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明 作品数:51 被引量:47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定制人工股骨头治疗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定制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4例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患者行瘤段骨切除和定制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肾功能正常患者术后2周开始二膦酸盐类药物口服,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局部影像学、疼痛情况及患侧肢体术后功能进行观察评定。结果术后患髋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满意,可满足日常行走和负重需要。14例均获随访,时间6~38个月。随访期内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发生,手术局部肿瘤无复发。术后3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优4例,良9例,可1例。结论对股骨近段转移性肿瘤采用定制人工股骨头重建,可有效缓解疼痛,保留肢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赵洪普 徐秋玉 曾勉东 吕玉明 钟志宏关键词: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 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比较临床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s,LPFP)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 screw,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过程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采用LPFP治疗,43例采用DHS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平均值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88 d(LPFP)和27.58 d(DHS)。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分别为85%(LPFP)和78.57%(DHS)。[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LPFP患者明显较DHS患者住院时间短,且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面LPFP也略有优势。 赵洪普 徐秋玉 曾勉东 潘永谦 吕玉明 张平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板 动力髋螺钉 骨质疏松 DHS、PFN、AF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钉(PF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mt,AFR)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钉(PFN)、人工股骨头置换(AFR)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12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三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PFN组出血量少于DHS、AFR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地时间AFR组明显短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DHS、PFN、AF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而AFR可明显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陈竹生 吕玉明 谢国平 邓崇礼关键词: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 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通过 82例 (84髋 )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合文献找出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早期并发症主要有术后髋关节脱位 (4例 ) ,术口感染 (1例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例 ) ,术后遗留关节疼痛 (8例 )。结论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只有术前准备充分 ,术中操作仔细、规范 ,术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是避免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张志 高梁斌 李健 颜登鲁 张亮 曾勉东 潘永谦 吕玉明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并发症 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共有患者31例,平均年龄68.3岁(61~84岁)。术前诊断为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并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损害。全部病例接受了骨折复位、椎管减压、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手术治疗。采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观测脊柱Cobb角和受伤椎体高度回复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0.7个月(6~36个月),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术后VAS为2.8分、ODI为32.2%。术后压缩性骨折基本复位,观察期间内固定物无松脱、折断。[结论]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有利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复位和维持,进而减轻疼痛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用于伴有神经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安全和有效的。 赵洪普 徐秋玉 吕玉明 曾勉东 钟志宏关键词: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股骨髁上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自 1994年 7月~ 2 0 0 2年 6月 ,采用切开复位 ,95°角钢板、动力髁钢板 (DCS)或髁部支撑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2 6例。根据Rock wood分类 ,A型 3例 ,B型 6例 ,C型 10例 ,D型 7例。结果 :2 6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8年 ,根据B stman评分标准 ,优 13例 ,良 9例 ,差 4例。结论 :切开复位 。 朱文雄 李健 肖祥池 曾勉东 吕玉明 程立明 潘永谦关键词:股骨髁上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动力髁钢板 分层复合骨-软骨支架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制备分层复合骨-软骨支架及研究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首先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I型胶原复合材料,以nano-HAP/I型胶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骨部分支架,透明质酸钠/PLGA为软骨部分支架,分层复合构建骨-软骨支架,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nano-HAP/I型胶原复合材料颗粒粒径大小、化学组成及结晶度,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形貌,并通过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支架复合培养、噻唑蓝法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毒性。结论分层复合骨-软骨支架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无细胞毒性,细胞与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适合作为骨-软骨支架。 王秋玲 谢德明 吕玉明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髓基质干细胞 噻唑蓝 生物相容性 犬骨髓基质干细胞源性血管内皮样细胞的诱导分化及细胞特征鉴定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探讨BMSCs向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分化的潜能和内皮细胞的特征性鉴定方法。方法采集犬髂骨骨髓15~20 mL,全骨髓10%FBS 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将第2代纯化的BMSCs细胞悬液接种于含VEGF、bFGF的DMEM/F12培养液(细胞接种密度为1×106.mL-1)体外诱导培养。对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诱导分化的细胞行CD31、vWF、VEGFR-2荧光免疫蛋白检测。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形态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呈均匀分布生长。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光镜下单层融合生长,呈铺路石样形态;电镜下细胞呈多边形,可见特征性的Weibel-Palade小体;经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7~14 d后,BMSCs诱导分化细胞CD31、vWF和VEGFR-2的表达呈阳性。结论犬B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经VEGF、bFGF体外定向诱导后的细胞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且细胞纯度高、数量大。 吕玉明 程立明 裴国献 俞庆声 蔡哲 郭丽丽 舒峻 张可华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三种内固定方法(PFNA、LPFP、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15 2012年 目的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的差异。结果 PFNA组较其他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方面优势明显(P<0.05);LPFP组优于DHS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PFNA组(17.77±5.30)d;LPFP组(19.90±6.58)d;DHS组(25.72±10.85)d;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PFNA组84.62%;LPFP组85.00%;DHS组78.57%。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PFNA、LPFP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DHS组。 赵洪普 徐秋玉 吕玉明 曾勉东 钟志宏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DHS 内固定 经皮穿刺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12例 被引量:38 2003年 李健 肖祥池 朱文雄 程立明 曾勉东 高粱斌 吕玉明 潘永谦关键词:髌骨骨折 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