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飞

作品数:52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8篇蛋白
  • 8篇移植术
  • 8篇旁路移植
  • 8篇旁路移植术
  • 8篇TAU
  • 7篇动脉旁路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手术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6篇外科
  • 6篇激酶
  • 6篇搭桥术
  • 5篇心脏
  • 5篇冠脉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0篇南通大学
  • 7篇南通医学院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新疆大学
  • 1篇北京第四制药...

作者

  • 52篇刘飞
  • 25篇徐东
  • 22篇李洪利
  • 21篇尚学斌
  • 20篇张科峰
  • 18篇刘燕晖
  • 18篇姚青
  • 10篇施建华
  • 8篇李雅琼
  • 7篇钱慰
  • 7篇尹晓敏
  • 4篇黄树模
  • 4篇刘燕辉
  • 4篇顾建兰
  • 3篇沈勤
  • 3篇丁绍红
  • 3篇靳娜娜
  • 3篇张科锋
  • 3篇李学峰
  • 3篇任杰

传媒

  • 6篇中国医刊
  • 5篇南通医学院学...
  • 5篇南通大学学报...
  • 4篇北京医学
  • 4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2010年
感染性心内膜炎至今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虽然近年来对其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其死亡率仍维持在16%(11%~26%)左右。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作了综合介绍,尤其是对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
姚青徐东尚学斌刘燕晖李洪利刘飞张科峰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手术时机
糖元合成酶激酶3β对微管相关蛋白tau的磷酸化作用被引量:13
2007年
tau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微管相关蛋白,其功能受磷酸化调节.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组成部分.糖元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是重要的tau蛋白激酶之一,它虽可催化tau蛋白多个位点的磷酸化,但对不同位点,其催化效率不同.通过位点特异性、磷酸化依赖的tau蛋白抗体,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GSK-3β对tau蛋白位点特异性的磷酸化作用及动力学.用双倒数作图,计算GSK-3β催化tau磷酸化以及各个位点磷酸化的Km值,并结合培养细胞中的实验,研究GSK-3β对tau蛋白磷酸化作用的位点特异性.结果显示,GSK-3β催化tau蛋白多个位点的磷酸化,其中包括Thr181、Ser199、Ser202、Thr205、Thr212、Thr217、Thr231、Ser396和Ser404,对不同的位点磷酸化作用,其Km值不同,GSK-3β对Ser396的Km值最低,即对Ser396位点的亲和性最高,催化其磷酸化的能力最强.在培养的细胞中,也显示了GSK-3β的表达引起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最明显.
刘飞施建华丁绍红尹晓敏
关键词:TAU磷酸化
胸腔镜下Wolf Mini-Maze治疗房颤10例临床经验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胸腔镜辅助及全胸腔镜下微创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本院1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wolf Mini-Maze射频消融,其中8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射频消融,2例行全胸腔镜下射频消融。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房颤全部转复,出院前维持窦性心律6例,末次随访时窦性心律8例(80%)。结论胸腔镜辅助或全胸腔镜下Wolf Mini-Maze法房颤射频消融术是一项安全性高、创伤小的手术技术,术后中期随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飞徐东张科峰尚学斌刘燕晖李洪利姚青李雅琼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胸腔镜心律失常
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学习曲线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初学者学习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的可行性及学习曲线。方法选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20例行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按手术时间分为6组,各20例患者。比较获取时间、静脉长度、手术结果等情况。结果本研究长度-时间指数由G_1组的0.41±0.08显著提高到G_6组的0.85±0,03,这一变化也就代表了微创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的学习曲线。下肢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切口数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呈下降趋势,静脉修补个数无差异和组织学评估结果均证实所获取的静脉质量可靠。结论 EVH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80~100例的学习之后即可熟练掌握,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李洪利徐东尚学斌刘燕辉刘飞张科峰姚青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隐静脉内镜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9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双侧颈动脉无病变或轻度狭窄,58例)和观察组(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70%,3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飞徐东张科峰李洪利尚学斌刘燕晖姚青杨禹
关键词: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蛋白激酶A催化微管相关蛋白tau磷酸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A(PKA)对微管相关蛋白tau的磷酸化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利用位点特异性、磷酸化依赖的tau蛋白抗体,检测PKA对tau蛋白磷酸化作用的位点特异性及磷酸化作用动力学。用双倒数作图,计算PKA催化tau磷酸化以及各个位点磷酸化的Km值,并结合培养细胞的实验,研究PKA对tau蛋白磷酸化作用的位点特异性。结果:PKA催化tau蛋白在Ser214,Ser262,Ser409三个位点磷酸化,而且各位点磷酸化作用的Km值不同,PKA对Ser214的Km值最低,即对Ser214位点的亲和性最高,催化其磷酸化的能力最强。在细胞实验中,也显示了PKA引起Ser214位点的磷酸化最明显。结论:PKA催化tau蛋白在Ser214,Ser262,Ser409三个位点磷酸化,其中Ser214是PKA催化tau磷酸化反应的最好位点。
