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书锋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化学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复合材料
  • 12篇复合材
  • 7篇煤沥青
  • 7篇C/C
  • 7篇C/C复合材...
  • 3篇中间相
  • 3篇炭复合材料
  • 3篇微观结构
  • 3篇沥青
  • 3篇浸渍剂
  • 2篇烧蚀性能
  • 2篇碳复合材料
  • 2篇偏光
  • 2篇偏光显微镜
  • 2篇热膨胀
  • 2篇热膨胀系数
  • 2篇热物理
  • 2篇热物理性能
  • 2篇喹啉不溶物
  • 2篇喉衬

机构

  • 15篇西安航天复合...
  • 2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西安康本材料...

作者

  • 15篇吴书锋
  • 9篇程文
  • 8篇邹武
  • 6篇刘建军
  • 4篇嵇阿琳
  • 3篇周绍建
  • 3篇张玲
  • 2篇杨杰
  • 2篇邓红兵
  • 2篇王娟
  • 2篇高亚奇
  • 2篇张智
  • 2篇吴小军
  • 1篇崔红
  • 1篇张波
  • 1篇李瑞珍
  • 1篇李飞
  • 1篇黄剑
  • 1篇冯阳阳
  • 1篇刘明强

传媒

  • 4篇炭素
  • 2篇材料导报
  • 2篇炭素技术
  • 2篇宇航材料工艺
  • 2篇第21届炭—...
  • 1篇高科技纤维与...
  • 1篇固体火箭技术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密度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被引量:7
2010年
以轴棒法4D编织预制体、高温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制备高密度(≥1.95 g/cm3)的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在RT^1000℃的热膨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材料预制体编织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界面裂纹具有方向性,导致了C/C复合材料热膨胀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径向热膨胀系数低于轴向,高温尺寸稳定性较好;轴棒法C/C材料的热膨胀行为在800℃出现拐点,拐点与材料界面裂纹愈合有关,受最终制备温度的影响很大;材料经2500℃热处理之后,拐点后延,整体热膨胀系数下降,随温度上升趋势变缓。
高亚奇邓红兵邹武程文吴书锋
关键词:C/C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
轴棒法C/C复合材料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轴棒法C/C复合材料在室温及高温下的轴向拉伸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高温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轴棒法C/C复合材料在室温及高温下的断裂模式不同,且高温下的拉伸强度高于室温下的拉伸强度;以常压炭化结束的C/C复合材料开孔率变大,室温及高温下的拉伸强度小于以高压炭化结束的C/C复合材料。
冯阳阳刘维鹏崔红李瑞珍吴书锋
关键词:C/C复合材料温度处理工艺
添加锆元素对煤沥青中间相形成过程的影响
为了了解沥青中添加异类元素对沥青中间相形成过程的影响,以浸渍剂沥青为基础沥青,采用热缩聚反应,向基础沥青中添加锆元素,制备了一种含锆沥青。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对基础沥青和含锆沥青在RT~600℃的热解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肖春吴书锋张玲邹武程文李飞
关键词:煤沥青中间相浸渍剂
文献传递
沥青浸渍炭化C/C复合材料密度及孔隙分布被引量:5
2014年
文摘以径棒法编织成型预制体,采用沥青浸渍炭化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1.50 g/cm3),采用CT检测了试件的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压汞法分析了试件的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沥青浸渍炭化的工艺条件下,试件外端密度最高,由外端到中心沿径向密度递减;以坯体中心为参照点,同一圆周方向密度均匀分布;坯体开孔率沿径向由外端到中心递增;坯体大孔和中孔孔容积比率沿径向从外端到中心递增,而微孔孔容积比率则从外端到中心递减。
周绍建黄剑吴书锋嵇阿琳张智
关键词:C/C复合材料压汞法孔隙
沥青族组分对C/C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影响研究
