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希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的体视学
- 2008年
- 为了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变化,采用2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流后6h、12 h和24 h组。以碱性磷酸酶法显示微血管,体视学方法测算大鼠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的长度密度(Lv)、表面积密度(Sv)、体积密度(Vv)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在再灌流后6、12 h。与对照组相比,Sv在6、12、24 h持续下降(P<0.01),Lv在6 h极显著下降(P<0.01),12 h极显著上升(P<0.01),而Vv在6 h极显著上升(P<0.01),12 h显著下降(P<0.05),24 h组Lv、Vv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6 h相比,12 h组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区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24 h组大脑皮质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中同区左右两侧比较微血管密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中顶叶皮质区微血管密度高于海马及齿状回(P<0.01)。
- 辜清杨琳吴娣万勇姚立希
- 关键词:缺血再灌流大脑皮质微血管体视学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运动皮质细胞凋亡的体视学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用体视学方法分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运动皮质细胞的凋亡情况。随机将24只SD大鼠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12、24 h和对照组。采用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和夹闭右侧颈总动脉15m in后放开的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Bax蛋白表达来检测细胞凋亡,用体视学参数定量分析运动皮质区细胞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存活时间内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后,大脑左右两侧运动皮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以及免疫组化Bax蛋白阳性表达显示的凋亡细胞的体密度和数密度,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6、12 h和24 h组均极显著性增大(P<0.01)。以上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后24 h内运动皮质细胞凋亡逐渐增加,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的重要形式之一。
- 辜清万勇吴娣姚立希杨琳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体视学BAX
- 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体视学研究
- 为了观察不同缺血时间,不同再灌流时间大鼠大脑皮质不同区域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本实验选取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各组分别为:对照组(C)、缺血15min再灌流后6h组(15m-6)、缺血2h再灌流后...
- 姚立希
- 关键词: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视学
- 文献传递
- 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体视学被引量:1
- 2009年
- 为了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锥体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选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流后6、12、24 h组,采用Nissl染色,GF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应用体视学参数分别对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体积密度(Vv)和表面积密度(Sv)随着缺血再灌流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与对照组相比,6 h组显著降低(P<0.05),12 h组和24 h组极显著降低(P<0.01);而海马区星型胶质细胞的Vv、Sv却随缺血再灌流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加大,与对照组相比,6 h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2、24 h组具极显著差异(P<0.01,P<0.01);同组海马CA1和CA3区,以及同组同一海马区域左右两侧比较,锥体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Vv、S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随着缺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受损加重,而星形胶质细胞功能趋于活跃且与锥体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 辜清姚立希吴娣万勇杨琳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流海马锥体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体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