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亚峰

作品数:36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1篇水稻
  • 19篇基因
  • 15篇突变体
  • 11篇基因定位
  • 8篇细胞壁
  • 5篇控制基因
  • 4篇突变
  • 4篇基因定位研究
  • 4篇分子标记
  • 4篇草铵膦
  • 3篇性状
  • 3篇早衰
  • 3篇植物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重离子
  • 3篇纤维素
  • 3篇秸秆
  • 3篇茎秆
  • 3篇茎突
  • 3篇变体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合...
  • 12篇安徽大学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合肥物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徽荃银高科...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作者

  • 36篇叶亚峰
  • 32篇刘斌美
  • 29篇吴跃进
  • 23篇陶亮之
  • 6篇王钰
  • 5篇陈析丰
  • 5篇马伯军
  • 5篇杨阳
  • 4篇程维民
  • 3篇陈慧茹
  • 3篇范爽
  • 3篇吴振宇
  • 2篇许学
  • 2篇林园园
  • 1篇李波
  • 1篇王琦
  • 1篇章忠贵
  • 1篇聂世现
  • 1篇金青
  • 1篇黄文静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3篇生物学杂志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饲料研究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中国遗传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黄叶少分蘖突变体yllt10的遗传与定位被引量:1
2024年
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光合作用与肥料利用的效率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水稻‘科辐粳7号’的辐射诱变群体中筛选到一个叶片黄化且分蘖减少的突变体,并将其命名为yllt10(yellow leaf and less tillering 10)。与野生型对照相比,该突变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体的结构发育异常、光合作用速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yllt10突变体的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YLLT10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0号染色体J4与J5两个分子标记之间,通过对该区间内的注释基因进行PCR测序,发现在yllt10突变体中CAO1/PGL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发生单碱基缺失,从而导致该基因的移码突变,是CAO1/PGL基因的一个新等位变异。此外,在不同氮素浓度种植条件下,yllt10突变体均表现出对氮素不敏感的表型。本研究表明YLLT10基因调控水稻的叶色和分蘗数,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对该基因的功能机制研究能够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文浩朱晓彤罗会超彭令灵詹玥叶亚峰吴跃进陶亮之马伯军陈析丰刘斌美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叶片黄化
12C6+离子束诱变水稻籽粒Cd低积累突变体的研究
筛选低Cd积累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米Cd含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本研究对重离子辐照的中籼9311(Oryza sativa L)后代,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对曝露在不同Cd含量土壤中的M2~M6代进行Cd低吸收突...
陈慧茹叶亚峰林园园刘斌美吴跃进
关键词:重离子水稻CD突变体
水稻抗草铵膦除草剂突变基因GLR1、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水稻抗草铵膦除草剂突变基因GLR1,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突变基因GLR1定位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上,位于分子标记FSR28与FM06‑4之间610.7kb的区段内,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水稻抗草铵膦除草剂突变基因GLR1...
叶亚峰陶亮之刘斌美任艳吴跃进
文献传递
一个籼稻脆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定位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水稻脆性突变体是研究细胞壁组分结构形成机制的重要材料。通过离子束诱变籼稻9311获得1个茎秆、叶片均脆的突变体,命名为bc9311-1。bc9311-1突变体与野生型9311相比,分蘖数减少,结实率显著降低,其他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叶片和茎秆的细胞壁成分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bc9311-1突变体茎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半纤维素和SiO2含量显著增加;叶片中的纤维素含量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SiO2含量无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脆性突变体脆性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以bc9311-1突变体与02428杂交的F2群体为基因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将bc9311-1突变位点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上,位于SSR分子标记的RM1095和RM363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cM和3.4cM,与其中的标记RM1183表现共分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突变基因,揭示脆性性状的分子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刘斌美叶亚峰章忠贵赵孟许学陶亮之王钰吴跃进
关键词:水稻细胞壁基因定位
一种水稻半显性脆秆控制基因、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半显性脆秆控制基因,涉及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基因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编码该基因的编码蛋白,该蛋白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含有上述基...
