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燕

作品数:98 被引量:531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农业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养殖
  • 12篇斑点叉尾鮰
  • 11篇稻田
  • 10篇种养
  • 10篇疾病
  • 9篇共栖
  • 8篇水稻
  • 8篇金鱼
  • 7篇水产
  • 6篇生态系统
  • 6篇生态种
  • 6篇生态种养
  • 6篇水产养殖
  • 6篇土壤
  • 5篇单胞菌
  • 5篇稻田养鱼
  • 5篇鱼类
  • 5篇螯虾
  • 5篇病原
  • 4篇稻鸭共栖

机构

  • 97篇湖南农业大学
  • 10篇桃江县农业局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长沙学院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水利部中国科...
  • 3篇桃江县畜牧水...
  • 2篇湖南大学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 2篇怀化职业技术...
  • 1篇长沙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生物机电...
  • 1篇湖南省水产科...
  • 1篇安化县畜牧水...

作者

  • 97篇刘小燕
  • 25篇黄璜
  • 13篇王荣华
  • 13篇刘大志
  • 12篇戴振炎
  • 8篇陈灿
  • 8篇傅志强
  • 7篇杨治平
  • 7篇刘佩
  • 7篇曾清如
  • 7篇胡立冬
  • 6篇余建波
  • 6篇谭情
  • 6篇余政军
  • 5篇文祝友
  • 5篇钟蕾
  • 5篇肖调义
  • 5篇马云龙
  • 4篇廖晓兰
  • 4篇陈冬香

