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运超
- 作品数:186 被引量:1,574H指数:21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华山松种子园针叶养分状况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通过对华山松 (Pinusarmandi)种子园内无性系针叶养分状况的分析 ,结果表明 ,无性系之间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极明显 ,尤其表现在Ca、K营养上 ,而针叶的元素含量顺序为N、Ca、K、Mg、P、Mn、Fe、Zn、B ;不同月龄针叶养分含量差异极大 ,未完全抽长针叶养分含量顺序为N、K、Ca、Mg、P。针叶内微量元素含量与无性系有较大相关性 ,而不同土壤上华山松针叶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更大 ,尤其是针叶B的含量 ,因此土壤施B可在针叶的含量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 周运超伍孝贤代毅金天喜廖明
- 关键词:华山松种子园营养特点针叶养分状况
- 利用皆伐法估算黔中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被引量:7
- 2020年
- 精确估算森林生物量对理解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已有的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缺乏校准数据检验研究结果的精度。利用皆伐法,首次精确估算了我国西南贵州省中部喀斯特森林的地上生物量,并检验了已有生物量回归方程和平均标准木法对该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效果。该喀斯特森林的地上生物量为122.81 Mg/hm^2,胸径(D)≥1 cm的木本植物、D<1 cm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20.00、2.56、0.24 Mg/hm^2。D在10—30 cm范围内的植株(83.89 Mg/hm^2)是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4个优势树种(云南鼠刺Itea yunnanensis、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和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的地上生物量为103.03 Mg/hm^2,占森林总地上生物量的83.89%。干(61.04 Mg/hm^2)和枝(40.56 Mg/hm^2)的生物量远高于皮(11.61 Mg/hm^2)和叶(6.80 Mg/hm^2)。在物种水平上,已有生物量回归方程(误差-56.10%—84.61%)和平均标准木法(误差-36.43%—-5.14%)对该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效果均较差。最后,建立了5个新的生物量回归方程。本研究可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精确估算森林碳储量提供基础校验数据和方法指导。
- 刘立斌刘立斌周运超程安云王世杰蔡先立
-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喀斯特森林碳储量
- 花江峡谷喀斯特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应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对花江峡谷喀斯特地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花江峡谷土壤质量主要是乔木林>花椒林>耕地>荒地>农林套种地。
- 周玮周运超李进
- 关键词:土壤肥力
- 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的生物样地建设与监测工作被引量:8
- 2017年
- 生长和适应于喀斯特地貌环境的生态系统,即喀斯特生态系统,因人类活动干扰和石漠化进程影响,其结构和功能均发生退化,因此,定位、长期监测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过程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响应,对研究该类特殊生态系统的格局和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观测网络(CERN)仅有的两个喀斯特台站之一,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的生物监测总目标是开展喀斯特高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植被生态学(结构、过程、功能)监测与研究,及其退化植被的恢复生态学示范,建立喀斯特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化模式和范式。本文初步介绍了普定站的生物观测网络,以普定县后寨河流域的天龙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作为永久监测样地(主观测场),以陈旗不同干扰方式下的植被恢复样地、赵家田皆伐样地、沙湾主站址退耕样地作为辅助监测样地(辅观测场),以高羊河流域陈家寨坡耕地恢复和滇柏林改造样地作为生态重建示范样地(辅观测场),配合流域内外诸多样地与试验点(站区调查点),可初步定位监测和预测代表性喀斯特森林和灌丛的长期变化与未来发展趋势。
- 倪健王世杰刘立斌蔡先立程安云彭韬黎廷宇胡刚张忠华周运超郭柯刘长成白晓永刘秀明罗维均张林吴洋洋李梦德郭纯子许海洋钟巧连郭银明杨华妹许鑫杨勇
- 关键词:生态恢复石漠化
- 树轮地貌法用于喀斯特土壤侵蚀研究的可能性
- 研究选取属于湿润亚热带气候喀斯特区域的中国西部贵州省中部普定县为研究点,在研究区采集了暴露和未暴露的树根的样品,对暴露和未暴露树根的解剖特性进行观察、对比、测量,探讨树轮地貌法用于研究喀斯特土壤侵蚀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年轮...
