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宁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从“洋务”到“洋务派”——关于“洋务派”一词的形成问题
- 2012年
- 我国大陆学界将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称为"洋务派",而台湾则没有洋务派的称呼。文章对"洋务派"一词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系统阐明了"洋务"一词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解放区史学研究中对于"洋务派"一词的使用情况,并认为"洋务派"一词的最终确立和普及则是在建国之后。
- 叶宁
- 关键词:洋务洋务派
- 试论基督教的中心化和反中心化问题
- 2009年
- 通过对新教产生前后基督教与政权的结合与反结合的过程的论述,说明其在自身的变化过程中内部始终有走向中心与反对走向中心的两股势力的存在及其作用。
- 陆雪珊叶宁
- 关键词:基督教中心化
- 从“颗粒无收”到“丰收成灾”——浅析1931年水灾后的政府决策对1932年粮食跌价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1931年夏季,我国发生了很严重的洪水灾害,各地粮食大面积歉收,农业生产遭受极大损失,粮价涨幅很大。政府为了平粜赈灾,借贷了一批美麦,国外的粮食也在此时大量进口,缓解了粮食危机。但是到了1932年粮食收获的时候,各地粮价大幅下跌,使农民损失非常严重,增产却反而减收,出现了"丰收成灾"的奇怪现象。本文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通过对1931年救灾时政府关于粮食的决策进行分析,揭露这次粮食跌价背后的真正推手。
- 叶宁
- 关键词:政府决策
- 四川省物价平准处与抗战时期四川的米价平准被引量:3
- 2014年
- 抗战时期四川省的米价飞涨,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四川省政府组织成立了物价平准处,对成都市的米价进行平准。虽然其措施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却没有维持下来。直接原因在于当时政府对四川的米价平准,只注重对大城市市区内的米价进行平准,却不能有效控制住周边米源供应县份的粮食管理,在米源供应本来就不足的情况下,平价米反而还向市区外流出,造成了米荒和黑市的现象。
- 叶宁
- 关键词:抗战时期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