以整体炭毡为预制体,两种族组分不同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一炭化技术制备C/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从200~2000℃的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族组分影响着基体炭的微观结构,从而影响着材料的热物理...
吴书锋刘建军邹武程文王娟
关键词:炭炭复合材料煤沥青微观结构热物理性能
文献传递
国产碳纤维编织碳/碳喉衬烧蚀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国产T300级碳纤维进行轴棒法编织结构碳/碳(C/C)复合材料制备,并对C/C复合材料喉衬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地面点火试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烧蚀后喉衬入口部位、喉部和出口部位的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432 MPa压力下,国产T300级碳纤维轴棒法编织结构C/C喉衬的烧蚀性能较为稳定,烧蚀均匀,烧蚀后型面光滑,烧蚀率较低,平均线烧蚀率为0.159 6 mm/s,国产T300级碳纤维的性能满足发动机的工作要求。
吴书锋张玲周绍建程文刘建军
关键词:碳复合材料喉衬烧蚀性能
炭/炭复合材料用浸渍剂煤沥青研究进展
2014年
本文介绍了炭/炭复合材料用浸渍剂煤沥青的结构组成与性能特点,分析了影响煤沥青浸渍性能的关键因素,总结对比了近几年浸溃用煤沥青改性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煤沥青的开发和生产应该兼顾残炭率、流动性、黏度和软化点等因素,从而减少浸渍次数,降低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
葛松庚刘建军嵇阿琳吴书锋
关键词:炭复合材料浸渍剂沥青残炭率软化点
不同组分煤沥青中间相形成过程及炭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对2种组分不同的煤沥青升温至550℃的中间相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种煤沥青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存在差别,原生喹啉不溶物(PQI)对中间相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PQI控制着中间相小球的成核,而且控制着中间相小球的融并。高PQI煤沥青中间相的形成有成核、长大、融并的过程,到550℃左右时复球解体形成域型结构和镶嵌型结构并存的沥青炭。低PQI煤沥青在升温初期没有发现中间相小球,随着温度的升高,在熔融沥青边缘处迅速出现沟槽状结构,并迅速扩展至整个平面,形成流线型沥青炭结构。
吴书锋刘建军邹武程文
关键词:中间相偏光显微镜煤沥青喹啉不溶物
两种炭/炭复合材料用树脂浸渍剂的成炭机理研究
2018年
采用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热重-质谱联用技术等检测方法,对苯并噁嗪树脂和糠酮树脂在炭化过程中残炭率、官能团变化和气相副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苯并噁嗪树脂在800~℃的残炭率为44.69%,糠酮树脂在800~℃的残炭率为55.24%;苯并噁嗪的炭化过程中有大量苯环脱出,糠酮树脂在炭化过程中呋喃环打开形成了芳香环体系,芳环继续反应聚合成环数更多的分子;炭化过程中糠酮树脂的小分子气体的析出量多于苯并噁嗪树脂,但苯并噁嗪树脂大分子气相产物的大量逸出使其炭化产率低于糠酮树脂。
刘明强张波吴小军吴书锋李炯沂
关键词:苯并噁嗪热失重炭化
沥青族组分对C/C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以整体碳毡为预制体、两种族组分不同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制备C/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200~2000℃的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族组分影响基体碳的微观结构,从而影响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煤沥青喹啉不溶物(QI)质量分数高(7.31%),材料的石墨化度为86.29%,真密度为2.13g/cm3,微观结构为镶嵌型和域型结构为主,并有部分的流线型结构;QI含量低(0.02%),真密度为2.22g/cm3,其石墨化度达到91.93%,微观结构主要以流线型为主,含有极少量的镶嵌型和域型结构。QI含量越低,复合材料真密度越大,晶体微观结构渐趋完善,石墨片层的有序度增加,石墨化度越高,材料的比热容和导热性能增强,线胀系数降低。
吴书锋刘建军邹武程文王娟
关键词:C/C复合材料煤沥青微观结构热物理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