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伟峰

作品数:51 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15篇色谱
  • 15篇相色谱
  • 12篇质谱
  • 10篇液相色谱
  • 9篇液相
  • 9篇高效液相
  • 9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学成
  • 8篇化学成分
  • 7篇质谱法
  • 6篇挥发油
  • 6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串联质谱
  • 6篇串联质谱法
  • 5篇质谱联用
  • 5篇气相色谱
  • 4篇气相
  • 4篇慢性
  • 3篇盐酸
  • 3篇药物

机构

  • 5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广州分析...
  • 1篇广东省食品药...
  • 1篇广西卫生职业...

作者

  • 51篇宋伟峰
  • 13篇罗淑媛
  • 11篇李瑞明
  • 8篇李瑞珍
  • 5篇梁耀荣
  • 5篇庄华玲
  • 4篇林青
  • 3篇宋湘芝
  • 3篇刘杰
  • 3篇肖佩玉
  • 3篇陶玲
  • 3篇张平
  • 2篇林潮双
  • 2篇钟鸣
  • 2篇郑琼良
  • 2篇何秋毅
  • 2篇曲彩红
  • 2篇许立颖
  • 1篇卢惠敏
  • 1篇喻丽元

传媒

  • 8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中药材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3篇中国药物经济...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广东药学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2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14
  • 10篇2013
  • 17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不同剂量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研究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不同剂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其中对照组每日80mg,实验组给予大剂量奥美拉唑,首次静脉推注80mg后以8mg/h持续给药,对比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止血时间短,其输血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患者出血时间,值得应用。
宋伟峰林青
关键词:奥美拉唑上消化道大出血非静脉曲张
布渣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布渣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布渣叶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布渣叶中共分离得到32个成分,经计算机谱库检索鉴定了2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35%。布渣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正十六酸、十八碳烯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植醇、二十九烷等。结论本实验为该药材挥发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科学基础。
宋伟峰罗淑媛李瑞明梁耀荣
关键词:布渣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
吐根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吐根中醚溶性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吐根中醚溶性生物碱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工艺。结果:吐根中醚溶性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为10目,提取2次,每次12倍90%乙醇提取1小时。结论:该方法能充分有效的提取醚溶性生物碱,可作为吐根药材提取醚溶性生物碱的优选工艺。
宋伟峰许立颖
关键词:正交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菊花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菊花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菊花药材,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可将20个主要的化学成分较...
李瑞明宋伟峰陈杰喻丽元梁耀荣张俊鹏
关键词:化学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
文献传递
重症药疹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对重症药疹的临床分析,合理治疗,减少或避免重症药疹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病人,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致敏药物种类与药疹类型,症状体征及系统损伤情况,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发生重症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8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2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5例。致敏药物种类有抗痛风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癫痫药等。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早期给予激素治疗,同时预防及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重症药疹是严重的药物反应,治疗重症药疹时,应及时抢救,要及早短期给予足量的激素是关键,同时防止继发感染,积极支持疗法。
肖佩玉宋伟峰吴小林黄际微
关键词:致敏药物重症药疹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五指柑水煎液的化学成分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五指柑水煎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别。方法:采用ZORBAX SB-C18高效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和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检测器为串联四极杆质谱,ESI负离子模式扫描分析。结果:根据负离子模式下获得的各色谱峰的质谱数据,共检测到19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中9个通过与文献对照或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得到了确认,并且通过对照品得到确证。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有效的用于五指柑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定。
马斌宋伟峰何秋毅李瑞明梁耀荣
关键词:五指柑化学成分水煎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山芝麻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鉴定山芝麻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山芝麻药材,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山芝麻水提取液中共分离得到10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多级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8个化学成分通过对照品得到了确证,分别为奎尼酸、柠檬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B。结论本实验为该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宋伟峰罗淑媛李瑞明梁耀荣
关键词:山芝麻水提取液化学成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纳米炭和亚甲蓝作为肝癌淋巴引流示踪剂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纳米炭注射液和亚甲蓝注射液肿瘤淋巴结示踪对肝癌根治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兔VX2肿瘤细胞株,采用开腹腹腔种植法制作兔肝癌模型。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亚甲蓝组和纳米炭组,各10只。两组均切除兔肝癌,清扫局部淋巴结,观察肝脏的周围淋巴结转移癌的个数、两种术中示踪剂对淋巴结转移癌的示踪效果。结果:淋巴结染色时间纳米炭组(100.50±29.92)s,亚甲蓝组(11.20±4.18)s,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褪色时间纳米炭组(2.22±0.74)h,亚甲蓝组(1.63±0.54)h,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确性亚甲蓝组87.5%(35/40),纳米炭组87.2%(34/39),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肝癌模型行肝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应用纳米炭注射液和亚甲蓝注射液对肝癌及淋巴引流具有明显的示踪作用,降低手术清扫的复杂性和危险性,避免传统手术中淋巴结清扫过程的盲目性,能有效降低术后转移淋巴结的残留,能更加安全、便利、快速、彻底地清扫淋巴结。
宋伟峰罗淑媛
关键词:亚甲蓝注射液淋巴结清扫肝癌模型
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肠镜检查的效果与安全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肠镜检查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46例行肠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笑气镇痛,观察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镇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0.507,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8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55,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肠镜检查,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考虑。
宋伟峰林青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定小儿肠镜检查
本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上报的103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7.14%);20~29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3.9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ADR发生率最高(73.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69.81%)。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加强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肖佩玉宋湘芝宋伟峰卢惠敏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抗感染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