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天和

作品数:19 被引量:134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5篇血管
  • 4篇栓塞
  • 4篇腔内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夹层
  • 3篇动脉栓塞
  • 2篇胆道
  • 2篇胆道引流
  • 2篇修复术
  • 2篇医源
  • 2篇医源性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土三七
  • 2篇腔内修复
  • 2篇腔内修复术
  • 2篇主动脉
  • 2篇子宫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咸宁学院
  • 1篇黄冈市中医医...

作者

  • 19篇叶天和
  • 14篇郑传胜
  • 14篇熊斌
  • 13篇梁惠民
  • 8篇冯敢生
  • 7篇袁锋
  • 7篇王奇
  • 4篇潘峰
  • 3篇夏向文
  • 3篇陶然
  • 3篇李浩
  • 2篇张炜
  • 2篇江广斌
  • 2篇叶进
  • 2篇阚雪峰
  • 2篇梁明
  • 2篇邹佳华
  • 2篇陈薇
  • 2篇肖艳
  • 1篇李茂进

传媒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剂量CT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2日首次在本院接受MSCT胸部扫描的200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影像资料,常规剂量组(150 mA)和低剂量组(50 mA)各100例。两组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并对COVID-19患者进行分期和评分,分别记录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在我院治愈复查患者41例,其中低剂量组20例、常规剂量组21例,CT检查次数平均为(4±1)次,分别记录每例患者总DLP、总ED。结果首次检查患者,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不同时期COVID-19患者检出率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216);两组图像评分均值分别为2.70±0.52和2.52±0.66,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168);常规剂量组CTDIvol、DLP、ED分别为(9.73±1.5)mGy、(380.22±20.55)mGy·cm和(5.32±0.90)mSv;低剂量组分别为(3.81±0.88)mGy、(152.02±42.02)mGy·cm和(2.09±0.60)mSv。两组结果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查CT检查患者,常规剂量组总DLP、总ED分别为(1126.06±191.20)mGy·cm、(15.76±191.20)mSv;低剂量组分别为(451.29±127.18)mGy*cm、(6.31±1.78)mSv。两组结果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过程需反复多次行CT检查,采用低剂量CT扫描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艳张炜陈薇杨炼叶天和雷子乔梁波郑传胜
关键词:低剂量图像质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血管重塑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后血管形态学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接受TEVAR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1个月内、1-6个月、6个月后主动脉各段真假腔内径及假腔血栓化情况。结果 TEVAR术后胸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管径真腔和假腔变化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部重要分支动脉血供情况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近中期效果确切,但仍需要远期随访观察。
陶然梁惠民冯敢生袁锋夏向文潘峰刘德翰叶天和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治疗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估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治疗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介入治疗方法、术后不良反应及介入手术前后的临床处理进行探讨。结果 12例患者介入术前常规口服米非司酮及MTX化疗,12例均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阴道出血情况减轻并逐渐停止。病情稳定后行B超引导下清宫术,未再发大量出血。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安全、有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术后B超引导下清宫术可作为一种治疗胎盘植入的新策略。
叶天和熊斌郑传胜梁惠民王奇苏扬波袁锋邹佳华
关键词:胎盘植入子宫动脉栓塞甲氨蝶呤
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被引量:6
2014年
土三七作为民间常用的促进微循环、缓解疼痛、治疗外伤的中药材,在我国应用较多。目前研究发现,土三七中含有的吡咯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PA)成分会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这一点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因而常出现误食、服食过量导致肝中毒的情况。目前为止,国内外对HSOS的治疗方法仍然有限,病情严重的患者预后较差。本文就土三七致HSOS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做一总结和分析。
叶天和梁惠民叶进郑传胜熊斌潘峰夏向文袁锋陶然
关键词:土三七肝窦阻塞综合征肝中毒ALKALOIDOBSTRUCTION肝静脉压力梯度
肝癌TACE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TACE治疗肝癌过程出现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原因、处理策略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 311例次,统计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处理措施及转归,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生肝动脉夹层的患者行DSA检查随访。结果 共有12例TACE术中出现肝动脉夹层,发生率为0.92%,均系操作不慎所致。12例中8例发生于肝固有动脉起始处、3例位于肝右动脉血管扭曲处、1例位于肝总动脉,所有夹层的发生部位均为血管转折或迂曲处。12例患者中10例使用3 F微导管导丝、1例使用0.035英寸导丝通过真腔到达肝动脉靶部位,成功完成TACE;1例患者经反复尝试,仍无法通过,最后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患者随访时间3 ~ 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嗣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0例患者中,2例肝动脉造影时未再见夹层,其余8例均见夹层较之前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肝癌TACE中肝动脉夹层的发生与操作者经验、肝动脉走行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采用微导管导丝技术通过夹层段真腔而完成TACE术,其主要不良后果为影响TACE顺利完成,从而影响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应重视其预防及处理。
