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荣
- 作品数:81 被引量:196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消能槛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消能槛。针对现有消能槛不设置在非泥石流发生期间便于泥石流沟道内水流通过的结构、应对热胀冷缩的结构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能槛。消能槛布置在泥石流沟道内,顶部有弧状溢流口,弧状溢流口长度是消能槛长度的...
- 刘兴荣张连科冯瑾马伊明冯乐涛
- 文献传递
- 白龙江干流滑坡、泥石流堵江风险评价与处置技术研究
- 吴玮江魏万鸿穆鹏宿星刘兴荣冯乐涛杨涛叶伟林穆晓萱
- 该课题通过调查研究白龙江干流堵江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基本特征及演化机制进,预测滑坡、泥石流堵江的规模和影响范围。研究表明,白龙江干流堵江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具有区域的集中性、流域的群发性以及局部的多发性,主要...
- 关键词:
-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
- 白龙江中上游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被引量:2
- 2021年
- 根据白龙江中上游地区1008条泥石流沟的调查数据,结合试验分析,借助GIS分析功能,以沟道为评价单元,选取储量、地质类型、地质特征、沟口冲淤和破坏力5个要素层下的19个指标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经过优化总结,使用均值和极值归一化原始数据,将关联法、专家评分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在同一个体系中,改善关联法的模糊性,同时集合客观主观的优势,得出一套评价体系.聚类分析综合值得出,文县的高危险、中高危险和中危险泥石流最多,宕昌县的高危险和中高危险泥石流较多;迭部县的中低危险泥石流最多;武都区和迭部县的低危险泥石流最多.要素层值分析得出,在高值泥石流沟道中,宕昌县的储量致险性最高;文县的地质类型、地质特征和沟口冲淤致险性最高;武都区的破坏力致险性最高.正态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储量和地质特征对泥石流的致险起主导作用.使用Moran’s I分析泥石流沟道间的关系表明,储量和沟口冲淤多数为高值与高值相邻,其综合致险性较高;地质类型和地质特征多半为高值和高值相邻、低值和低值相邻,其泥石流致险性两极化;破坏力多数为高值与高值相邻,容易诱发大型泥石流灾害.
- 张芝艳刘兴荣周自强韩惠王喜红刘耀祥
- 关键词:聚类分析
- 基于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的易发性分区——以甘肃崇信县为例被引量:8
- 2013年
- 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调查为依据,对区内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以及将来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从而为崇信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治和救灾及国土整治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 魏新平刘兴荣冯乐涛孔令峰
- 关键词:地质灾害
- 泥流型黄土滑坡的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7
- 2015年
- 黄土地区一些小型沟谷的沟脑和沟岸常发生黄土滑坡,并沿沟远程滑动数百米至千余米,有时大量滑体滑出沟口形成大面积的扇状堆积体,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虽然此类滑坡的平面形态与粘性泥流类似,但其发生除由暴雨直接引发外,也可能由滞后降水、地震、冻融、灌溉等引发.泥流型黄土滑坡沿沟道的运动具有明显的相对固定的滑动面和滑动带,与一般的粘性泥流差异较大,更具滑坡的特征,属于一种特殊的黄土滑坡.暴雨引发的泥流型黄土滑坡的前缘部分滑体可转化为泥流,形成滑坡-泥流灾害链.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泥流型黄土滑坡实例分析,论述了该类滑坡的特征、成因和灾害属性,为此类滑坡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 吴玮江王国亚任路滨刘兴荣姚正学叶伟林
- 关键词:黄土滑坡泥流沟道
- 降雨冲刷条件下含水率变化对堆填黄土沟床侵蚀的影响
- 2024年
- 黄土区城市建设造就大量堆填黄土场地,受极端降雨作用影响,水土流失严重。为探究含水率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野外调查,采用室内直槽概化模型试验,开展堆填黄土沟床模拟降雨冲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堆填黄土沟床侵蚀过程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交互作用为主。随土体含水率增加,堆填黄土易湿陷、液化,水力侵蚀作用增强;2)沟床侵蚀发育过程中土体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两者变化规律呈现明显的一致性,土体失稳、侵蚀破坏前后出现大幅度波动,是土体结构破坏及侵蚀滑塌的关键因素;3)随前期降雨引起土体含水率增加,土体抗剪强度下降,水流冲刷沟床易侵蚀破坏,沟床侵蚀速率增大,溯源侵蚀演化速度加快。该研究表明前期降雨引起含水率变化在土壤侵蚀中的影响显著,可为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等研究提供参考。