施建华钱慰丁绍红尹晓敏沈勤刘飞
关键词:TAU蛋白激酶A磷酸化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比研究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潜在危险因素、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本院心脏外科行CABG的超过80岁高龄患者资料41例(A组);SinoSCORE评分大于6分的65~79岁老年患者资料57例(B组)。对两组潜在危险因素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男32例,女9例,手术时平均年龄(82.12±1.08)岁;B组男38例,女19例,手术时平均年龄(73.43±2.58)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组较B组二尖瓣反流例数、EF值、术前最后1次肌酐值、术前最后1次血糖值、术前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病例数差异有显著。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二次开胸止血例数三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数上A组却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与一般老年患者相比,在SinoSCORE模型评分无差异的情况下,80岁以上CABG患者可能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且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增高。
李洪利徐东尚学斌刘燕辉刘飞张科峰姚青
关键词: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
26例心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心脏占位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心脏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6例,黏液瘤18例(69.2%),血栓4例(15.4%),恶性肿瘤4例(15.4%)。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随访22例,随访时间4个月~11年。黏液瘤组复发率5.6%(1/18),无远期死亡。血栓组远期死亡1例,恶性肿瘤组无远期生存。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良性肿物的首选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肿物的病理分型及累及范围。
姚青徐东尚学斌刘燕晖李洪利刘飞张科峰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术后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搭桥手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50%且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400pg/ml拟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入组,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例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0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超声心动图、血NT-proBNP、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射血分数、术前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血肌酐最大变化[(70.2±30.1)μmol/Lvs.(38.3±20.6)μmol/L,P<0.05]、肾小球滤过率最大变化[(-53.7±12.1)ml/minvs.(-20.2±11.6)m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尿量[(2231±769)mlvs.(2869±1082)ml,P<0.05]、多巴胺使用时间[(9.3±3.2)dvs.(5.3±2.8)d,P<0.05]、术后NT-proB-NP最大变化率[(410±168)%vs.(195±132)%,P<0.05]、术后住院时间[(11.3±5.7)dvs.(8.7±3.8)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改善急性心梗病人急性期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后肾功能,缩短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缩短住院日。
张科峰徐东尚学斌刘燕晖李洪利刘飞姚青李雅琼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CT评价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导致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5月~2008年1月通过64层螺旋CT共随访到35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并记录一般资料。35位患者共89支桥血管,动脉桥21支,静脉桥68支。根据CABG术后是否复发心绞痛分组,对两组间桥血管的通畅率作X2检验。将患者按照桥血管通畅与否分为两组,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按P〈0.05标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逐步剔除混杂因素得出导致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近端吻合口、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和远端靶向引流血管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8.5%(65/66)、98.9%(88/89)、93.3%(83/89)、92.1%(82/89)。动脉桥血管的可评价率为85.7%(18/21),静脉桥血管的可评价率为91.2%(62/6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0.05)。桥血管的总体可评价率为89.9%(80/89)。有心绞痛复发组桥血管的通畅率为66.7%(16/24),无心绞痛复发组桥血管的通畅率为88.7%(47/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LDL-C,Glu相关性明显;其他变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MSCTA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可以很好地满足诊断需要。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是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重要原因。Glu,LDL—C是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东任杰张科峰刘飞李洪利刘燕晖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