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冰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像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炎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瘤
  • 2篇手术
  • 2篇外伤
  • 2篇外伤性
  • 2篇外伤性面瘫
  • 2篇面神经
  • 2篇面瘫
  • 2篇内翻
  • 2篇内翻性
  • 2篇内翻性乳头状...
  • 2篇鼻腔
  • 2篇鼻窦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耳鼻咽...

作者

  • 10篇刘冰
  • 8篇王振常
  • 7篇鲜军舫
  • 5篇刘中林
  • 3篇陈青华
  • 3篇兰宝森
  • 3篇杨本涛
  • 2篇赵晶
  • 2篇刘志莹
  • 2篇刘莎
  • 2篇陶建华
  • 2篇郑军
  • 2篇宋铁砾
  • 2篇李勇
  • 2篇李永新
  • 2篇王永哲
  • 1篇赵守琴
  • 1篇张罗
  • 1篇代冬
  • 1篇郑亚丽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全国第6届头...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标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临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隐形组与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给予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6个月。在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后观察牙周指标,并检测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后隐形组的总有效率为97.8%,与传统组的84.4%相比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牙周指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β与TNF-α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隐形组的牙龈萎缩、牙周粘连、牙根吸收、牙釉脱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4.4%(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能抑制龈沟液炎症因子的表达,能改善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赵晶冯小东肖永芳宋铁砾刘冰
关键词: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重度牙周炎咬合紊乱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诊断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资料。结果36例内翻乳头状瘤源于鼻腔外侧壁25例,上颌窦4例,筛窦2例,额、筛窦2例,筛、蝶窦2例,额窦1例;其中11例为复发病例,3例伴恶变。26例呈分叶状,10例形状不规则。病灶最大径22~82mm,平均38mm。36例边界均清楚。与邻近肌肉比较,MRT1WI呈等信号32例,稍高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34例,不均匀等信号2例(伴恶变)。与鼻中隔黏膜比较,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4例;32例病变在T2WI或增强T1WI上病变内部呈较规整的栅栏状,2例呈不规整的栅栏状(伴恶变)。8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其中7例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为速升缓降型,另1例局部区域的曲线呈速升速降型(伴恶变)。结论MRT2WI或增强T1WI上呈较规整的栅栏状外观是诊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靠征象,形态不规整可能提示伴发恶变。
杨本涛王振常刘莎鲜军舫陈青华王永哲刘冰刘中林兰宝森
关键词:鼻腔鼻窦疾病
外伤性面瘫影像表现与手术对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面神经(管)损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外伤性面瘫患者的20侧耳进行CT检查,其中6侧耳同时行MRI检查,对照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CT显示面神经管鼓室段损伤8耳,迷路段损伤1耳,乳突段损伤1耳,前膝和鼓室段同时损伤3耳,前膝和迷路段同时损伤2耳,迷路段和鼓室段同时损伤1耳,无异常表现4耳。行MRI的6侧耳表现为面神经鼓室段损伤2耳,乳突段损伤1耳,鼓室段和乳突段同时损伤1耳,迷路段、前膝和鼓室段同时损伤2耳。结论CT能较准确地显示面神经管的骨折,但不能完全明确面神经损伤的范围,而MRI明确地显示面神经的损伤范围,但不能直接显示骨折本身,两者联合使用可明确诊断面神经损伤范围及骨折。
刘冰刘中林王振常鲜军舫刘志莹郑军李永新
关键词:面神经磁共振成像
健康成人耳蜗MRI影像解剖学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正常耳蜗MRI表现并予以量化研究。方法:选取行MRI检查且无耳蜗病变患者30例,首先使用3D-FIESTA序列及三维重组技术获得耳蜗立体图像,然后对耳蜗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比较不同重建平面耳蜗显示情况并对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测量;另在耳蜗三维图像与原始图像结合的基础上重建完整显示耳蜗腔基底周、中周及顶周的图像并进行测量。结果:各测量项目总体均数如下:耳蜗基底周腔外周长度(18.65±0.33)mm,中周腔外周长度(12.67±0.32)mm,顶周腔外周长度(9.10±0.44)mm;基底周腔长径(8.83±0.19)mm,底周腔管径(2.00±0.18)mm,蜗高(4.03±0.10)mm。测量结果的性别和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耳蜗迷路腔正常形态,并进行精确测量,为临床和手术提供帮助及依据。
刘冰王振常
关键词:耳蜗磁共振成像
先天性骨性外耳道发育畸形的CT表现及分类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骨性外耳道发育不良是先天性外、中耳发育畸形的常见形式之一,CT表现较为复杂,目前认为骨性外耳道发育畸形分为以下3种类型:骨性外耳道闭锁、骨性外耳道狭窄和垂直外耳道。骨性外耳道是由颞骨鼓部和鳞部形成的骨性管道,内侧借鼓膜与鼓室相隔,外侧与膜性外耳道相延续,
刘中林王振常李勇郑亚丽赵守琴刘莎刘博鲜军舫杨本涛张媛陈青华兰宝森刘冰
关键词:发育畸形CT表现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外耳道狭窄发育不良
外伤性面瘫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手术对照研究
外伤性面瘫是临床颅脑外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面神经(管)损伤的诊断和定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并早期实施面神经减压术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面神经(管)损伤主要依靠CT、MRI检查,国内外文献虽有此方面报道,但较少关注面神经的损伤范围...
