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吉光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油田
  • 2篇储层
  • 1篇地质矿产
  • 1篇地质矿产勘查
  • 1篇地质综合
  • 1篇地质综合研究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油田开发
  • 1篇展布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系
  • 1篇三维建模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保护
  • 1篇剩余油
  • 1篇塔河油田
  • 1篇气藏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宋吉光
  • 3篇张家烨
  • 3篇侯加根
  • 2篇姜代坤
  • 2篇张海波
  • 2篇孟庆芬
  • 2篇刘钰铭
  • 2篇张国一
  • 2篇徐芳
  • 1篇宋璠
  • 1篇郭素华
  • 1篇段冬平
  • 1篇张友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缔客世界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0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塔河油田九区三叠系油气藏隔夹层识别及其展布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是厚油层层内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针对塔河油田九区三叠系油气藏阿克库勒组阿1段厚层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综合岩心、测井资料,将其内部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和钙质两类,建立两类隔夹层定量划分标准。根据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确定了隔夹层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井资料和局部密井网区隔夹层对比结果确定其平面展布范围。优选示性点模拟方法对隔夹层的展布进行随机模拟,再根据隔夹层分布特征修正随机模拟结果,最终人机交互建立确定性的隔夹层三维地质模型。隔夹层研究成果为油藏开发方案编制和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段冬平侯加根郭素华张家烨宋吉光张友
关键词:塔河油田隔夹层人机交互
孔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研究
侯加根刘钰铭徐芳姜代坤孟庆芬张国一张海波宋吉光张家烨
该项目利用197口井的地质、测井、生产动态以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砂体对比、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储量复算、地质模型等研究,绘制了300余幅图件,实现了动静态相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在储层多...
关键词:
羊二庄油田曲流河道内部构型分布模式研究
针对高含水老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储层精细研究,建立精细的储层地质模型。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储层为例,综合油田密闭取心资料、密井网测井资料、地震解释资料和前人的地质研究成...
宋吉光
关键词:油田开发剩余油储层构型三维建模
浅谈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019年
] 在我国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背景下,社会大众对社会稳定性的关注程度也较深,同时人们也越发关注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大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了一定程度提升,这给相关行业提供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压力。实际上,由于相关企业在实际的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并未重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对地质矿产勘查所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忽视,这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水平的逐年下降,也同时造成了相应矿山生产行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减少,这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为此,矿山生产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就需要立足于实际,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地质矿产勘查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后续通过合理化措施予以应对,以此才可以为矿山生产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宋吉光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西58-8区块油藏地质综合研究
侯加根刘钰铭张国一徐芳孟庆芬姜代坤宋璠张海波宋吉光张家烨
该项目是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委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利用西58-8井区新井及港西外围区共计74口井的地质、测井、试油、生产动态以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完成了储层细分对比、油层构造、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特征、储量计...
关键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