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琴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2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木荷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7年
- 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木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水培还是沙培、避光还是光照下,木荷种子萌发率、幼苗高度都是随PEG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都在PEG浓度为20%时达到最低;幼苗的相对含水量没有随PEG浓度的增加依次递减;水培自然光照下的萌发率>沙培恢复光照的萌发率>沙培避光的萌发率。由此说明避光能抑制木荷种子萌发,特别是在干旱、避光的情况下木荷种子受抑制更明显。
- 李振基宋爱琴
- 关键词:水分胁迫木荷种子萌发
- 光照条件对长苞铁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2004-2006年研究了在不同光照下(100%,50%,25%,10%全日照)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种子萌发率、幼苗存活率、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和幼苗根与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50%全日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最高;幼苗根、茎、叶及总生物量最高;光照的增强促使生物量往地下分配以加强根部吸收水分的能力,并促使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更多的分配到叶片生长上。随着光强的提高,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和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比值呈上升趋势。在光强不超过50%时,随着光强的提高,幼苗叶片和细根的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呈升高趋势;光照强度达到全日照时,叶片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幼苗叶片和细根Pro含量在25%全日照时最低。50%全日照附近是长苞铁杉育苗的合适光照强度。
- 朱小龙宋爱琴王建林黄承勇赖志华李振基
- 关键词:长苞铁杉光照强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态生理
- 低温胁迫对长苞铁杉幼苗的生理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经模拟低温(-12、-8、-4、0、4℃)胁迫处理后,长苞铁杉幼苗叶片和根系相关生理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加,但反映光合活性强弱的Chla/Chlb降低;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4,p<0.01),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减少说明根对低温胁迫的渗透调节更依赖于脯氨酸的累积.幼苗在-4℃及更低温度胁迫下受到严重的冻害使SOD活性持续下降,叶片中POD活性与SOD活性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8,p<0.01),但根系中POD活性与SOD活性没有相关性,说明长苞铁杉幼苗对抗外界胁迫机理的复杂性.叶片MDA含量比根系低可能与叶片中Car能缓解1O2对细胞的伤害有关.
- 赖志华朱小龙李振基王建林宋爱琴关少华杨伟伟郑凌峰蔡昌棠
- 关键词:低温胁迫生理
- 长苞铁杉幼苗在林窗不同位置的建立被引量:5
- 2008年
- 通过2003年12月到2005年1月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椭圆形林窗(面积118m2)中心、中部、边缘和林下样地进行种子埋藏及幼苗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长苞铁杉幼苗在林窗不同位置中的建立。结果表明:在林窗内不同位置对长苞铁杉幼苗建立有显著影响。林窗中心样地、林窗中部样地、林窗边缘和林下样地内长苞铁杉幼苗发生率分别为10%,10.7%,6%和6%。从林冠下到林窗中心,长苞铁杉种子的幼苗发生率略有增高趋势。在林窗中心样地和林窗中部样地中雨水冲刷是幼苗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林窗边缘样地和林下样地中昆虫的取食是幼苗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林窗位置对幼苗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林窗中部样地幼苗存活率最高(11.4%),林窗中心样地幼苗存活率次之(6.7%),而林窗边缘样地和林下样地幼苗则均全部死亡。种子营养消耗完后,在林窗中心、林窗中部、林窗边缘和林下等4个位置样地中,林窗中心样地幼苗平均高度最高。经过一个生长季后,林窗中心样地中幼苗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略高于林窗中部样地的幼苗,但差异并不显著。林窗中心样地幼苗叶生物量、叶重比、叶/地上等指标显著高于林窗中部样地的幼苗,而茎重比则低于林窗中部样地的幼苗。
- 朱小龙赖志华黄承勇宋爱琴李振基
- 关键词:长苞铁杉林窗
- 不同光照下土壤水分胁迫对长苞铁杉幼苗的作用被引量:24
- 2007年
- 于2004—2005年研究了在不同光照下(100%、50%、25%、10%全日照)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30%、25%、20%、15%)处理30 d后的长苞铁杉幼苗存活率、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比例、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光照与土壤干旱协同作用对幼苗的影响方面,强光照(100%全日照)加重了干旱对幼苗的伤害,遮阴可以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光照与土壤过湿协同作用对幼苗的影响方面,强光照(100%全日照)和弱光照(10%全日照)加重了土壤水分过多引起的伤害,中等强度光照(50%和25%全光照)可以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在50%和25%全日照条件下,长苞铁杉幼苗对土壤水分过多和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较强.
