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继梁
- 作品数:183 被引量:4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含稳定整合pMCLacI/Neo质粒的NIH3T3细胞体外突变研究模型的建立
- 2000年
- 目的 建立一个用于比较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基因和沉默基因的突变机理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脂质体转染法将线性化的 p MCL ac I/Neo质粒导入 NIH3T3细胞 ,用 G418筛选 ,选择一个药物抗性细胞克隆进行扩增 ,用基因组 Southern杂交 ,RT- PCR及 RT- PCR Southern杂交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1)在此细胞克隆的基因组中整合有 p MCL ac I/Neo质粒 ;(2 )该质粒上的两个 lac I靶基因中 ,有一个在 NIH3T3细胞内处于转录表达状态 ;(3)可以通过酶切环化的方法从阳性细胞克隆的基因组 DNA中回收出结构完整、功能正常的 p MCL ac I/Neo质粒。结论 建立了在基因组中整合有 p MCL ac I/Neo质粒的NIH3T3细胞系 ;两个 lac I靶基因可分别模拟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基因和沉默基因的功能状态 ;可以将该细胞系用作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基因和沉默基因的不同突变机理的实验模型。
- 卢洋黎怀星傅继梁
- 关键词:基因突变NIH3T3细胞质粒
- 中华民族11群体HLA Ⅱ类基因遗传结构分析及流动轨迹探踪被引量:4
- 1996年
- 目的:阐明HLAⅡ类基因在中华民族中的流动轨迹和规律,并探索某些HLA等位基因的起源。方法:对中华民族11群体和5个参考群体的HLAⅡ类7个多态座位的遗传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频率分布的比较。结果和结论:初步揭示了自北向南流动的可能起源于白人或黑人的基因谱(如DQAl*0501,DQBl*0501等)和自南向北流动的可能起源于东南亚黄种人的基因谱(如DQAl*0601,DRBl*1202等);提出存在一类可能起源于中华民族某个大陆群体的HLA基因(分别如DQBl*0303及DRBl*0901,*1501等);并发现HLA基因在中华民族各群体之间的融合深刻而普遍,但傣、布依等部分少数民族与外界仍有一定程度的隔离;结果也支持中华民族包含南北两大群体的观点。认为群体迁移、融合而产生的基因流动是HLA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动力,但隔离导致的遗传漂变以及自然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 潘星华傅继梁
- 关键词:基因中华民族聚类分析
- lacI突变型菌落的正向选择系统的研究建立
- 黎怀星傅继梁
- 一种新的DNA双向电泳技术被引量:1
- 1989年
- 常用的DNA电泳技术能分离分子量不同的双链DNA片段,但不能将长度相同而碱基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分开。关于DNA变性的动力学研究表明。
- 陈雁傅继梁范奇元刘柏林
- 关键词:DNA双向电泳技术碱基序列变性剂解聚
- 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组在转基因小鼠内的表达和复制被引量:3
- 1997年
- 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产生了41只整合有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B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建立者。建立者基因组中所整合的HBV基因组都能以孟德尔方式向后代传递。在这些建立者中,有33只为HBsAg阳性,同时也为HBeAg阳性的有18只。对血清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8只小鼠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在它们的肝和肾组织中也有HBsAg和HBeAg的存在,但不存在于脾、脑、肺、睾丸、皮呋、卵巢及肌肉组织中。
- 胡以平雷章恒余宏宇郑文超李建秀王新民胡卫江孙伟郝光荣潘星华王肖鹏傅继梁
- 关键词:肝炎病毒转基因分子遗传学小鼠分子生物乙型
- 基于载体的RNA干扰介导人核受体hLRH-1表达稳定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的基因表达谱分析(英文)
- 2006年
- 为建立一hLRH-1表达稳定抑制的细胞系,我们构建了hLRH-1基因靶向的稳定RNA干涉载体(pSineohLRH-1)并导入肝细胞癌细胞BEL-7402。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携有pSineohLRH-1的BEL-7402细胞其hLRH-1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率达60%。此外,微阵列法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干涉的对照细胞相比,包括一些肿瘤相关的基因如Gadd45β和PTEN在内的405个基因在hLRH-1基因表达稳定下调的BEL-7402细胞中呈明显的表达差异,意示hLRH-1具比已知更为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尽管hLRH-1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确切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我们的发现仍为hLRH-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的揭示提供了新的线索。
- 王水良兰风华庄岳鹏李慧忠黄梁浒郑德柱曾健董荔红朱忠勇傅继梁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RNA干扰
- 小鼠p35^(nck5a)基因5′侧翼非编码区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研究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决定 Alzheimer's病 (AD)的相关基因 p35 nck5 a神经特异性表达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构建荧光素酶表达载体 ,利用原代培养神经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实验寻找指导神经特异性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 ,并通过引物延伸实验寻找转录起始位点 ,通过染色质 DNase1高敏位点 (DNase1hypersensitivesite,DHSS)实验确定与 p35 nck5 a转录相关的 DNase1高敏位点。结果 瞬时表达实验结果显示在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中 ,所构建的各载体的表达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在新生大鼠的脑组织和肝组织中存在染色质DNase 1高敏位点的差异 ,该位点大约位于脑基因组 p35 nck5 a编码区上游 - 40 0 bp处。引物延伸实验结果显示主要的转录起始位点的位置与 DNase1高敏位点的位置具有一致性 ,与瞬时表达实验结果也具有相关性。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在所克隆到的 p35 nck5 a5′侧翼序列中不存在决定该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 。
- 朱海英周常文傅继梁
- 关键词:基因表达阿尔茨海默病
- P48L和D74N突变对P16基因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P16基因(CDKN2,P16INK4a,MTS1)是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目前对P16基因是否存在突变热点,以及突变与肿瘤的病程和预后间的关系,都还处于研究之中。为了研究突变对P16功能的影响,探讨P16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进一步认识P16基因的功能,我们应用体外定点诱变方法,构建了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存在的P48L和D74NP16突变体,并在缺失P16基因的肿瘤细胞株H460中表达。
- 黄长晖傅继梁
- 关键词:P16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原发性恶性肿瘤P16表达突变体肿瘤细胞株
- 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
- 1997年
-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细胞因子,它促进小鼠白血病M1细胞分化并抑制其增殖,所以把它命名为白血病抑制因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了解到它还具有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抑制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促进骨吸收,引起血小板增加,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反应蛋白,以及参与胚胎发育、促进神经肌肉的生长和维持垂体功能等作用。 本研究用PCR扩增pLXSN-hLIF中的LIF结构序列。
- 刘厚奇武圣明邹祝英刘建国傅继梁
- 关键词:昆虫细胞SF9白血病抑制因子人白血病分子遗传学急性反应蛋白角蛋白
-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1 cDNA的克隆及其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获得HDAC1的cDNA及构建酵母双杂合系统中的靶基因。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Jurkat细胞中扩增出一约1.45kb的DNA片段,作全自动测序,重组入pLexA载体,构建成pLexA-HDAC1,并用醋酸锂法转化酵母菌EGY48,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pLexA-HDAC1在EGY48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的1.45kb的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HDAC1一致,转化的酵母菌在选择性培养基SD/Gal/Raf/-Ura/-His/上培养3d后,长出约1mm大小的白色菌落。结论:获得了HDAC1的cDNA,pLexA-HDAC1对EGY48没有毒性作用,也没有自身激活LacZ功能,可作为酵母双杂合系统中的靶基因。
- 陈坚张晓琴傅继梁
- 关键词:组蛋白酵母双杂合系统质粒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