- 罗美周运超
- 关键词:土壤侵蚀
- 文献传递
- 黔中石灰岩地区植被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被引量:17
- 2008年
-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石灰岩地区3种植被(草本,灌丛,乔木)下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密度以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反映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黔中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寡毛纲和蚁科2类,稀有类群为腹足纲、蜈蚣目、伪蝎目、等足目、综合纲、双尾目、弹尾目、等翅目、蟋蟀总科、革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幼虫)和蝉科(幼虫)共13类;优势类群代表了适应大环境条件的土壤动物的主体,是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的代表性类群;不同植被类型和生境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具有较大的影响;蚂蚁在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灌丛分布最广,蚂蚁群落对灌丛植被恢复起到关键性作用;蚁科在黔中喀斯特石炭岩地区种群数量的变化,显示黔中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特征的重要转变;寡毛纲在黔中喀斯特地区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量的大小,可指示黔中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程度。
- 叶岳周运超
- 关键词:石灰岩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 石灰土盐基离子迁移对模拟酸雨的响应被引量:6
- 2018年
- 为揭示酸雨条件下石灰土盐基离子迁移特征及其缓冲性能,对石灰土进行了室内模拟酸雨淋溶试验,探讨酸雨酸度、土层厚度、土表覆被对石灰土酸化/石灰土抗酸性以及盐基离子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 H=3.5、4.5、5.5的酸雨淋溶下,石灰土盐基离子迁移量差异不显著,对酸雨具有极强的缓冲能力。期间,Ca^(2+)与Mg^(2+)释放呈显著线性相关。(2)土壤厚度对石灰土抗酸性有极显著影响,土壤越厚,对酸雨的抗性越大,反之越小。(3)土厚比1∶2.5∶5的石灰土盐基离子淋失状况为K+淋失量1∶1.43∶2.06,Ca^(2+)淋失量为1∶1.63∶3.13,Mg^(2+)淋失量为1∶1.64∶3.15,表明土厚的增加能大大降低酸雨对盐基的淋溶。(4)石灰土土表覆盖不同,其盐基离子迁移淋溶量差异明显,但并不对土壤酸化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 刘炜周运超张春来
- 关键词:石灰土盐基离子土壤厚度降水酸度
- 贵州4个洞穴滴水对大气降雨响应的动力学及其意义
- 在雨季,采用Nacl示踪的方法,对贵州珠江水系的四个岩溶洞穴(荔波的凉风洞、都匀的七星洞、安顺的将军洞和镇宁的犀牛洞)滴水点水的来源、滴水对大气降雨的响应尺度、水动力学过程等进行研究,揭示出由于岩溶洞穴环境、水运移路径的...
- 周运超王世杰谢兴能罗维均黎廷宇
- 关键词:岩溶洞穴滴水示踪
- 洞穴滴水溶解有机碳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以贵州4个洞穴系统为例被引量:2
- 2007年
- 荧光光谱是洞穴次生沉积物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理解产生洞穴次生沉积物的滴水的荧光变化对现代环境、气候的响应关系,是较好利用该指标的关键.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4个岩溶洞穴系统溶解有机碳(DOC)荧光特征,结果表明洞穴系统中土壤水及洞穴滴水中的DOC荧光类型主要以类富里酸荧光和类蛋白荧光为主;类富里酸荧光强度与DOC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指示了洞穴滴水DOC来自洞穴上覆土壤层.洞穴滴水类富里酸荧光在林地覆盖下的凉风洞激发发射波长变化较小,激发波长相对于其他3个洞穴滴水的稍长,而荧光强度变化较大;灌草丛覆盖的将军洞激发发射波长及荧光强度变化最大,激发波长较短,揭示洞穴系统上覆植被的变化明显地影响到滴水的荧光光谱特征.
- 谢兴能王世杰周运超罗维均
- 关键词:洞穴滴水土壤类型
- 径流小区法监测水土流失的百年历程(1915—2014年)被引量:11
- 2014年
- 采用文献调查法对100年来径流小区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纳总结,探讨了径流小区法在水土流失监测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土壤侵蚀规律研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径流小区法经历了个体探索、群体研究、发展壮大、成熟完善与多学科交叉应用等4个阶段;内容上,经历了从监测单一水土流失速率到监测坡面营养元素变化、碳循环、反演复杂坡面景观变化的过程;方法上,呈现由以定位观测为主的现状描述到以动态实时观测为主的模型构建的特点;精度上,经历了由粗略统计到精确定量化的变化过程。径流小区法为揭示水土流失规律、促进土壤侵蚀监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水土流失过程监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 李月周运超白晓永秦罗义李盼龙罗光杰张斯屿
- 关键词:径流小区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