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4H指数:5
-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GEVB)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肝硬化出现GEVB和降低再次出血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肝硬化合并GEVB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肝硬化但从未出现过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血清学指标、超声结果和胃镜结果。结果 60例患者中6例为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10%,13例为中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21.7%,41例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68.3%;50~60岁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比例最高,而且以重度为主。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不同,且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直径(PV)、脾静脉直径(SV)、红色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总胆红素、激活部分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LT、ALB、PT、PV、SV、红色征)纳入到回归方程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是发生GEVB的保护因素,PT、PV、红色征均是发生G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减少、PT延长、PV增加和红色征是肝硬化G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红色征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翁慧斌万秀萍林海刘媛王莉娟边君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 外周血MGP mRNA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CMV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究外周血基质Gla蛋白(MGP)mRNA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UC患者,包括CMV感染29例(CMV组),无CMV感染54例(无CMV组),另选择5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常规检测实验室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GP mRNA表达量,分析各组指标差异。结果CMV组病程长于无CMV组,疾病严重程度重度比例、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率、糖皮质激素抵抗率高于无CMV组(P<0.05);CMV组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GP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无CMV组(P<0.05),无CMV组WBC、ESR、hs-CRP、MGP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MV组重度患者WBC、ESR、hs-CRP、MGP mRNA水平均高于中度患者(P<0.05);UC合并CMV感染患者外周血MGP mRNA水平与WBC、ESR、hs-CRP、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UC患者发生MC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MGP mRNA表达水平增加,且与疾病活动度有关,可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徐微刘媛翁慧斌徐建光
- 关键词:基质GLA蛋白溃疡性结肠炎巨细胞病毒感染
-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老年胃癌患者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老年胃癌(GC)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术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SEER数据库登记的ESD或传统术式治疗的老年T1期原发性GC患者,共865例。分析ESD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6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00∶0.64,29.02%和49.02%的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差)与合并慢性疾病,其中接受ESD和传统术式治疗者分别为406和459例,占46.94%和53.06%,5年总生存率为66.36%。ESD和传统术式治疗的老年患者治愈性切除率、完整性切除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传统术式相比,ESD治疗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中出血量少(P<0.05)、术中输血率低(P<0.05);ESD治疗者术后出血率、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慢性疾病、原发病灶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营养状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术中是否输血和术后是否复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营养差(RR=1.640,95%CI:1.207~2.235)、中低分化(RR=1.510,95%CI:1.113~2.049)、淋巴结转移(RR=1.412,95%CI:1.013~1.927)、术中输血(RR=1.394,95%CI:1.157~1.679)、术后复发(RR=3.529,95%CI:3.003~4.147)均为影响老年T1期原发性G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与传统术式治疗老年GC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预后的影响因素有营养状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中输血和术后复发。
- 万秀萍翁慧斌林小花刘媛陈大军林海陈毓丁小云
- 关键词:老年胃癌预后
-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产程特点及临床结局被引量:77
- 2014年
- 目的:观察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产程特点及临床结局,探讨经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减少重复剖宫产,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48例作为观察组,经产前综合评估并知情同意后行阴道试产,同时以足月初产妇经阴道试产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在阴道分娩率、潜伏期、活跃期、总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48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阴道分娩34例,14例试产失败改剖宫产,阴道分娩率70.83%。对照组48例阴道分娩41例,剖宫产7例,阴道分娩率85.42%,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阴道分娩与对照组比较在潜伏期、活跃期、总产程、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综合评估,严密产程监测经阴道试产安全可行,可减少重复剖宫产带来的二次损伤。
- 郑荣燕柴登菲翁琴芳刘媛
- 关键词:疤痕子宫阴道试产重复剖宫产
- 两种四联方案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唯一能在胃内强酸环境中长时间存活的致病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消化道肿瘤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1],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居民HP感染率超过50%[2],根除HP的方案已从传统和标准的三联疗法发展至四联疗法。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HP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严重影响根治率[3-4]。由于HP的根治效果与HP感染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笔者临床发现许多HP感染患者在中青年时期即出现严重的胃黏膜萎缩现象,考虑与幼年感染HP相关,因此根治HP至关重要。该文旨在比较常用的两种抗HP四联方案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 刘媛徐建光何雪云万秀萍翁慧斌林海
- 关键词:HP感染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四联疗法消化道疾病消化性溃疡
- 醛固酮还原酶1C1在胃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的醛固酮还原酶1C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06-2019-03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选取同期接受胃镜检查的非胃癌患者为非胃癌组。观察2组患者醛固酮还原酶1C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醛固酮还原酶1C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分析影响醛固酮还原酶1C1阳性表达率的因素。[结果]胃癌组患者的醛固酮还原酶1C1阳性率为82.00%,明显高于非胃癌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19,P<0.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中低分化的胃癌患者醛固酮还原酶1C1阳性表达率较高,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醛固酮还原酶1C1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醛固酮还原酶1C1阳性表达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醛固酮还原酶1C1阳性表达的因素。[结论]胃癌患者的醛固酮还原酶1C1阳性表达率较高,且受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情况的影响。
- 万秀萍翁慧斌林小花刘媛陈大军林海
-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影响因素
- 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喷洒与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和比较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喷洒与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92例ANVUGIB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喷洒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显效率57.45%(27/47)和总有效率91.49%(43/47)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8.51%(4/47)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1.49%(43/47)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再出血率6.38%(3/47)和急诊手术率2.13%(1/47)则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部不适、大便频繁、胀气和血压不稳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65%(5/4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治疗ANVUGIB较喷洒给药疗效更为确切,且预后效果好,并发症少。
- 翁慧斌边君林海万秀萍王莉娟刘媛
-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 两种穿刺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引流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引流方法分为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retroperitoneal catheter drainage,PRCD)组(n=34)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APD)组(n=46)。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时间、引流液,术前、术后1 d、3 d评估患者相关生化指标,记录两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CD组ICU住院时间短于APD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器官衰竭率、再手术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引流液性状、引流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3 d,两组患者CRP、PCT、SAA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PRCD组各时间点指标水平均低于APD组(P<0.05);两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腹腔感染及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CD与APD应用于SAP治疗均有效,前者在临床治疗中更有优势。
- 万秀萍翁慧斌林小花刘媛陈大军林海陈毓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 基于SEER数据库的影响早期胃癌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索影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SEER数据库经手术治疗诊断为T1期胃癌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种族、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为影响EG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在≤60岁EGC患者中,肿瘤大小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性别分组中,在种族因素中,男性中亚裔及其他总生存期要优于白人和黑人,但在女性中没有差异.男性中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但在女性中不是.而女性中,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但在男性中不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只有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和分化程度.结论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EG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中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也有所差异.因此,了解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危险因素对于EGC患者精准治疗提供一定的循证学证据支持.
- 边君王丽娟刘媛林海
- 关键词:早期胃癌预后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
- 血钙浓度联合MELD评分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肝硬化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由慢性肝炎、血吸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各种原因引起弥漫性肝脏纤维化、假小叶、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改变[1-2]。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多因出现多种并发症就医,比如低钠血症,目前已证实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3]。Child-Pugh分级是评价终末期肝病严重程度指标中比较经典的一项,后来有学者提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该方法操作简单,评价客观多项,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7]。
- 刘媛徐建光何雪云万秀萍林小花王莉娟郑临海
- 关键词:肝硬化血钙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