- 王之君马彦杰刘兴荣黄金燕李启润
- 关键词:孔隙水压力模型试验
- 沟道松散堆积体冲刷启动机理与泥石流-拦挡坝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汶川地震后我国西部山区大量崩滑体堵塞泥石流沟道,形成堰塞坝,暴雨条件下极易溃决形成溃决洪水,剧烈冲刷侵蚀下游松散堆积体,形成或加剧泥石流灾害规模,对下游拦挡工程的破坏性极强。通过室内水槽试验,监测堆积体内和拦挡坝后相关土水、动力参数响应规律,分析松散堆积体冲刷侵蚀启动力学机制及其与拦挡坝相互作用机理,并推导出考虑孔隙水压力的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冲刷启动过程中堆积体以溯源侵蚀、侧蚀为主,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先增后减,基质吸力呈波动减小。(2)在泥石流冲击拦挡坝过程中,坝后出现两次冲击峰值,第一次拦挡坝泄水通畅,振动加速度为1.29 m/s^(2);第二次排水受阻,振动加速度为1.22 m/s^(2),同时泥位达到峰值95 mm。(3)泥石流对拦挡坝的整体冲击力由动、静两部分组成,静冲击力与坝后孔隙水压力呈正比,而动冲击力与流速的平方呈正比。研究成果可为震后泥石流沟道松散堆积体冲刷启动机理研究与防治工程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 张座雄刘兴荣王喜红王磊时岩
- 关键词:溃决洪水松散堆积体
- 兰州市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预警评价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选取兰州市150起典型地质灾害,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兰州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并将兰州市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划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3个区.针对兰州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现状,通过总结现行的监测预警方法及手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兰州市监测预警的方向,并针对进一步完善兰州市监测预警系统提出几点建议.
- 冯乐涛宿星吴玮江刘兴荣
- 关键词:地质灾害
- 中巴公路(国内段)泥石流演化的非线性特征与灾害放大效应被引量:2
- 2022年
- 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结合的手段,按照计算的沟壑密度统计,分析中巴公路沿线泥石流沟蚀作用的强度和特点,采用分形理论法分析泥石流流域形态演化的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中巴公路沿线52.4%的泥石流沟道发生沟蚀作用的能力较强,固体物源主要受控于沟道滑塌体和冲积扇堆积物;按照分形理论结果,研究区泥石流沟道数分别与流域面积、主沟道长度、主沟道比降、流域高差及岸坡平均坡度间的分形维数值依次为0.432、0.794、0.813、0.667和0.697,对泥石流的启动、演变或控制所起的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流域面积、流域高差、岸坡平均坡度、主沟道长度和主沟道比降;一旦流域水流较大,会促发相邻的冲积扇同时启动,泥石流能量和淹没范围会快速剧增,放大其破坏效应,即小流域、小规模泥石流也可能存在大隐患.
- 刘兴荣张满银周自强宿星叶伟林文桃张国信刘迪
- 关键词:泥石流
- 不同类型拦挡坝拦蓄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由于陇南泥石流灾害破坏性强,拦挡坝拦蓄性能不清晰,因此通过无泄水涵洞拦挡坝、有泄水涵洞拦挡坝及不设拦挡坝的对比试验,模拟了泥石流发生后坝体的拦蓄性能和流体特征。通过试验获取了坝后淤积物体积函数模型,并讨论了拦挡坝振动加速度、冲击力和槽底不同位置处含水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加拦挡坝减弱了泥石流对试验槽壁和槽底的陶蚀振动,无泄水涵洞拦挡坝因坝体封闭,短期内淤积了大量泥石流,导致其对试验槽的振动小、流通间隙短,对坝前的冲击力整体减弱,水石分离变差;有泄水涵洞拦挡坝因涵洞的汇流、疏通作用,导致其对试验槽振动较大、流通间隙较长,其坝后淤积量为无泄水涵洞拦挡坝的1/3,且因涵洞的分流作用,使其对坝前冲击力整体增大。分析含水率数据得出,淤积区和未淤积区的分界处,其含水率较其他部位低。基于上述单拦挡坝的性质,再加之陇南多数拦挡坝已淤满,因此,构绘了多坡度新型拦挡坝,其主要特征为,在坝体的背面设置了不同坡度的冲击面,其很好地减弱了泥石流的冲击力,多坡度面分别为跌水区、缓坡区、大角区。
- 张芝艳周自强刘兴荣张国信贾雪梅王喜红
- 关键词:振动加速度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