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慢性
  • 2篇肝炎病毒
  • 2篇HBV基因
  • 2篇HBV基因型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阴性
  • 1篇三腔
  • 1篇三腔管
  • 1篇双囊三腔管
  • 1篇片段
  • 1篇重型
  • 1篇重型肝炎
  • 1篇自发性细菌性...
  • 1篇细菌性

机构

  • 5篇成都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刘福元
  • 4篇胡章勇
  • 3篇杨军
  • 3篇夏绍碧
  • 2篇许颖
  • 2篇黄赛
  • 1篇杜沂岚
  • 1篇王蓉
  • 1篇陈晓梅
  • 1篇杨政
  • 1篇冯晓丽

传媒

  • 4篇四川医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治疗102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7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综合护肝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8周。结果在治疗第8周,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血清HBV DNA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在治疗组中,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能在短期内阻断部分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进展,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胡章勇杨军黄赛夏绍碧刘福元
关键词:慢性重度乙型肝炎DNA病毒拉米夫定
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70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严重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70例严重肝病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结果70例肝病患者中21例(30.0%)有发热,19例(27.1%)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48例(68.6%)腹水白细胞>250×106/L,59例(84.3%)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2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31.4%)。共分离细菌22株,包括7种细菌,革兰阴性菌占81.8%,革兰阳性菌占18.2%。结论肝病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第3代头孢菌素、第3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
胡章勇刘福元黄赛杨政
关键词:重型肝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成都地区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成都地区HBV感染者207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及S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B基因型182例,C基因型24例,D基因型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男、女组均以B型占优势,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型在年龄<30岁组所占的比例(91.8%)高于年龄≥30岁组(80.9%)(P<0.05),C型在年龄≥30岁组所占的比例(19.1%)高于年龄<30岁组(7.2%)(P<0.05);B、C型HBeAg和抗-HBe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型HBVDNA水平高于B型患者(P<0.05);C型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发病率高于B型(P<0.05)。结论成都地区存在B、C、D3种HBV基因型,B基因型为优势毒株,C基因型患者HBVDNA水平较高,且与较严重肝病有关。
胡章勇杨军许颖夏绍碧刘福元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双囊三腔管插入方法的改进(附30例临床应用报告)
2008年
目的探讨提高双囊三腔管插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2%盐酸利多卡因液和用生理盐水沿鼻前庭环行滴入2次,3min后进行插管。结果2%盐酸利多卡因组比生理盐水组恶心、吐管人次明显减少,插管成功率有显著的提高。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提高双囊三腔管插管成功率。
刘福元陈晓梅杜沂岚冯晓丽王蓉
关键词:双囊三腔管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HBV基因型的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与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HBV DNA>1×104copies/ml、ALT>2倍正常值上限、TBIL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其中B基因型40例,C基因型31例,所有患者均口服ADV10mg,1/d,治疗52周,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HBV DNA和ALT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治疗12、24、52周时,B基因型患者ALT变化、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2log10、完全抑制比例与C基因型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能有效抑制HBeAg阴性CHB患者HBV复制,促进肝功能好转,其疗效与HBV基因型B或C型无关。
胡章勇杨军许颖夏绍碧刘福元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EAG阴性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