熊斌阚雪峰郑传胜冯敢生叶天和李浩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夹层
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T及MRI诊断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探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及MRI的表现与特征。方法 收集经临床或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服用土三七致HSOS的初诊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其中12例经肝组织活检证实,8例经临床表现、土三七药用史及辅助检查综合诊断。20例患者均有外伤、脑卒中后服用土三七病史,服药后10天~6个月出现临床症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部CT及MR主要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行CT检查,11例患者行MRI检查。CT平扫显示肝实质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门脉期、延迟期肝实质灌注不均,呈地图样、花斑样强化;MRI平扫较CT平扫可以更清楚显示肝实质密度情况,沿肝静脉三大分支走行处的肝实质信号较其余部分肝实质信号稍高并更均匀,三支肝静脉纤细或显示不清,肝段下腔静脉静脉纤细或扁平,但下腔静脉及肝静脉仍然通畅;此外,CT与MRI均能显示门脉周围水肿,门脉高压症表现。结论 土三七致HSOS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MRI检查在复查及评价临床疗效中具有重要作用;MRI检查可较好评价肝实质损伤程度及肝内静脉通畅情况,CT图像重建可清楚显示下腔静脉及肝内主要血管,二者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患者土三七药用史及病理检查,有助于HSOS诊断。
叶天和梁惠民叶进郑传胜熊斌潘峰夏向文袁锋陶然
关键词:土三七肝窦阻塞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后胆汁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7月7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PTBD术后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71例胆汁培养共检出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81.6%,革兰阳性菌7株占14.3%,真菌2株占4.1%,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分别占22.4%、12.2%、8.2%、8.2%、6.1%;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及阿米卡星耐药最低,其次为头孢三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培养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且耐药性严重,临床应该重视病原学监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在培养结果报告以前,如果患者有感染症状,推荐使用头孢三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作为经验性用药。
熊斌叶天和郑传胜王奇梁惠民李浩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病原菌耐药性
微球囊与长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微球囊与长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行介入治疗的7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按照2007年版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分型,A型18条患肢,B型39条,C型20条,D型9条;临床FontaineⅠ期0条患肢,Ⅱ期35条,Ⅲ期45条,Ⅳ期6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治疗,腘动脉及膝以下水平病变仅采用微球囊扩张成形术;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病变球囊成形后根据血管情况可放置长支架。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94.2%,81条患肢使用球囊及微球囊成功进行血管腔内成形术,其中58条患肢共置入66枚长支架,血液循环均得以重建和改善;5条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肢,未能完成血管再通。结论应用微球囊行膝关节及以下血管腔内成形术有较好的疗效;长支架可应用于股总动脉及股浅动脉长段慢性闭塞症治疗,但不宜跨关节放置。
江广斌熊斌梁惠民郑传胜袁峰冯敢生王奇叶天和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微球囊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在医源性肾岀血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在医源性损伤导致的肾岀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11例医源性损伤导致的肾岀血患者,其中肾造瘘术后出血3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岀血3例,肾肿瘤部分性肾切除术后岀血3例,钬激光术后2例。采用超选择方法将导管置于岀血动脉,用聚乙烯醇颗粒及弹簧圈或(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进行岀血动脉栓塞治疗,造影过程中可见动静脉瘘,对比剂外溢、滞留及假性动脉瘤形成。所有患者在栓塞治疗后岀血症状均消失,未观察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临床随访4~35个月未再发生岀血。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治疗医源性肾岀血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熊斌江广斌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叶天和
关键词:肾出血医源性超选择动脉栓塞
腔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腔内介入方法治疗12例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3例假性动脉瘤位于左侧锁骨下动脉,9例位于右侧锁骨下动脉;2例位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各有5例位于第二段及第三段。结果腔内介入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有1例患者4个月后出现内漏,再次行腔内介入手术后治愈。12例共置入覆膜支架14枚,术后随访期超过1年者锁骨下动脉均通畅,仅有2例发生轻度狭窄(<30%)。结论腔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与外科手术相比优势明显,有望成为治疗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袁锋梁惠民韩萍熊斌叶天和郑传胜冯敢生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腔内介入治疗覆膜支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