叶亚峰刘斌美吴跃进陶亮之
文献传递
水稻脆茎突变体cef2的鉴定及基因定位被引量:1
2017年
水稻脆茎突变体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物理诱变是创建脆茎突变体的一个有效途径。利用重离子辐照扬粳113(yj113)获得一个脆茎突变体cef2,该突变体脆茎特征在抽穗后开始表现,随着成熟度增加脆性特征更为明显。农艺性状分析表明突变体的分蘖数和结实率比野生型显著增加,具有更好的产量潜力。茎秆和叶片的成分测定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ef2突变体茎秆和叶片细胞壁的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24.2%和37.8%,半纤维素含量分别升高18.9%和37.6%,茎秆可溶性糖的含量在抽穗后逐渐降低,成熟期降低了33.6%。cef2茎秆抗折力比野生型减小,减小的程度随着成熟度变化而增加。遗传分析表明,cef2突变体的脆茎特征受单隐性基因控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cef2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上SSR标记RM3586和RM487之间,连锁距离分别为5.6 c M和1.4 c M。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cef2脆茎突变性状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陆荷微刘斌美叶亚峰陶亮之吴振宇吴振宇范爽吴跃进
关键词:水稻细胞壁基因定位
水稻组织特异性脆秆突变体hk06的基因定位及应用研究
水稻茎秆的机械强度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在水稻的抗倒性、产量以及秸秆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茎杆的机械强度主要是由细胞壁提供。目前关于水稻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和调控机理并不完全清晰,需要发掘、鉴定和解析更多的新基因。水稻脆...
吴跃进刘斌美叶亚峰程维民陶亮之
水稻组织特异性脆秆控制基因TSBC1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组织特异性脆秆控制基因TSBC1编码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该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含有...
刘斌美吴跃进叶亚峰傅向东陶亮之
文献传递
水稻脆性突变体w7bc5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w7bc5是重离子辐照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wyj7)获得的一个脆性突变体。农艺性状分析发现,w7bc5突变体千粒重与结实率略有下降,其他农艺经济特征仍保持较好品质;茎秆抗折力比wyj7野生型下降29.8%,田间手折极易脆断;w7bc5突变体茎秆纤维素含量比wyj7野生型减少26.7%,半纤维素含量显著升高,叶片细胞壁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茎秆中的保持一致;抽穗期后w7bc5与wyj7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差距逐渐拉大,从12.8mg/g增加到62.9 mg/g。
陆荷微刘斌美陶亮之叶亚峰吴振宇范爽吴跃进王钰
关键词:细胞壁纤维素可溶性糖
水稻脆性秸秆降解特性及其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水稻秸秆降解效率是衡量秸秆还田利用率的重要指标,脆秆水稻秸秆易破碎,在秸秆还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的秸秆为研究对象,以扬粳113为对照,通过土壤降解(有氧+厌氧)和酸碱酶解处理揭示脆性秸秆的降解特征,明确降解后的秸秆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为脆秆水稻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通过酸性降解处理,科辐粳7号的茎秆、叶鞘以及叶片的降解率较对照品种扬粳113秸秆分别提高了15.11%、5.66%、9.27%(P<0.05),碱性降解处理分别提高了13.18%、12.31%、11.01%(P<0.05)。土壤降解试验结果显示,科辐粳7号秸秆在质量损失、纤维素降解和半纤维素降解方面显著高于扬粳113秸秆,降解后土壤平均重量直径显著大于扬粳113秸秆,土壤破坏率显著低于扬粳113秸秆。研究结果显示,科辐粳7号的秸秆降解率比常规水稻品种显著提高,同时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对于提高秸秆还田的效率十分关键。
谢建刘鑫杨阳任艳何丹姜鸿瑞叶亚峰陶亮之金青吴跃进张从合刘斌美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秸秆还田降解率土壤团聚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