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浏 作品数:35 被引量:25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海河流域干旱特征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根据不同时间尺度(3个月、9个月、12个月)SPI变化趋势、发生频率以及空间分布,对比分析同时期流域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分布特征,定量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干旱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 刘浏 王素芬 刘丽丽关键词: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蒸散发 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2021年 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奴下水文站1961-2015年逐月径流量资料,采用启发式分割算法识别径流突变年份,继而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分析径流的长期变化趋势,应用集中度和集中期研究径流的年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年径流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转折点为1992年,即年径流量在转折点前以2.715 mm/a的速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但在转折点后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2)湿润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1.6%±4.4%,主导着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年径流量变化过程,而在转折点后干旱季径流的变化是年径流呈现增加趋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径流年内分配规律呈“坦化现象”,即径流量最大值出现时间推迟且年内分配更加均匀,这可能归因于该地区植被覆盖状况的恢复和改善。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识别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在径流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 李浩 牛乾坤 王宣宣 刘浏 刘浏关键词:径流 归因分析 雅鲁藏布江流域 LF精炼渣碱度变化对304不锈钢夹杂物成分的影响 采用氧氮分析仪、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LF精炼渣系对304系不锈钢全氧质量分数w、夹杂物数量、尺寸及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LF精炼渣碱度由L 5升高至2.6时,LF出站溶解氧质量分数w由11.6×... 翟俊 李建民 郎炜昀 刘浏关键词:LF精炼渣 碱度 文献传递 近53 a黑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0 2017年 基于黑河流域及周边17个气象站点和2个水文站点近50 a的观测资料,采用Pettitt、Mann-Kendall(MK)、Yamamoto和累积距平曲线等多种方法,探讨黑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各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随地势变化明显,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由南至北呈逐渐增加趋势,降水和平均相对湿度则呈逐渐减少趋势;黑河流域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莺落峡径流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正义峡径流量下降趋势并不显著,平均相对湿度则没有检测到明显的变化趋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突变点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降水和莺落峡径流量交互验证,确定二者的突变点均为2004年。结合多种变点检测方法共同分析,可有效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和确定性。 刘浏 刘丽丽 索滢关键词:气候变化 水文 气象 黑河流域 雅鲁藏布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及归因 被引量:6 2021年 为准确识别高寒缺资料地区长序列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及归因,该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3—2017年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数据,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产品ERA5(the 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product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s)再分析资料和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陆面同化数据,开展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研究。分别使用ERA5和GLDAS两套数据集,采用水量平衡法和组分相加法两种方法,将反演的4套陆地水储量结果与GRACE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Change,TWS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LDAS的组分相加法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GRACE反演的结果最为一致。因此,基于GLDAS数据集,采用组分相加法进一步探究雅鲁藏布江流域长序列(1948—2017年)陆地水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在1948—2017年期间,TWSC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但是在2002年左右发生了突变,即2002年之前呈现极显著增加的趋势(0.024 mm/月,P<0.01),2002年之后呈现极显著减少的趋势(-0.397 mm/月,P<0.01)。进一步归因分析表明,2002年前后土壤含水量和雪水当量的变化趋势与陆地水储量变化的趋势一致。然而,2002年前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1%和99%,对陆地水储量变化起主导作用。在空间分布上,TWSC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人类活动强度较高的“一江两河”地区和冰川分布集中的帕隆藏布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储量时空演变机理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和数据支持。 刘浏 王宣宣 牛乾坤 伦玉蕊 程湫雅 程磊 徐宗学关键词:气候变化 水资源 GRACE 青藏高原 太湖流域气候变化检测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 被引量:11 2012年 基于1954—2006年太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气温资料,探讨了1954年以来太湖流域的气候变化问题,并同时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和动力降尺度模型PRECIS,对太湖流域的日降水量和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降尺度处理,建立未来2021—205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发生了突变式增温,冬、春季节尤为显著;太湖流域降水变化相对较复杂,MannKendall法检测到太湖流域年降水量呈振荡性周期变化,并在1980年和2003年发生突变,而Pettitt方法没有检测出太湖流域年降水量的突变。两种降尺度方法模拟的未来时期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和年的变化情景增幅总体上基本一致,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与MannKendall趋势分析结果一致,高排放情景A2下模拟生成的情景增温幅度较低排放情景B2大,最高气温增加幅度比最低气温明显。降水变化情景差异较大,SDSM模拟的未来时期降水并无明显变化趋势,而PRECIS模拟结果与趋势检验结果较为一致,即未来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增幅较大,总体上全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增加。 徐宗学 刘浏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统计降尺度 动力降尺度 太湖流域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河套灌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9 2020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验证了2015—2016年土壤水分主动-被动微波数据集(SMAP)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基于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WDI)和干旱周百分比(PDW)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灌区农业干旱时空演变规律,通过两个参考指标检验了SWDI在河套灌区的精度。结果表明:(1)SMAP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较好;区域尺度上,SMAP和CLDAS的相关系数为0.65;栅格尺度上,约有69%的栅格表现良好(R>0.5),且多集中在灌区西南部和东北部。(2)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以及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主要集中在灌区的西南部、中部和东部;2015—2016年PDW值略有增大,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有所延长。(3)大气水分亏缺量(AWD)表征的气象干旱在时间上显示2 a内灌区干旱月份为5—8月;空间上,除去地形原因,SWDI和AWD的相关性较为显著,且有一半格点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显著检验,表明基于SWDI对河套灌区进行干旱状况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牛乾坤 刘浏 程湫雅 李浩关键词:农业干旱 遥感 河套灌区 基于GEE和机器学习的河套灌区复杂种植结构识别 被引量:15 2022年 河套灌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准确快速地获取主要作物空间分布对灌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严重,作物分布破碎散乱,生育期前后紧邻的作物在遥感影像中难以区分。因此,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采用Sentinel-2遥感数据提取作物种植结构,通过引入GlobeLand30地物分类数据集、红边植被特征和作物纹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和分类回归树4种分类器,探讨了不同分类特征及分类器组合对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全部特征波段时,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优于另外3种分类算法,灌区平均总体精度达到81%,Kappa系数达到0.68;在作物空间分布提取中,光谱特征对分类精度起决定性作用,基于红边波段计算得到的植被指数比其他常用遥感植被指数更有优势;进行波段优选后的光谱、植被和纹理特征方案是平均分类精度最高的组合,平均精度为86%。研究结果可为复杂种植结构地区准确快速获取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提供新的思路和可靠的参考方法。 牛乾坤 刘浏 黄冠华 程湫雅 程泳铭关键词:遥感 河套灌区 白洋淀流域未来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利用统计降尺度模型可以解决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空间分辨率低的缺陷。本文在白洋淀流域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选取日平均气温作为预报量,根据NCEP... 王洁 徐宗学 刘浏关键词:气候变化 白洋淀流域 统计降尺度 日平均气温 农工交融 知行合一:农业院校水利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针对现代农业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重大需求以及农业院校水利类专业的交叉性给人才培养带来的高度复杂性问题,亟须协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卓越工程师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要求,进而构建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水利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以中... 李云开 刘浏 袁林娟关键词:工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