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涛
- 作品数:31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环境因子对甘南高寒草甸地表大型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 2023年
- 地表节肢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指示物,研究甘南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其分布格局对高寒草甸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2018年5至9月,采用陷阱法调查甘南高寒草甸4种典型类型生境,即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和成熟草甸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时段共采集地表大型节肢动物2545头,属于3纲9目29科30属,以狼蛛属(Lycosa)、弓背蚁属(Camponotus)和蚁属(Formica)为优势类群。营养功能群以捕食类和植食类为主。研究结果显示,成熟草甸生境大型节肢动物类群数明显高于沼泽化草甸和草甸生境的类群数(P<0.05);沼泽湿地生境Pielou均匀度指数(Js)明显大于草甸和成熟草甸生境的Pielou均匀度指数(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差异不显著(P>0.05);4种生境之间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较低。研究时段基于物种“出现-不出现”C-score、V-ratio、SES与Pianka生态重叠指数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异均没有规律性,显示研究区域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随机性与竞争性格局共存,受随机扩散与生态过滤共同影响。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 MANOVA)表明,研究区域生境特征(R^(2)=0.6364,P<0.001)比研究时间(R^(2)=0.1573,P<0.001)能更多地解释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变化。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显著地影响了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其中,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影响最大。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地上生物量仅共同解释了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变异的29.88%,其他70.12%的变异没有得到解释,显示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形成的复杂性。
- 刘志涛王莹高铸成丁敏叶董王京王瑞林英华
- 关键词:群落结构土壤性质
- 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生殖行为及生殖策略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胎生蜥蜴系卵胎生蜥蜴 ,每年繁殖一次 ,产仔期集中在 7月初到 8月末 ,分娩时间为每天上午十一点到下午四点 ,平均窝仔数为 7.8( 7~ 1 1 ) .胎生蜥蜴的生殖行为复杂 .胎生蜥蜴雌性采取高投入的生殖策略 ,其平均生殖投入率为0 .383;雌蜥体重、生殖投入率与窝仔数呈正相关 。
- 董丙君赵文阁刘志涛刘鹏
- 关键词:胎生蜥蜴生殖策略窝仔数生殖行为蜥蜴科
- 江豚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江豚剥制标本制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江豚各个量度,对其拍照,解剖后剥离皮张;(2)刮除皮张所附脂肪;(3)用Na<Sub>2</Sub>CO<Sub>3</Sub>和玉米面混合物进一步去除油脂...
- 刘鹏夏玉国孙芳孙辉李勇李殿伟陈辉彭一良刘志涛赵文阁
- 文献传递
- 黑龙江省的蝮蛇资源及保护现状被引量:2
- 2006年
- 通过2001~2005年对黑龙江省蝮蛇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确定黑龙江省的蝮蛇为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岩栖蝮(G.saxatilis)和中介蝮(G.intermedius)三种,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其中乌苏里蝮为广布种,种群数量居多;岩栖蝮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南部,数量较多;中介蝮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种群数量较少,且与岩栖蝮存在地理隔离。同时对黑龙江省蝮蛇的保护现状和影响种群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种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意见。
- 刘鹏赵文阁董丙君刘志涛
- 关键词:蝮蛇
- 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 2015年
- 为了探讨极北鲵消化道(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学结构,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结果表明:极北鲵的消化道各部分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具杯状细胞,固有膜内具食道腺;胃部固有膜内具胃腺;小肠和大肠上皮内具杯状细胞,固有膜内未见肠腺。
- 裴玥彭一良李淑兰刘志涛
- 关键词:有尾两栖类极北鲵成体消化道组织学
- 半散放条件下赤麂卧息地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2006年4~8月,在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位于E108°47′05·8″~108°47′12·0″、N19°05′55·7″~19°05′58·1″,面积为10400m2的围栏内6只半散放条件下赤麂(Muntiacus muntjak)的卧息生境进行了研究。将围栏内的面积划为104个10m×10m的样方,作为收集数据的基本单元。将有赤麂卧息的样方定义为卧息单元,反之为非卧息单元。赤麂选择在14个样方卧息,卧息地平均长(1·6643±0·6197)m、宽(1·1679±0·3123)m、高(0·8143±0·1445)m。采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作为赤麂卧息地特征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在14个卧息单元中收集的11类生态因子。结果表明,赤麂卧息地的选择与草本高度、隐蔽度、灌木高度及灌木密度正相关。赤麂卧息地选择的预测模型可用以下数学表达式表示:ln[P/(1-P)]=-26·888+0·089×灌木密度+0·253×草本高度+0·114×隐蔽度+0·079×灌木高度。
- 谢志刚刘志涛宋延龄赵文阁李善元张海符运南
- 关键词:赤麂
- 多功能两栖动物捕捉网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可照明、测温度和水深的多功能两栖动物的捕捉装置,总长度为1900mm,由捕网、伸缩标尺杆、LED防水强光电筒和温度计4部分组成。操作时,先将网兜(2)固定在网圈(1)上,用螺丝(3)将网圈(1)...
- 刘鹏陈辉赵文阁彭一良刘志涛夏玉国
- 文献传递
- 胎生蜥蜴断尾及再生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对胎生蜥蜴的断尾及再生进行了统计和观察,结果表明:胎生蜥蜴幼体断尾率为28.26%,成体断尾率为45.45%,说明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断尾活动时间与断尾的长度及断尾部位有关;再生尾中有一节鳞片明显较其它鳞片长;再生尾明显较原尾生长速度快。
- 董丙君赵文阁刘志涛刘鹏陈辉
- 关键词:胎生蜥蜴断尾
- 胎生蜥蜴消化道生长抑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为研究胎生蜥蜴消化道内生长抑素的分泌对动物整体营养及代谢水平的影响,应用免疫酶标技术(ABC)法和胃肠激素抗血清,对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消化道生长抑素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生长抑素(SS)细胞分布广泛,除食管和直肠未检测到,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胃体和幽门分布密度最高,回肠最少。总体来说,在胎生蜥消化道中SS细胞的分布密度胃部较高而小肠部较低。SS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还有梭形和椭圆形,它们分布于消化道粘膜、消化上皮细胞基部和腺泡上皮之间。根据其内分泌细胞的结构形态,可以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的内分泌细胞兼具内分泌与外分泌2种功能。胎生蜥蜴消化道SS细胞的分布型与其他内分泌细胞抑制协调相关与其取食方式、食物成分及生活环境相关。
- 刘志涛李淑兰高欣刘鹏赵文阁夏玉国
- 关键词:胎生蜥蜴生长抑素消化道免疫组织化学
- 断尾对胎生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尾自切是蜥蜴为了降低被捕食危险而采取的一种反捕食适应策略,但断尾可导致体重减轻、热量收支平衡改变,并影响蜥蜴的运动能力和体温调节。为检验断尾对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于2006年5月选取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的一个胎生蜥蜴种群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30$C和24$C两个实验温度下,断尾后胎生蜥蜴的运动能力均明显下降,表现在停顿次数增多、最大可持续距离和最大疾跑速度减少等方面;断尾、温度和性别对胎生蜥蜴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断尾是影响胎生蜥蜴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断尾对胎生蜥蜴的选择体温没有显著影响。
- 刘鹏刘琳琳刘志涛夏玉国计翔赵文阁
- 关键词:胎生蜥蜴断尾选择体温温度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