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慧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核酸类似物PNA在HepG 2.2.15细胞中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核酸类似物PNA在HepG2.2.15细胞中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拉米夫定作为阳性对照药物。HepG 2.2.15细胞于药物处理14 d后,收集上清液及细胞。采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HBV荧光定量检测上清液和细胞内HBV DNA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核酸类似物PNA与拉米夫定在浓度1.6~1 000μmol·L^(-1)内对HepG 2.2.15细胞的毒性均较小。与药物未处理组比较,PNA和拉米夫定均可有效抑制细胞上清HBV DNA,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5~0.10μmol·L^(-1)和0.09~0.18μmol·L^(-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细胞实验中,PNA对细胞的毒性小,与拉米夫定的安全指数相当;PNA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时效量效关系,与拉米夫定的抑制强度相当。
- 刘江霞宋武慧熊雅婷丁焕平袁正宏
- 关键词:PNA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药物
- 安全、便捷技术再生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疫情中,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一次性医用口罩是普通民众必不可缺少的防护品。然而,随着2019-nCoV的蔓延,口罩短缺现象严重。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口罩)的再生方法,以达到既有个人防护的效果又能节省资源。用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模拟2019-nCoV污染口罩,采用常用的恒温烘箱干烤及电吹风机热风处理2种方法,对表面污染有流感病毒的医用口罩进行病毒灭活,洗脱口罩上已灭活处理的病毒,感染Mardin-Darby狗肾细胞(Mar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并定量检测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以评价病毒灭活效果。同时采用抽滤系统和PM 2.5监测仪对以2种相似热灭活方式处理过的口罩滤过截留PM 2.5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电吹风机30 min热风处理后病毒基因组拷贝数降低至原来的1/1000000~1/10000000,接近未感染组,但烘箱56℃30 min干热处理仅灭活部分病毒。2种热灭活方式对口罩的PM 2.5滤过截留效果无显著影响。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处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方法,为个人防护用品口罩表面污染病毒的灭活及其再生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应注意的是在口罩匮乏的非常时期,普通人群可采用该简便技术再生口罩后再次使用,但该方法再生的口罩不适合密切接触患者的人群、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
- 宋武慧潘滨阚海东徐燕意易志刚
- 关键词:医用口罩流行性感冒病毒新型冠状病毒
- 丙型肝炎病毒高水平复制细胞株的构建及其机制初步研究
- 2020年
- 旨在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cured细胞株的易感机制。本研究将体外转录的HCV RNA电转入肝癌细胞系Huh 7细胞,建立HCV复制子细胞株,用γ-干扰素(interferon,IFN)处理复制子细胞株,获得HCV cured Huh 7A和Huh 7B细胞株。用插入报告基因的HCV毒株Jc1-G感染上述细胞株,分别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蛋白质印迹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以验证其易感性。收集Huh 7、Huh 7.5、Huh 7A和Huh 7B细胞并利用IFN-α处理,之后用蛋白质印迹法及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验证细胞株中IFN诱生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内源性表达及抗病毒活性ISGs的激活水平。结果显示,在Huh 7A和Huh 7B细胞中检测不到病毒RNA,与Huh 7细胞一致。病毒感染实验中,与Huh 7细胞相比,Huh 7A和Huh 7B细胞株中荧光素酶活性增高百倍,病毒蛋白表达和RNA水平亦显著上调,与Huh 7.5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接近。IFN信号通路实验中,与Huh 7细胞相比,Huh 7A和Huh 7B细胞株中RIG-I/MDA5/MAVS内源性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IFN-α处理细胞后IFN刺激基因isg56,mx1,mx2,oax1,oax2,viperin,cxcl10,ifitm1和ifitm3激活水平亦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本研究制备的Huh 7A和Huh 7B细胞株可支持HCV高水平复制,将为研究病毒复制机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 宋武慧易志刚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Γ-干扰素
