陆文俊梁媛严斯刚
关键词:鸭圆环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流行病学调查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sp1蛋白对IFN-β激活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为探索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非结构蛋白nsp1对干扰素(IFN)激活的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将PEDV nsp1蛋白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并用IFN-β处理,应用Western-blot对STAT1、STAT2磷酸化以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应用IFA试验对STAT1、STAT2核移位以及PML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双荧光素酶分析系统对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SRE)-Luc进行检测,应用荧光定量RT-PCR(qRT-PCR)对IFN刺激基因15(ISG15)、ISG56以及PML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sp1蛋白过表达细胞内STAT1和STAT2的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作用以及磷酸化STAT1(pSTAT1)、pSTAT2的核移位不受影响,而ISRE启动子的表达水平受到显著抑制,ISG15、ISG56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ML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果表明,PEDV nsp1蛋白可以抑制IFN-β激活的JAK/STAT信号通路。
施开创尹彦文陆文俊屈素洁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鸭圆环病毒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应用PCR方法从临床健康鸭脾脏样品中分段扩增获得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TD/41/09株全长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TD/41/09基因组全长为1994bp,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V1和C1是主要的2个ORF,分别编码Rep蛋白和Cap蛋白;在V1和C1的5′端之间存在与启动滚环复制有关的1个茎环结构和2个正向重复序列。遗传进化分析发现,TD/41/09与Ger(德国分离株)、LZ1109(广西分离株)、MH25(福建分离株)、33753-52(美国分离株)同处一个进化分支,而与PT07(福建分离株)、WS-GD010(广东分离株)和TC1/2002(台湾分离株)关系较远。
陆文俊施开创邹联斌胡杰莫胜兰屈素洁李军郑敏
关键词:鸭圆环病毒基因组
活猪携带猪瘟病毒检测方法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对2个猪场的母猪血清、扁桃体、全血样品和公猪精液分别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法、RT-PCR、CS-FV抗原ELISA、CSFV糖蛋白Erns ELISA 4种方法进行CSFV对应检测和比较。结果显示,荧光抗体染色法检出率最高,但与其他3种方法存在较大差异,RT-PCR方法检出率和重复性次之;猪瘟抗原ELISA方法检出率第3,重复性第1;CSFV糖蛋白Erns检出率和重复性均最低,但可筛选是否感染猪瘟病毒野毒。在母猪3种样品中扁桃体的检出率最高,全血样品次之,血清检出率最低。4种样品中公猪精液重复性最好,其次是母猪全血样品,母猪扁桃体第3;母猪血清样品最差。
胡杰梁媛莫胜兰张步娴施开创屈素洁粟艳琼陆文俊苏凯李军
关键词:猪瘟病毒扁桃体全血血清精液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广西株Meq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广西发病鸡中分离鉴定了3株MDV。参照GenBank中MD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Meq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Meq基因序列全长为1 020bp,编码一条由33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离株与国内外MDV参考毒株相比,不同MDV株的Meq基因序列相对较保守,它们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3.8%~99.9%,氨基酸同源性为88.4%~99.6%。3株MDV分离株Meq基因在相关报道中提到的与毒力相关的脯氨酸重复区存在点突变。3株分离株与国内参考株YL、GXY2关系较近,与参考株RB1B、GA、Md5、648A及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为中国MDV的流行、遗传变异及防控研究提供了材料。
屈素洁邹联斌胡杰粟艳琼莫胜兰施开创尹彦文李军张步娴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基因克隆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及片段的原核表达
2007年
目的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ORF2抗原,为研制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学诊断方法以及生物制品生物安全性检验,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LC株序列,设计合成5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全序列重组质粒PCV2-LC中扩增出了ORF2基因和4个不同ORF2基因片段,分别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再分别将各个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用终浓度1 mmol/LIPTG诱导。结果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ORF2b、ORF2c、ORF2d能够被PCV2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表达的重组蛋白为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屈素洁黄伟坚冯建远朱芸陈琼谢丽华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原核表达
山羊痘病毒ORF8~ORF18缺失重组毒株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敲除山羊痘病毒(GTPV)大段基因组片段尝试构建安全性更好的基因工程减毒株和病毒表达载体。采用PCR方法,克隆了GTPV AV41株基因组ORF7-ORF8间1 242 bp的基因片段,以及ORF18~ORF19间1 355 bp的片段。接着分别以上述2片段作为左、右侧同源重组臂,构建了包含报道基因EGFP和抗性基因gpt的GTPV重组转移载体pCF-Eg。然后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转移载体pCF-Eg与GTPV AV41株共转染原代羊睾丸细胞,通过空斑纯化筛选阳性重组病毒,并鉴定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特性。结果成功获得1株敲除掉ORF8~ORF18间9个ORF、长达7 kb基因组片段的重组病毒vCF-Eg。该重组病毒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至少10代,并且其增殖滴度与亲本毒株基本相同。表明上述区域是GTPV的复制非必需区。
郑敏刘棋金宁一施开创梁媛莫胜兰屈素洁陆文俊胡博
关键词:山羊痘病毒重组病毒基因缺失病毒载体
A型塞内卡病毒SVA/CH-GX01-2020株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对A型塞内卡病毒(SVA)广西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病原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防止疫情暴发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广西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进行鉴定。对SVA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和测序后,采用Lasergene 7.1拼接序列,使用MegAlign将SVA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外不同年份的55株SVA代表毒株进行比对,利用MEGA11.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经鉴定分离到1株SVA,命名为SVA/CH-GX01-2020株。SVA/CH-GX01-2020株基因组全长为7250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181个氨基酸残基。与国内外不同年份的55株SVA代表毒株进行比对,结果显示,SVA/CH-GX01-2020株与国内外SVA分离株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3.3%~98.7%和97.3%~99.6%,其中,与美国经典毒株SVV-001和ATCC PTA-5343全基因组相似性较低。遗传进化分析发现,SVA/CH-GX01-2020株与美国经典毒株SVV-001和ATCC PTA-5343亲缘关系较远,与大多数中国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广西分离株SVA/GX/CH/2018亲缘关系非常近。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与美国经典毒株SVV-001、中国首株分离株CH-01-2015、广西分离株SVA/GX/CH/2018相比,SVA/CH-GX01-2020株氨基酸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非结构蛋白3D区域,在结构蛋白VP4和非结构蛋白2A区域相对保守。【结论】SVA/CH-GX01-2020株具有其独特的遗传变异特点,不同地域的SVA毒株亲缘关系远近程度不同,临床流行毒株具有遗传多样性,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王睿敏施开创冯淑萍尹彦文龙凤陆文俊屈素洁
关键词:病毒分离系统发育进化树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