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质粒
  • 3篇重组质粒
  • 2篇荧光
  • 2篇真核
  • 2篇真核表达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荧光
  • 2篇核表达
  • 2篇P1蛋白
  • 2篇GST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动蛋白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生物化学
  • 1篇重组蛋白
  • 1篇细胞定位
  • 1篇细胞骨架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顾永清
  • 6篇刘旭
  • 5篇周平坤
  • 4篇张莹
  • 4篇王建校
  • 3篇王豫
  • 3篇李珊珊
  • 2篇潘秀颉
  • 2篇朱茂祥
  • 2篇王彬
  • 1篇王攀
  • 1篇赵德根
  • 1篇杨陟华
  • 1篇徐涛
  • 1篇赵珊珊

传媒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核学会辐...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CAP1蛋白与PIF1解螺旋酶及其剪接体蛋白的相互作用
2016年
目的在细胞水平及体外验证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1(CAP1)蛋白与PIF1解螺旋酶及其剪接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实验,通过细胞内蛋白共定位确定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GST Pulldown实验在体外验证CAP1与PIF1及其剪接体是否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结果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实验显示,CAP1与PIF1全长蛋白及其剪接体BC018978没有共定位,但与剪接体AF108138C存在共定位。GST Pull-down未检测到CAP1与PIF1全长及其剪接体的相互作用。结论 CAP1与PIF1剪接体蛋白可能存在非直接相互作用。
张莹刘旭王彬潘秀颉杨陟华周平坤朱茂祥顾永清
关键词:GST
人CAP1蛋白真核表达及细胞定位与功能
2016年
目的构建CAP1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使之在细胞内得以表达,确定CAP1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以HeLa细胞cDNA为模板,经PCR获取CAP1编码区cDNA,将该编码区cDNA序列插入pCMV-Myc质粒中,构建带Myc标签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染至293细胞中,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其细胞内的定位,划痕实验观察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CAP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内成功表达,确定CAP1定位于细胞质中,划痕实验证明CAP1过表达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CAP1重组质粒且CAP1定位于细胞质,其过表达对细胞迁移有抑制作用,为研究CAP1的生理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刘旭张莹王彬刘晓丹王豫曾妍潘秀颉周平坤朱茂祥顾永清
关键词:细胞骨架肌动蛋白亚细胞定位重组质粒
人PIF1及其截短体重组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其细胞内定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构建人PIF1及其C末端解螺旋酶模序(PIF1C)和N末端PINT结构域(PIF1N)截短体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进行真核表达,并确定PIF1、PIF1C、PIF1N在细胞内定位。方法以HeLa cDNA为模板PCR获取PIF1、PIF1C、PIF1N编码区cDNA,将其插入pCMV-Tag 2B质粒中构建PIF1、PIF1C、PIF1N真核表达重组质粒;通过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人293细胞中,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细胞内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PIF1及其截短体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在真核细胞内成功表达。确定PIF1定位于核内,PIF1C定位于整个细胞,呈弥散分布,PIF1N主要定位于核内。结论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IF1、PIF1C、PIF1N,且发现PIF1N对PIF1的入核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PIF1及其各结构域奠定了实验基础。
李珊珊刘旭张莹王建校刘晓丹王豫周平坤顾永清
关键词:重组质粒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真核表达
小干扰RN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RNAi是指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双链RNA在体内诱导靶基因mRNA产生特异性降解,进而引起不同水平的基因沉默,其效应分子主要是小干扰RNA(siRNA)。siRNA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抵御外来基因和病毒感染的基因调控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设计合理的siRNA片段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并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用于肿瘤、病毒性疾病等基因治疗以及药物靶向研究。因此本文对siRNA的作用机制、设计原则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缺点和解决方法进行综述。
赵德根王建校刘旭徐涛顾永清
关键词:SIRNA
人PIF1解螺旋酶的生物化学活性分析及其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顾永清王建校李珊珊张莹刘旭周平坤
SIK2 cDNA及其截短体原核表达重组体的构建及表达
2014年
目的构建SIK2cDNA及其截短体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方法分别设计SIK2及其截短体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SIK2、SIK2-△1(280-926)、SIK2-△2(400-926)、SIK2-△3(1-400)、SIK2-△4(700-926)五个cDNA片段,并将扩增的cDN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构建GST标签的重组质粒。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诱导SIK2、SIK2A1、SIK2-A2、SIK2-A3和SIK2A4五个截短体的原核表达,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SIK2全长及其截短体cDNA的重组质粒,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及Westernblot鉴定显示,SIK2全长及其截短体重组质粒均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诱导表达了SIK2重组蛋白及其截短体,为进一步研究SIK2各结构域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王建校李珊珊刘旭王攀刘晓丹王豫赵珊珊周平坤顾永清
关键词:GST重组质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