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民
- 作品数:81 被引量:50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左、右后溪穴激活脑功能区相关性fMRI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周围性面瘫患者后溪穴在患者脑功能区的激活相关性,比较左、右侧后溪穴在成像上是否存在差异,并与电针合谷穴做比较。方法筛选左、右侧周围性面瘫患者各6例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同时行全脑f 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后溪穴,右侧尾状核头、右侧扣带回、右侧海马回、右侧颞上回、脑干、小脑蚓等脑区信号升高;电针右侧后溪穴,右侧额内侧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前部、右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等脑区信号升高。结论电针后溪穴与合谷穴、地仓穴的成像存在差异,同时两侧后溪穴成像也存在较大差异,信号升高或降低的脑区并不一致。进一步证明了"面口合谷收"的科学性,也说明同名的穴位也许在人体的两侧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传导通路的不完全相同,治疗作用的不完全一致等。
- 胡霞王华李佳刘建民吴松唐宏图徐海波韩俊洲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电针
- “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老年阳虚模型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及BDNF含量和PKC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老年阳虚模型海马CA1区突触形态结构海马组织内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含量和PK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125mg/kg D-半乳糖,连续40d,然后再进行后腿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1.5mg/100g,连续7d,成功诱导出衰老模型大鼠。正常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1次,连续47d。电针组采用"双固一通"电针法持续治疗4周,对照组分别取"中极"、"阴陵泉"、"印堂"作为对照腧穴,治疗时间与电针组相同,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采用电镜结合图像分析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含量;RT-PCR检测PKCmRN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突触活性区长度变短,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变薄,突触间隙宽度变大,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海马BDNF含量减少(P<0.05),海马中PKC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增加,突触间隙宽度减小,差异显著(P<0.01),海马BDNF含量明显提高(P<0.05)、PKC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对照组大鼠海马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P<0.01),突触界面曲率降低(P<0.05),海马组织内BDNF含量降低(P<0.05)、PKC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双固一通"电针法可改善老年阳虚模型大鼠海马突触活性区长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和突触间隙宽度,并且能够调节和提高大鼠海马中PKCmRNA的表达水平及BDNF含量。
- 郭冠华刘建民王静芝刘静吕景芳陈明扬王华
-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海马
- 针刺强壮要穴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大鼠的FT3、FT4、TSH及TGAb、TPOAb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观察针刺强壮要穴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大鼠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在造模结束后即第9周起,模型组、正常组每天给予正常喂养,不予以针刺处理,治疗组予以针刺强壮要穴治疗。第14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SH、FT3、FT4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G-Ab、TPO-Ab水平;HE染色观察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大鼠血清中FT3、FT4,模型组的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的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TSH、TG-Ab、TPO-Ab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TSH、TG-Ab、TPO-Ab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组织滤泡结构明显,滤泡内基质丰富,未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未见明显炎症;模型组组织滤泡结构被破坏,滤泡内基质含量显著增多,间质中可见肥大细胞点状浸润,滤泡周围见显著淋巴细胞浸润,滤泡内见浆细胞浸润;治疗组可见组织滤泡结构较明显,基质嗜酸性增强方面治疗组略轻于模型组,未见滤泡内基质含量增多。结论 通过针刺强壮要穴调节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平衡,对甲状腺激素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影响,能有效的降低桥本式甲状腺炎大鼠血清中TSH、TG-Ab和TPO-Ab水平。
- 刘益代瑜李慧丽毛爽任海涛周丹妮王宗佼甘水咏刘建民齐凤军
-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针刺
