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渝宪

作品数:50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军区“十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出血
  • 9篇脑出血
  • 8篇血管
  • 8篇脑梗
  • 7篇缺血
  • 6篇血管病
  • 6篇微创
  • 6篇脑缺血
  • 5篇疗效
  • 5篇脑梗死
  • 5篇急性
  • 5篇梗死
  • 4篇蛋白
  • 4篇血管病变
  • 4篇血肿
  • 4篇神经元
  • 4篇受体
  • 4篇线粒体
  • 4篇小血管
  • 4篇小血管病变

机构

  • 45篇成都军区总医...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成都市西区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双流县中医医...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金堂县第一人...

作者

  • 50篇吴渝宪
  • 27篇王伟文
  • 21篇王庆松
  • 17篇林杭
  • 12篇曹仁存
  • 7篇郁可
  • 6篇董为伟
  • 4篇陈琳
  • 4篇杨世柏
  • 4篇胡常林
  • 3篇王俊
  • 3篇丁鑫
  • 3篇向阳
  • 2篇杨政辉
  • 2篇肖莉
  • 2篇唐颖莹
  • 2篇张德琼
  • 2篇王云霞
  • 2篇彭芳
  • 2篇王建

传媒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成都军区医院...
  • 2篇西南军医
  • 2篇第九次全国神...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5
  • 2篇1992
  • 2篇199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灶性脑缺血时脑钠、钾及水含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1999年
目的 进行脑缺血时脑水份、钠、钾含量变化的动态观察,旨在探索缺血时脑水肿发生发展的规律。方法 以光化学诱导制作局灶脑缺血动物模型,将大白鼠分为对照组、单光照组、单静注染料组及各时间缺血组,进行脑水份、钠、钾含量变化的动态观察。结果 局灶脑缺血后12~48小时脑钠浓度达最高峰值,脑钾浓度降至最低水平,一周后脑钠逐渐下降接近正常值,脑钾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局灶脑缺血后脑内离子环境稳态的紊乱是继发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吴渝宪王伟文胡常林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水含量脑血管疾病
抗肌萎缩蛋白在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Duchenne型(DMD)、Becker型(BMD)、肢带型(LGMD)、面肩肱型(FSHD)肌营养不良症及神经性肌萎缩患者的肌肉组织进行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检测,为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nti5-7多克隆抗体检测患者肌肉组织中Dys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分级加以分析比较。结果63例DMD患者未检测到Dys表达,8例DMD患者肌细胞膜上可检测到Dys弱阳性表达,肌肉组织中有无Dys表达的DMD患者的年龄、病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BMD患者的肌肉组织中检测到Dys弱阳性表达;其余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肌肉组织中均检测到Dys阳性表达。结论肌肉组织中Dys表达的质或量的改变是鉴别DMD/BMD临床表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鉴别的重要手段。
王伟文廖晓阳吴渝宪王庆松
关键词:抗肌萎缩蛋白肌营养不良症免疫组化
小脑梗塞被引量:1
1995年
眩晕、呕吐、耳鸣、眼震、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为小脑诸动脉梗塞时所共有,但各有侧重。椎-基底动脉闭塞或某些其它病变也可致小脑梗塞。CT、MRI等现代神经影象学技术,为小脑梗塞的鉴别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吴渝宪
关键词:小脑梗塞脑梗塞
脑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在双侧头皮相应部位安放标志物 ,通过CT导向定位[1] ,用YL 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患者进行颅内血肿穿刺治疗 ,同时设内科保守治疗组。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临床评分比较。结果 经微创治疗的 6 4例脑出血患者 ,除 7例患者死于并发症外 (其中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 4例、肾功衰竭 2例、消化道出血 1例 ) ,均有满意的临床转归。保守组的 5 2例患者 ,死亡 18例 (肺部感染 7例、脑疝 6例、肾功衰竭 2例、消化道出血 3例 )。结论 微创治疗后的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降低了死亡率。病情平稳患者颅内血肿最佳穿刺时间为发病后 6~ 2 4h范围内。昏迷程度深、有脑疝形成的危重患者可超早期 (发病后 6h内 )穿刺治疗 ,但要做好防止再出血的准备。
吴渝宪王伟文杨世柏张德琼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清除术
不同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海马培养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海马培养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18 d,荧光倒置显微镜下选择健康神经元入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浓度为10μmol·L^(-1))、[D-pen2,D-pen5]-enkephalin(DPDPE)和埃托啡(浓度均为1μmol·L^(-1))处理3 d,对照组不加药。全细胞模式记录mEPSCs,用软件MiniAnalysis 6.0(Synaptosoft,Inc)对mEPSCs频率及幅度进行分析。结果:吗啡显著降低了海马神经元mEPSCs的频率和幅度,与对照组相比,频率和幅度分别下降了38.5%和38.0%(均P<0.01);埃托啡对mEPSCs的幅度无影响(P>0.05),但频率增加了26.0%(P<0.05);DPDPE对mEPSCs的频率及幅度均无影响(P>0.05)。结论:不同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由于其引起受体内化的能力不同,对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有不同的突触后作用。
林杭孙梅琴张涛王庆松吴渝宪王伟文曹仁存
关键词:吗啡神经元
脑出血急性期的活血化瘀治疗探讨
脑出血是一种最常见的临床急症,发病后常继发一系列脑组织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引起神经功能的缺失,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脑出血急性期的理想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家们共同探讨的一个话题。
吴渝宪
文献传递
NMDA受体诱发神经元树突棘形态改变和AMPA受体移动到树突棘的时间动态变化
目的:通过研究NMDA受体激活后神经元树突棘大小、数量的变化及AMPA受体在突触后膜分布的改变来了解NMDA受体诱发的突触可塑性改变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新生1天的SD大鼠,无菌条件下解剖分离出海马组织,原代培养海马神经...
林杭曹仁存王庆松吴渝宪王伟文
文献传递
Tau蛋白调控Fyn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Tau蛋白调控Fyn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观察组。采用β淀粉样蛋白毒性片段(Aβ25~35)海马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10μmol/L SB216763(Tau蛋白抑制剂)注射至观察组大鼠脑组织。采用SABC法对大鼠脑组织中Tau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Western印迹检测Fyn和Fa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au蛋白含量及Fyn和Fak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观察组Tau蛋白含量及Fyn和Fak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Tau蛋白可能通过调控Fyn信号通路参与了AD的发病过程,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林杭吴渝宪王伟文杨政辉王俊
关键词:微管相关蛋白阿尔茨海默病
脑出血急性期的活血化瘀治疗探讨
尽管目前人们在临床上用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脑出血还多少存在着一些顾及,但相信只要掌握好适应症,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就会收到明显效果,能极大地降低脑出血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吴渝宪
关键词:脑出血活血化瘀法急性期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血脂指标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
目的既往研究证实血脂紊乱与卒中和痴呆等有关,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如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和静息性腔梗(silentbra...
尹泽钢王庆松郁可王伟文林杭吴渝宪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