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党廷辉

作品数:129 被引量:2,425H指数:3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1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5篇土壤
  • 35篇施肥
  • 34篇黄土高原
  • 29篇小麦
  • 29篇旱塬
  • 24篇农田
  • 22篇黄土旱塬
  • 22篇旱地
  • 19篇沟壑
  • 18篇水分
  • 18篇硝态氮
  • 17篇长期施肥
  • 16篇高原沟壑区
  • 15篇冬小麦
  • 14篇黄土高原沟壑...
  • 13篇有机碳
  • 13篇磷素
  • 11篇农田土壤
  • 10篇氮肥
  • 10篇小流域

机构

  • 96篇西北农林科技...
  • 81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陕西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陕西省土地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128篇党廷辉
  • 41篇郝明德
  • 34篇郭胜利
  • 11篇王益
  • 9篇刘文兆
  • 7篇樊军
  • 7篇李春越
  • 6篇戚瑞生
  • 6篇李俊超
  • 6篇蔡贵信
  • 6篇马瑞萍
  • 6篇戚龙海
  • 6篇王万忠
  • 5篇彭琳
  • 5篇薛江
  • 5篇唐骏
  • 5篇杨绍琼
  • 5篇王兵
  • 4篇李军超
  • 4篇谢永生

传媒

  • 14篇水土保持学报
  • 12篇植物营养与肥...
  • 8篇水土保持研究
  • 8篇水土保持通报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土壤学报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土壤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西部大开发(...
  • 2篇生态农业研究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对黄土旱塬土壤磷素组分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对黄土旱塬土壤磷素组分及碱性磷酸酶pho D基因的影响,本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境内的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平台,设置无秸秆覆盖(CK)、每年7、8、9月高量秸秆覆盖(St_(90))、全生育期低量秸秆覆盖(S_(45))、全生育期高量秸秆覆盖(S_(90))4个处理,探讨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0~20 cm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磷素、有机磷组分、无机磷组分、碱性磷酸酶pho D基因拷贝数量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同覆盖时间下,全磷(TP)、速效磷(AP)、无机磷、Ca_(2)-P、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均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a_(10)-P是主要的无机磷组分,占比66.03%~72.34%,MLOP是主要的有机磷组分,占比70.70%~78.23%;秸秆覆盖使无机磷中的有效磷源Ca_(2)-P在无机磷中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其他组分占比以及有机磷各组分占比并无显著变化。播种前后的短期覆盖相比于全年长期覆盖更有利于微生物的代谢,从而加快土壤有机磷的合成。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无机磷含量为985.33~1043.33 mg·kg^(-1),显著大于有机磷。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全碳(TC)、有机碳(SOC)、含水率(SWC)与MLO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高稳性有机磷(HSOP)呈正相关关系,Ca_(2)-P与SWC、SOC、pH、TP呈正相关关系,Ca_(10)-P与pH、NH_(4)^(+)-N呈正相关关系。秸秆覆盖可以提高碱性磷酸酶pho D基因拷贝数,但全生育期覆盖与高量秸秆覆盖的叠加作用,对碱性磷酸酶pho D基因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改变有机磷各组分含量,全生育期高量秸秆覆盖显著增加无机磷有效组分Ca_(2)-P含量,土壤有机磷与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受土壤TC和pH的影响最大。
李千雪李春越张文婷窦祥祥薛英龙寇钊阳王益党廷辉
关键词:黄土旱塬农田生态系统秸秆覆盖磷酸酶基因
不同降水年型小麦丰产抗灾技术的研究被引量:9
1995年
旱作小麦在不同降水年型的产量反应相差甚大,主要原因是降水年季分布不均匀,根据不同降水年型确定小麦丰产抗旱技术,从品种、播期、播量,施肥种类和肥料配比及田间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取得小麦生产的最佳效益。
郝明德党廷辉张俊兴胡克昌
关键词:降水年型小麦丰产抗旱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氮素生理菌群和解磷菌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土壤功能微生物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转化和维持土壤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本研究基于国家黄土高原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区,研究不施肥(CK)、施用中量氮肥(N12)、施用高量氮肥(N24)、施用中量磷肥(P12)、施用高量磷肥(P24)、施用中量氮磷肥(N12P12) 6种处理下土壤可培养功能微生物氮素生理菌群和解磷菌丰度,探讨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功能微生物活性影响及其对环境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各氮素生理菌群数量影响较大,其丰度好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单施肥处理的氨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变化规律相同,均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好氧自生固氮菌变化与之相反;无机磷细菌对氮肥的响应程度较高,磷肥对无机磷细菌丰度影响不明显;施加磷肥可降低土壤中有机磷细菌丰度,促进有机磷矿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氮素生理菌群、解磷菌丰度与各土壤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氨化细菌与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而与pH、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好氧自生固氮菌与全磷、速效磷、田间持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亚硝化细菌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反硝化细菌与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无机磷细菌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磷细菌与总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磷含量对土壤氮磷转化细菌作用最明显,解释了相关土壤细菌数量变化的33.2%(F=13.9,P=0.002),长期施肥对黄土区农田土壤氮素生理群和解磷菌群落丰度产生了显著影响,且氮素生理群和解磷菌在农田生态系统协同作用密切。