- 人类诺如病毒反向遗传体系的构建与验证被引量:1
- 2021年
- 为验证已报道的能复制人类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GⅡ.3 U201感染性克隆的复制能力,进一步在HuNoV临床病毒株中寻找更优序列,构建能高效复制的感染性克隆,本研究合成含有T7启动子和EF-1α启动子的HuNoV GⅡ.3 U201全长序列,构建质粒pU201和pEF-1α-U201及对应的病毒RNA聚合酶失活的突变质粒。在COS 7细胞和Huh 7细胞中分别共转染T7聚合酶与pU201以及单独转染pEF-1α-U20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内病毒RNA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U201和pEF-1α-U201的病毒RNA水平升高约2倍和3倍。为便于检测HuNoV复制,在pU201和pEF-1α-U201质粒中分别插入NanoLuc TM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并命名为pU201-Nluc和pEF-1α-U201-Nluc。将质粒分别转染COS 7细胞和Huh 7细胞,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Nluc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pEF-1α-U201-Nluc的Nluc荧光素酶活性相较于对照组增高近2倍,而pU201-Nluc无明显升高,提示EF-1α启动子起始病毒复制优于T7启动子。为寻找优于HuNoV GⅡ.3 U201的HuNoV序列,合成HuNoV GⅡ.4临床病毒株全长序列,将其插入EF-1α启动子载体中并转染细胞,于不同时间点检测上清及细胞中病毒RNA水平。结果显示,上清及细胞中病毒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已报道可复制的HuNoV GⅡ.3 U201反向遗传体系复制效率有限,且HuNoV反向遗传体系复制能力可能与不同序列的病毒相关。
- 陈水叶宋武慧易志刚
- 关键词:T7启动子感染性克隆
- 细胞蛋白alpha-actinin参与丙型肝炎病毒复制机理的初步研究
- 细胞蛋白alpha-actinin参与丙型肝炎病毒复制机理的初步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其基因组为长约9.6kb的单股正链线性RNA,基因编码框架...
- 宋武慧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ALPHA-ACTININ肌动蛋白病毒复制
- α-Actinin影响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与脂筏的关联及复制
- 2010年
- 本文旨在探讨α-actinin参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的机制。将α-actinin转染Huh7.5细胞,用JFH1感染,发现过表达α-actinin可显著增加HCVRNA水平及非结构蛋白表达,感染性HCV颗粒也同时增多。膜漂浮实验显示,α-actinin可与HCV非结构蛋白NS5A共定位于脂筏。抑制内源性α-actinin表达,可使复制子细胞内NS5A表达减少,且对非离子去污剂敏感而从脂筏脱落。免疫荧光实验显示,NS5A与内质网标志分子calnexin核周共定位消失。以上结果提示,α-actinin可通过影响非结构蛋白与脂筏的关联而参与HCV RNA的合成,为临床治疗及研制新型抗HCV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 宋武慧潘婷婷袁正宏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脂筏内质网
- 新型冠状病毒上海株(nCoV-SH01)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9
- 2020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病毒的分离是构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细胞感染模型和动物感染模型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冠状病毒易感的Vero E6细胞,从1例上海感染者的咽拭子中分离到一株2019-nCoV,命名为nCoV-SH01。对该毒株全基因组采用一代Sanger和二代Illumina法测序,发现该毒株与GenBank MN908947的同源性>99.99%。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该毒株与COVID-19康复者的血清呈阳性反应。当nCoV-SH01感染Vero E6细胞后,导致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细胞病变效应明显且进展迅速,提示nCoV-SH01可用于进一步建立2019-nCoV的细胞感染和动物感染模型,为开展致病性研究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 张荣易志刚王玉燕滕峥徐巍宋武慧蔡霞孙志平谷陈建周艳秋陈洪友叶荣韩文东朱云凯冯飞房方皓李崇山张曦瞿涤付晨谢幼华袁正宏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VERO细胞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