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润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从希腊哲学的“幸福”概念看马克思幸福观的现实性被引量:1
- 2013年
- 从词源看,幸福(εδαιμονα)一词的直接含义即"好的神灵",它既有主观(精神)因素又有客观(物质)因素,表达了"人"与"异己力量"密切相关的观念。古希腊哲学主张顺从"异己力量",使人们获得可能的"赐福"。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和资本主义的价值导向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多数人"不可能获得完全现实的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马克思的幸福观以工人阶级等"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人"作为幸福论证的起点和最终目的,通过消灭"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异己力量",使人们获得"现实的"幸福。
- 孔祥润
- 关键词:现实性
- 知识与信仰:苏格拉底的哲学动机研究——以柏拉图《申辩篇》为主线
- 若研究苏格拉底,许多主题可供选择:他为何年轻时学习自然哲学、后来对伦理问题感兴趣?他的伦理学关注普遍的道德概念还是具体的道德行为?他的哲学与他以前的自然哲学、与他同时代的伟大智者的哲学有何异同?他的理念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
- 孔祥润
- 关键词: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从政制建构的视角看
- 2013年
-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制建构的方式:由传统的二元模式革新为一元模式。具有"现实性""生命性"和"个体性"特征的个人,在"阶级"这种共同体形式中获得了维持生存、发展自身的力量,并逐渐被这种力量所异化。生产活动和分工的展开为消除异化力量、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无产阶级发动的共产主义革命既是消除异化力量的现实途径,也是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途径。
- 孔祥润
- 关键词:阶级唯物史观共产主义
- 知识与信仰:苏格拉底的哲学动机研究
- 若研究苏格拉底,许多主题可供选择:他为何年轻时学习自然哲学、后来对伦理问题感兴趣?他的伦理学关注普遍的道德概念还是具体的道德行为?他的哲学与他以前的自然哲学、与他同时代的伟大智者的哲学有何异同?他的理念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
- 孔祥润
- 关键词:苏格拉底诘问虔诚
- 文献传递
- 正义之为德性——柏拉图《国家篇》前四卷中的正义
- 正义概念贯穿于《国家篇》始终,对于《国家篇》来说是一个线索性的基本概念,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构造了一个理想的城邦,其中研究了人的认识、政治体制、人所应有的德性、对儿童的教育等各方面,涉及了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学等哲学的主...
- 孔祥润
- 关键词:柏拉图《国家篇》正义德性
- 文献传递
- 论苏格拉底的不虔诚
- 2014年
- 在人与神的交流方式上,苏格拉底表现得对神无所求。"不信城邦的神"指的是不以传统方式接受城邦的神。对苏格拉底信仰的新的神灵——戴蒙——所做控告,原因不在于戴蒙的道德化,而在于戴蒙的私人化,以及在戴蒙和理性(反诘)的共同作用下,苏格拉底才能确定神灵以各种方式传达的真正意义。苏格拉底的哲学审查——诘问——始终与智慧问题密切相关。苏格拉底的"人的智慧"和"超人的智慧"的对比,彰显了苏格拉底对神灵的谦卑和虔诚。
- 孔祥润
- 关键词:苏格拉底
- 论苏格拉底的幸福观——以《申辩篇》为中心被引量:1
- 2015年
- 从德性与知识的关系出发,各式各样的追随者将苏格拉底对幸福的看法发展为三种基本理论:德性工具论、德性自足论和德性至上论。从"灵魂"和"幸福"的原初含义看,苏格拉底的幸福观更贴近"灵魂"的原意:保持"活"的生命原则,并在活的过程中寻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诘问"是审查生活、获取幸福的重要手段。"好人"不是通常意义上道德高尚的人,而是善于统筹一切、使之真正有益于自我人生的人。"死后"则开启了灵魂的新航程、生发出"幸福"的新含义。
- 孔祥润
- 关键词:苏格拉底灵魂诘问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