传媒

  • 9篇当代水产
  • 8篇现代农业科技
  • 6篇科学养鱼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内陆水产
  • 3篇渔业致富指南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作物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水产
  • 2篇淡水渔业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价值工程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田生态种养工程设计与实践
农田生态种养工程是以农田为平台,农作物与水产、家禽进行立体生产的工程。粮油产业持续发展、水产与家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农田种养工程。我国稻农创造的稻鱼共生、稻鱼鸭共生分别于2005年、2011年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
黄璜傅志强刘小燕陈灿黄兴国王华戴振炎余政军廖晓兰张亚龙攀徐莹
文献传递
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7
2011年
近年来,陆续在湖南柘溪水库、五强溪水库、凤滩水库等地的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中发生严重的败血症,并导致叉尾鮰的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鳍基及肌肉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腹腔内有积水,解剖病鱼可见其肝、脾、肾肿大,肠道积水、充气,肠壁充血发炎.从病鱼的肠壁、肝、脾、胃等器官内分离到3株致病性强的菌株(FB1,FB2,FB3),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FB1为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致病菌.通过对3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试验,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做进一步鉴定,发现FB1的16S rDNA序列与Aeromonas hydrophila16S rDNA的同源性最高,由此确定FB1为嗜水气单胞菌.而FB2,FB3的鉴定结果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戴振炎刘小燕陈冬香余建波李权生钟蕾潘望城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败血症嗜水气单胞菌
南方马口鱼人工繁育技术被引量:4
2017年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Günther),属鲤科,(鱼丹)亚科,马口鱼属,俗名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是东亚广泛分布的一种凶猛的小型鲤科鱼类,在中国南北各大水系、水库、溪流皆有分布。目前,在南方山区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马口鱼养殖业,马口鱼成为山区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市场前景广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张胜金戈文志安段鹏翔刘小燕
关键词:马口鱼鲤科鱼类过度捕捞人工繁育技术亲鱼亚科
一种稻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作方法,其包括:1)前茬作物秸秆处理;2)开挖田沟与水分管理;3)防逃设施构建;4)基施底肥;5)早稻播种与田间管理;6)投放鱼、蚯蚓、鸡、鸭、鹅种苗与养殖;7)早稻收割与晚稻播种;8)晚稻田间管理;9...
黄璜廖晓兰梁玉刚黄尧傅志强陈灿刘小燕黄兴国戴振炎余政军龚向胜郑华斌王华李静怡王忍伍佳周晶隆斌庆
文献传递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变化规律被引量:46
2004年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 ,为稻 -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在中稻、晚稻田进行了稻田养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稻田每 6 6 6 .7m2 放养体重 15 0 g左右鸭子 15~ 2 0只 ,能使纹枯病病蔸率减少5 6 .0 % ,病株率减少 5 7.74 % ,同时比用井岗霉素防治的小区病蔸率下降 9.0 % ,病株率下降 15 .2 5 % ,病情指数比空白对照下降2 6 .4 6 ,比施用井岗霉素的施药区减少 0 .95 ;防治效果显著 。
刘小燕杨治平黄璜胡立冬刘大志谭泗桥苏伟
关键词:稻鸭共生水稻纹枯病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水体污染、由水体污染导致的水生动物病害频繁发生,已成为限制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调控水质、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病害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文章从生物絮团技术的原理、主要优点、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当前的养殖模式变革、提质转型增效提供参考。
陈睿陈晓颖刘智明文遥王进强李叶海刘小燕李军华
关键词:碳氮比水产养殖脱氮
渔用细菌菌蜕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细菌菌蜕是通过向宿主菌引入外源性裂解基因,并调控其表达而形成的无细胞浆和繁殖能力的细菌空壳,是一种新型疫苗的研制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药物和活性物质的递送系统。1985年Lubit Z等人对率先使用大肠杆菌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E基因制备大肠杆菌菌蜕,此后,细菌菌蜕的工艺在哺乳动物、鱼类等的致病菌疫苗研究中得到了大量运用。
王荣华谭情刘佩张胜金戈刘小燕
关键词:细菌疫苗渔用大肠杆菌繁殖能力
小江回水区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调查小江下游回水区鱼类资源,探讨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后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小江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在小江下游渠口、养鹿、高阳和黄石设置4个采样江段,1个位于水库变动回水区,3个位于水库常年回水区。基于2013年和2019年5-7月及10-11月开展的鱼类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分析方法量化分析小江回水区江段非生物因子时空变动与鱼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动的关系。结果显示:2013年和2019年共在小江回水区江段采集到鱼类74种,隶属于7目15科56属,其中优势种鱼类15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7种,外来鱼类5种;小江常年回水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9年发生了明显改变,而变动回水区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3年和2019年间无明显差异;小江常年回水区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3年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动特征,而在2019年季节性变动特征不明显;变动回水区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3年和2019年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动;总磷含量、磷酸盐含量、水温和流速显著影响小江回水区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格局,其中磷酸盐含量和水温是最关键的驱动因素。尽量维持小江变动回水区的自然生境特征、采取措施控制小江常年回水区外来物种的数量以及严格控制外源营养物的输入,对于保护小江土著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郑梦婷杨志胡莲金瑶朱其广邹曦乔晔刘小燕唐会元
关键词:鱼类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小江
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的水质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稻田养金鱼能显著提高稻田溶氧水平,其日变化规律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在14-16时达到最高值,凌晨5时左右稻田溶氧值达到最低值;水中NH4+ 浓度较对照组要高;S2-的浓度两者均在18点时最低, 凌晨4点时时最高,但稻一金鱼处理组比对照组S2-浓度稍低;pH值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在14:00左右pH 值最高,在凌晨06:00最低,稻一金鱼处理组pH值比对照组稍为降低。
王冬武刘小燕戴振炎谭愈
关键词:稻田养鱼金鱼
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脲酸对鱼类3种致病菌的杀灭试验被引量:5
2005年
对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曲桡杆菌进行复壮,将分离纯化的3种菌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尿酸进行抑菌、杀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17、0.17、0.06 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0.23、0.23、0.17μg/mL; 三氯异氰脲酸对上述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6.25、12.5、6.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12.5、25.0、6.25μg/mL。
刘小燕王冬武杨志
关键词:二氧化氯三氯异氰脲酸鱼类致病菌杀灭试验抑菌浓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