李春越薛英龙王益党廷辉宋怡
关键词:长期施肥黄土旱塬解磷菌农田生态系统
黄土旱塬不同氮肥用量下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利用过程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利用旱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干物质累积变化趋势都呈"S"型曲线,且冬小麦各生育期干物质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氮肥对促进冬小麦干物质累积作用显著。干物质累积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拔节-灌浆阶段累积速率最大,是干物质累积的重要时期。小麦植株含氮量和氮素累积量都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升高,在冬前-拔节期和开花-灌浆期两个阶段,冬小麦植株氮素累积量较大,累积速率快,是氮素吸收利用的两个关键阶段。
郭栋党廷辉戚龙海
关键词: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氮肥用量旱塬
黄土高原南部春玉米地膜栽培的水肥效应与氮肥去向被引量:21
2003年
在黄土高原南部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 ,研究了春玉米地膜栽培下氮肥 水分 产量关系与氮肥去向 .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条件下地膜栽培 (N12 0 C)比平作栽培 (N12 0 UC)增产显著 (46 .7% ) ,施用氮肥显著地发挥了地膜的增产潜力 ,处理N12 0 (尿素氮 12 0kg·hm-2 )、N180 (尿素氮 180kg·hm-2 )和N12 0 M(尿素氮 12 0kg·hm-2 +有机肥氮 6 0kg·hm-2 ) ,籽粒产量比对照CK (不施氮 )分别增产 4 1.8%、4 3.9%和34.7% .地膜栽培或施用氮肥都极大地改善了玉米水分生产效率 (WUE)和降水利用率 (RUE) ,试验中N12 0 C比N12 0 UC水分生产效率提高 5 7.9% ,降水利用效率提高 5 4 .5 % ;处理N12 0 、N180 和N12 0 M比CK处理WUE分别提高 38.4 %、4 7.4 %和 32 .4 % ,RUE分别提高 4 2 .3%、4 3.9%和 34.7% .由于供试有机肥是半腐解的牛粪 ,比尿素氮素供给迟缓 ,所以对玉米产量和WUE提高幅度小 .试验水分测定反映出 ,玉米利用的水分 73.0 %~ 83.7%来自降雨 ,表明决定春玉米产量的关键水分是生育期降水 .玉米地膜栽培对氮肥去向有微弱影响 ,相对于平作玉米 ,氮肥总的回收率差异不大 ,但氮肥利用率下降 7.3个百分点 ,土壤残留率上升 6 .4个百分点 .土壤当季残留氮主要集中在 0~ 2 0cm 。
党廷辉郝明德郭胜利蔡贵信
关键词:春玉米地膜栽培氮肥水分利用氮肥去向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不同肥力土壤磷素的活化作用被引量:21
2012年
针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固定累积问题,采用化学浸提方法,探讨低分子有机酸对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磷素的活化作用,提高磷素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低肥力和中肥力土壤,相同浓度下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表现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对于高肥力土壤,相同浓度下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为柠檬酸>草酸>苹果酸。低浓度时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有抑制作用,在速效磷含量较低的低肥力、中肥力土壤上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而苹果酸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有机酸能显著降低土壤浸提液pH值,柠檬酸的降低作用最强。对同一种有机酸而言,土壤磷的活化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
杨绍琼党廷辉戚瑞生马瑞萍
关键词:低分子量有机酸土壤肥力磷素活化作用
轮作和施肥对半干旱区作物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38
2008年
【目的】了解轮作与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是建立持续发展措施的关键。【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1984~2002)中的10个典型处理为基础,分析了地上部生物量和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变化,探讨半干旱区轮作和施肥对0~20cm土层有机碳的影响,10个典型处理分别为休闲(F);冬小麦连作体系中的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W/W+CK)、化肥(W/W+NP)、化肥有机肥(W/W+NP-FYM);冬小麦-冬小麦+糜子-豌豆轮作体系中的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W/WM/P+CK)、化肥(W/WM/P+NP)、化肥有机肥(W/WM/P+NP-FYM)处理;1个冬小麦—冬小麦-红豆草轮作处理(W/W/S+NP);人工苜蓿中2个施肥处理:不施肥(A/A+CK)和化肥有机肥处理(A/A+NP-FYM)。【结果】冬小麦连作体系(W/W)中,不施肥处理(W/W+CK)的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3.3t·ha-1,化肥处理(W/W+NP)和化肥有机肥处理(W/W+NP-FYM)依次为7.5和11.2t·ha-1;冬小麦-冬小麦+糜子-豌豆轮作(W/WM/P)体系中,不施肥处理(W/WM/P+CK)地上部生物量平均3.1t·ha-1,W/WM/P+NP和W/WM/P+NP-FYM地上部生物量依次为7.1和8.3t·ha-1;冬小麦-冬小麦-红豆草轮作(W/W/S+NP)为8.5t·ha-1;苜蓿连作不施肥(A/A+CK)和化肥有机肥处理(A/A+NP-FYM)体系地上部生物量依次为4.1和5.0t·ha-1。18年期间,W/W+CK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6.7g·kg-1)无显著变化,W/W+NP和W/W+NP-FYM处理提高13%和51%;W/WM/P+CK土壤有机碳含量(7.0g·kg-1)无显著变化,W/WM/P+NP和W/WM/P+NP-FYM土壤有机碳提高7%和47%;W/W/S+NP处理土壤有机碳提高了29%;A/A+CK和A/A+NP-FYM处理有机碳提高了43%和71%。【结论】轮作与施肥显著影响土壤碳输入量,18年期间土壤蓄存的碳与累计输入土壤的有机碳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SOC=1.65CReturned+5.95,R2=0.95**)。秸秆还田、草粮轮作或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地区土壤质量,实现土壤蓄存碳潜力的重要途径。