- 朱小龙李振基赖志华宋爱琴王建林关少华杨伟伟郑凌峰
- 关键词:长苞铁杉光照水分胁迫幼苗存活率
- 亚热带生态恢复树种木荷和白楸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
- 本文针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分布的树种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天然分布的树种白楸(Mallotuspaniculatus(Lam.)Muell.-Arg.),...
- 宋爱琴
- 关键词:木荷水分胁迫生理生态幼苗更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区域
- 文献传递
- 模拟林窗光照条件对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6年
- 2002~2003年研究了模拟林窗光照条件对福建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萌发的乔灌木及木质藤本幼苗的种类有43种,其优势成分香楠(Randia canthioides)、三叉苦(Euodia lepta)、山油麻(Trema dielsiana)、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楤木(Aralia chinensis)等为先锋物种,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林下植物。榕属植物(Ficus)生态位较独特.在数量上,春季最高(1391株/m^2),秋季次之(1116株/m^2),夏季(940株/m^2)和冬季(930株/m^2)最低;在垂直分布上,土壤种子库0~2cm与2~5cm两个层次在种类组成上是一致的,对于同个物种一般上层数量明显高于下层;在出苗顺序上,各物种在不同季节的出苗顺序基本一致,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三叉苦、山黄麻、盐肤木(Rhus chinensis)、山乌桕(Sapium discolor)、楤木等植物一般在萌发实验开始的早期出苗,香楠、笔管榕(Ficus virens)、凸脉榕(Ficus nervosa)、山油麻、黄毛榕(Ficus fulva)、玉叶金花(Psychotria pubescen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等在中期和晚期出苗,杜茎山、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雅榕(Ficus concinna)、红栲(Castanopsis hystrix)等一般在萌发实验晚期出苗.
- 朱小龙李振基谢明艺宋爱琴刘毅
- 关键词:林窗幼苗土壤种子库
- 植物在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4
- 2007年
- 硅是地球上重要的矿质元素,在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认为硅的循环主要受岩石风化、矿物溶解和水体沉积的影响。实际上,植物在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体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硅库,它们能以无定型硅(SiO2.nH2O)的形式积累硅,称作生物硅(BSi)、植硅石或蛋白石。陆地植物每年以BSi的形式固定约1.68×109~5.60×109t的硅,通过枯枝落叶返回到土壤中的BSi有92.5%被植物再吸收,7.5%进入土壤库。陆地植物从土壤BSi库吸收的硅量远超过从岩石风化释放吸收的硅量,植物-土壤内循环的有效性强烈地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硅向河流和海洋的输送。在海洋中,硅藻通过吸收、溶解和沉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里的硅循环,硅藻每年固定的硅约为5.60×109~7.84×109t,同样,在向海底沉积的过程中,97%的BSi重新被硅藻吸收,每年只有1.43×108~2.55×108t(约3%)沉积到海底。可见,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硅的循环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硅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作用。
- 汪秀芳陈圣宾宋爱琴叶文李振基
- 关键词:硅植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06
- 2005年
- 在分析森林光环境异质性特点的基础上,从幼苗的光合、热耗散、生物量累积和分配、形态特征、萌发和种群动态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响应的研究进展.从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森林演替和植被恢复角度探讨了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不同响应的生态学意义,并对今后该方面研究提出建议.
- 陈圣宾宋爱琴李振基
- 关键词:幼苗更新森林演替生态恢复
- 水分胁迫对生态恢复重要树种木荷与白楸幼苗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6年
-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在22%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均出现剧增,而Chla、Chlb和Car含量在22%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则均出现降低;在同样的干旱胁迫下,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19%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才出现增加,而Chla、Chlb和Car含量则变化不大.在轻度淹水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而Chla、Chlb和Car含量呈降低趋势;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同期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白楸叶片SOD活性同脯氨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5)和MDA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p<0.01).由此说明,水分胁迫下,白楸比木荷敏感,木荷的耐受力强于白楸.
- 宋爱琴陈圣宾李振基汪秀芳
- 关键词:水分胁迫生态恢复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