-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治疗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Bcl-2、Bax蛋白表达影响,探讨标本配穴改善心肌缺血的腧穴配伍效应及实现保护心肌缺血作用的基因调控途径。方法:将经过筛查心电图无异常的7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Y294002组、IGF-1组、内关组、标本配穴组、标本配穴+LY294002组,每组10只,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注射大鼠腹部皮下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模型(2mg/kg,共14d);所有针刺组在造模前进行电针针刺预处理,每次10min,电流1m A,波形疏密波,频率2Hz,共治疗21d。治疗后采用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它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线粒体损伤,模型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LY294002组线粒体损伤最重,各组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标本配穴+LY294002组线粒体损伤及Bcl-2、Bax蛋白表达介于两者之间。与模型组比较,IGF-1组、内关组及标本配穴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改善,而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相应减少(P<0.01,P<0.05),并且标本配穴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改善程度和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减少与内关组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标本配穴电针治疗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可有效调控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活性,从而起到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 王华望庐山梁凤霞刘建民李佳卢继东付伊萌陈茜吴松
- 关键词:慢性心肌缺血线粒体超微结构PI3K/AKT信号通路
- 针刀医学对骨质增生的新认识被引量:6
- 2017年
- 本文从分析西医对骨质增生的认识及其不足,引出针刀医学对骨质增生的新认识,阐述骨质增生的力学病因、病理机制及骨质增生形成的过程,并分析骨质增生的部位与生物力学的关系,提出骨质增生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结果,骨质增生的部位在弓弦结合部及弦的应力集中部位,是人体为了代偿软组织的异常应力而启动的第二套自我修复和代偿的结果,所以骨质增生不能切除,治疗骨质增生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针刀整体松解弓弦结合部、弦的应力集中部位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释放局部异常应力,恢复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如果人体的代偿能力强,通过针刀治疗后,骨质增生可以逐渐吸收甚至消失。
- 张天民刘建民王若林
- 关键词:针刀骨质增生病因病理机制
- 五输穴理论浅议
- 通过对有关五输穴的古今文献的总结,围绕五输穴一些常见“矛盾”问题的理论渊源及现代认识进行了梳理分析。内容涉及五输穴与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矛盾、五输穴与五行配属、五输穴与“根、溜、注、入”理论关系等问题。期望通过对五输穴理论...
- 刘建民周焕娇
- 关键词:五输穴
- “标本配穴”针刺对高脂饮食所致胰岛素抵抗大鼠股四头肌中三酰甘油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针刺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股四头肌中三酰甘油(TG)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8周龄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正常组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电针组予"标本配穴"针刺法,取"关元"、"中脘"及双侧"足三里"、"丰隆"电针治疗8周,假电针组大鼠予电针组穴位附近、穴位所在经络外非穴区电针治疗。记录各组大鼠进食量和体质量,应用血糖仪检测各组血糖,酶法测定股四头肌中TG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假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和股四头肌中TG含量均下降,尤以电针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配穴"针刺可以预防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杨柳李强徐芬闵霏吴松刘建民唐宏图陈泽斌梁凤霞
- 关键词:针刺胰岛素抵抗三酰甘油
- 五运六气学说在针灸治未病中的价值及应用探讨
-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向健康医学模式的转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针灸治未病.它作为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手段,在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早期确立介入时间以及介入脏腑一直是针灸治未病的焦点问题.五运六气学说是研...
- 崔翔刘建民齐凤军孙国杰沈峰
- 关键词:针灸疗法五运六气学说治未病思想
- 文献传递
- 浅论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胸腹按诊手法的运用被引量:1
- 2013年
- 胸腹按诊法属于中医诊断中"切诊"的一种,首创于《内经》,继见于《伤寒论》,其后历代医籍中记载亦较多,可自宋金元以后,由于封建习俗的影响,其被忽视而少用,以至于明清以来几乎湮没。但是明清时期胸腹按诊法在小儿推拿中被广泛使用,如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一书所介绍的"胸腹按诊法"为其他医书所少见。但遗憾的是,有学者考证表明,《厘正按摩要术》中的胸腹按诊法学术源流来自日本腹诊术。为此,笔者查阅大量古籍,发现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明清时期的部分医书对胸腹按诊法仍有大量记载,其内容丰富,涉及临床多个方面。故笔者认为胸腹按诊法在明清时期虽远远不如宋元之前昌盛,但也非毫无建树。
- 樊云齐凤军刘建民余玲玲陈松
- 关键词:手法中医古籍明清时期
- 《黄帝针灸甲乙经》论治妇科疾病浅释被引量:6
- 2005年
- <黄帝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第十二卷"妇人杂病篇"论述了妇人杂病的症状和治法,其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妇人重身九月而痦的道理,怀妊的脉象、产后热病预后的诊察;
- 刘建民李海棠
- 关键词:针灸甲乙经妇科疾病黄帝《甲乙经》妇人杂病妇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