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觉芬
-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柳州铁路局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肽类激素给药途径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二)
- 1989年
- 下丘脑激素 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1962年Guillemin首先获得纯化的下丘脑TRH。1965年他们从7万头羊的下丘脑中提取到400μg TRH。1966年Schally等则从10万头猪的下丘脑中分离提纯到了2.8mg TRH。TRH的化学本质为谷-组-脯组成的三肽,呈三环结构。人工合成的TRH大多比天然的TRH活性低,但(N—甲8—组~3)—TRH释放TSH的活性比天然者高8倍;N^3(咪唑)一甲基TRH释放PRL的活性也比天然者强得的多 TRH由垂体门脉运至腺垂体,作用于垂体的促甲状腺细胞,由垂体进入体循环后即很快被稀释成3000倍并灭活。主要由脱氨酶和内肽酶降解。
- 唐尧刘觉芬
- 关键词:肽类激素给药途径生物学效应
- 糖尿病性膀胱病72例分析
- 1990年
- 糖尿病性膀胱病(Diabetic cystopa-thy)又称糖尿病神经性膀胱,它是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植物神经所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所致。现将我院诊治的7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 唐尧黄继臣申建军刘觉芬
- 关键词:糖尿病性膀胱病
-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误诊误治(350例综合分析)
- 1991年
-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起病隐袭,症状复杂多变,极易误诊误治。为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防止误诊误治,特对我国1990年前公开报道的350例(含我院30例)中的误诊误治情况作一综合分析。
- 唐尧王明琴申建军刘觉芬
- 关键词:误诊误治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早期诊断率死亡率
- 肽类激素给药途径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一)被引量:1
- 1989年
- 数十年来,人们通过组织提取物的纯化,化学合成以及DNA重组技术,已经获得数十种肽类激素及其类似物。这类激素由于易受酶和胃酸的消化破坏,通常均需胃肠道外给药,最常用的为肌肉或皮下注射,少数采用静注。这些给药方式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一般也易被病人所接受。但常需一日多次注射,且吸收速率不衡定,在少数病人尚可发生严重副作用。另外,从理论上讲,这些注射部位也不是这些肽类激素真正的分泌部位。故不少学者对这些激素的其它用药途径作了探索,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唐尧刘觉芬
- 关键词:肽类激素给药途径生物学效应
- 肽类激素给药途径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三)被引量:2
- 1989年
- 垂体激素 一、抗利尿激索(ADH) 抗利尿激素又名加压素(Vasopressin,VP),由diver和Schaefer于1895年首先发现,1928年由kamm分离成功。1951年由du Vigneaud人工合成,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人工合成的肽类激素,为此荣膺1954年诺贝尔奖。VP为一九肽。人VP的第8个氨基酸残基为精氨酸,故名精氨酸加压素(AVP);猪VP的第8个氨基酸为赖氨酸,名赖氨酸加压素(LVP),以示区别。8-精氨酸催产素(Vasotocin)也具增压-抗利尿活性。人体一次单剂量ADH注射后,半衰期为9.1分钟,主要在肾、肝降解。
- 唐尧刘觉芬
- 关键词:肽类激素给药途径生物学效应
- 肽类激素给药途径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四)
- 1990年
- 胃肠道激素 众所周知,内分泌学和“激素”这一名称的诞生是从1905年Starling和Bayliss发现第一个胃肠激素—促胰泌素(Secretin)开始的。迄今发现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胃肠道物质已逾30种,但只有部分激素的化学性质和结构已被阐明。据目前所查明的胃肠道激素全是直链多肽,分子量多在2000~5000之间,半衰期很短,种属特异性不大。
- 唐尧刘觉芬
- 关键词:肽类激素胃肠道激素给药途径胆囊收缩种属特异性蛙皮素
- 糖尿病性膀胱病72例分析
- 1989年
- 糖尿病性膀胱病(Diabetic cystopathy)是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植物神经所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现将我院诊治的7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诊断标准1.病史:患糖尿病后出现排尿费劲费时,射尿无力,进而出现尿潴留、尿滴沥或充溢性尿失禁。
- 唐尧黄继臣申建军刘觉芬
- 关键词:膀胱病尿道括约肌糖基化血红蛋白排尿功能障碍尿储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