刘冰刘中林王振常鲜军舫刘志莹郑军李永新
关键词:外伤性面瘫影像学诊断临床手术面神经损伤MRI检查
文献传递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研究
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是较为常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瘤,以被覆上皮过度增生呈乳头状突向基质内为病理学特征,关于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5%~4.0%.尽管本病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其术后...
杨本涛王振常鲜军舫陈青华张征宇王永哲刘冰刘中林兰宝森
关键词:内翻性乳头状瘤MRI表现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纤维调节素抑制脂多糖诱导性动物牙周炎的实验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纤维调节素抑制脂多糖诱导性大鼠牙周炎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6只平分为三组-对照组、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对照组给予正常喂养,不给予任何干预;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都给予建立脂多糖诱导性牙周炎模型,建模后2 w纤维调节素组每天给予纤维调节素80 mg/kg·d,牙周炎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持续4 w。结果: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治疗第2 w与第4 w的牙龈指数、探诊深度、牙槽骨吸收值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调节素组低于牙周炎组(P<0.05)。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治疗第2 w与第4 w的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N)值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值低于对照组(P<0.05),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组与纤维调节素组治疗第2 w与第4 w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Phosphotyrosyl Phosphatase 2,SHP-2)含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调节素组低于牙周炎组(P<0.05)。结论:纤维调节素可抑制脂多糖诱导性大鼠牙周炎的进展,抑制OCN与SHP-2蛋白的表达,促进ALP的表达,从而改善牙周炎大鼠的相关症状。
赵晶林江宋铁砾代冬刘冰
关键词:脂多糖牙周炎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观察额隐窝区域气房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观察额隐窝区域诸气房,为额窦开放术中准确判断额窦开口提供帮助。方法选择100例无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病变的患者行头部螺旋CT扫描,应用MPR技术在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3个重组图像上连续观察额隐窝区域诸气房。结果100例共200侧中,186侧(93.0%)可见鼻丘气房。88侧(44.0%)可见额气房,其中Ⅰ型占51侧(58.0%),Ⅱ型占23侧(26.1%),Ⅲ型占14侧(15.9%)。130侧(65.0%)可见筛泡上气房。23侧(11.5%)可见额筛泡气房。11侧(5.5%)可见眶上筛房。36侧(18.0%)可见额窦间隔气房。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的MPR技术可以多方位连续观察额隐窝区域诸气房,加深对该区域诸气房的理解,为内镜额窦开放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陶建华张罗王振常李静鲜军舫刘冰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额窦
翼腭窝通道CT多平面的重建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多排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正常成人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相关通道。方法选择无翼腭窝及其通道病变的成人共60例,螺旋CT扫描,骨算法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根据各个通道走行,进行MPR。结果翼管前口横径(5.12±0.54)mm,后口横径(3.72±0.43)mm。翼管自前向后斜行向上43侧,斜行向下59侧,平行18侧。突入蝶窦腔内39侧,骑跨于蝶窦下壁54侧,位于蝶窦下壁的骨质内27侧。圆孔前口横径(3.29±0.25)mm。圆孔自前向后斜行向上41侧,斜行向下52侧,平行27侧。约1/2以下管壁突入蝶窦腔68侧,约1/2及以上管壁突入蝶窦腔31侧,位于蝶窦外下壁骨质内21侧。腭鞘管100%显示,管壁完整51侧,管径(0.88±0.04)mm。犁鞘管43%显示,管径(0.51±0.02)mm。蝶腭孔前后径(6.8±0.29)mm。腭大孔前后径(8.24±0.38)mm,横径(5.12±0.35)mm,腭大管与硬腭夹角(71.71±3.86)度。结论应用多排CT的MPR技术可以客观和全面的反映正常成人上述PPF通道的形态及毗邻关系。
陶建华王振常鲜军舫李勇满凤媛毛征刘冰
关键词:颅骨解剖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