郭胜利吴金水党廷辉
关键词:半干旱区施肥轮作土壤有机碳
旱塬冬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及对施肥的响应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揭示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指标的研究发现:增施氮肥降低了小麦生育前期的叶片WUE,而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的叶片WUE,并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AI),而增施磷肥效果不明显。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从而提高了相应的生物量WUE和产量WUE;增施磷肥对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生物量WUE和产量WUE的提高不明显。生物量、产量、LAI和相应的生物量WUE、产量WUE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施肥提高了小麦的LAI,进而提高了群体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戚龙海党廷辉陈璐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施肥旱地叶面积指数冬小麦
黄土高塬沟壑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及矿质元素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黄土高塬沟壑区旱作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展开研究,旨在评估该区域农田土壤的健康状况及土壤性状发育情况。试验监测区包括黑垆土和黄绵土两种土壤类型,黑垆土属于塬面地形,根据施肥管理分别布设不施肥监测区(CK)、化肥监测区(HF)、化肥有机肥监测区(NPM)和农民地监测区(NM);黄绵土属于梯田,该监测区(LS)的施肥管理同化肥监测区(HF)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黑垆土,CK监测区Cd元素在剖面表层和中部的含量较底层分布高,Pb、Cr、Ni、As元素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HF监测区Pb、Cr、Ni元素均出现深层累积现象;NPM监测区Cd元素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出现降低,Pb、Cr、Ni、As元素则出现深层累积;NM监测区Cd、Cr元素底层含量较高,Ni、Hg元素表层含量较高。对于黄绵土监测区,Cd元素在表层和中部含量较其他土层偏高;Pb元素表层含量高;Cr、Ni、Hg、As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率不大;该类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整体低于黑垆土。黑垆土各施肥监测区0~100 cm土层内Cd、Pb、Cr、Hg元素含量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CK监测区和HF监测区60~100 cm土层,NPM监测区10~20、60~100 cm土层As元素含量超出土壤环境一级标准值。NM监测区除了Cd元素含量略微高于其他施肥监测区,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相对较低,该研究区域农民地目前的施肥习惯没有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健康状况较为良好。黄绵土各类重金属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均小于土壤环境一级标准值,土壤健康状况良好。本研究监测区域土壤矿质元素总体上呈现出SiO_2>Al_2O_3>CaO≈Fe_2O_3>K_2O≈MgO>Na_2O>TiO_2>P_2O_5>MnO,土壤风化指标表明该区域农田土壤发育较为成熟,耕性良好。
徐娜徐娜
关键词:大田管理重金属
褐土区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特征及其管理措施被引量:9
2021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过量氮磷化肥投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了解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特征是降低地下水污染的基础。基于田间调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和田间试验,分析褐土区氮磷的盈余状况,阐明该区农田土壤氮磷的盈余变化、淋溶特征;评价田间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褐土区关中平原过量施氮的土壤达到83%以上,大量土壤硝态氮已经迁移到100 cm土层以下,15%的水井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超过10 mg·L−1(WHO饮用水标准);80%耕层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已超过20 mg·kg−1,富磷土壤已出现可溶性磷素向耕层以下迁移的现象。氮肥和磷肥的投入量、氮磷吸收量和土壤氮磷残留量之间存在着3个发展阶段:环境友好-资源高效阶段、环境低风险-资源低效阶段和环境有害-资源无效阶段。与当地常规水肥投入量相比,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化肥减量、降低灌溉量、施用生物炭或秸秆还田都可以降低氮磷淋失量;其中化肥减量、降低灌溉可显著降低氮磷的淋失,其次是施用生物炭和秸秆。施用秸秆条件下,阻控硝态氮淋失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提高、土壤硝化势降低或反硝化势升高有关。此外,需要关注褐土区粮果复合系统中土壤氮磷淋溶的环境效应、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溯源等问题。
郭胜利张树兰党廷辉郭李萍李丽君高鹏程王蕊
关键词:农田土壤蔬菜地土壤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