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8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局部电压电位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局部电压电位(LVPs)在标测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7例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标测消融靶点时,局部电压电位出现率以及在窦性心律、室性心律失常时局部电压电位与V波的位置关系。结...
- 骆合德俞峰冯金忠吴峰周巍孙俊波张帅邱一华
-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标测导管消融术
- 文献传递
- 无冠窦起源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功消融1例
- 2014年
- 于无冠窦内成功消融房性心动过速屡有报道,但无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极其罕见,国外仅有个别报道。2012年我院成功消融无冠窦起源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Cs)1例。
- 冯金忠吴峰周巍孙俊波张帅俞峰骆合德
- 关键词:导管消融
- 消融右室流出道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改善2例
- 2011年
- 一般认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与各种心律失常有关,包括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近来国内外也有少量报道频发性的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室早)也可导致心肌病的发生。
- 冯金忠吴峰邱一华骆合德俞峰周巍
-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导管消融
- 乌司他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83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常规治疗组105例和乌司他丁组7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卧床休息、营养心肌、抗病毒、治疗并发症等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第3天、第7天、1个月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 T)等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周和1个月后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治疗第3天、第7天,乌司他丁组cTn T、CK-MB水平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治疗1个月后,两组cTn T、CK-MB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周时,乌司他丁组LVEF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1个月后,乌司他丁组LVEF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LVEDD值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降低患者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更好地恢复左心结构及功能。
- 吴峰郑毅敏张帅邱一华俞峰周巍孙俊波骆合德冯金忠
- 关键词:乌司他丁病毒性心肌炎
-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规方法消融困难的线性消融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常规方法消融困难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患者中室间隔左室面线性消融的有效性。方法:18例术中不能诱发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发作时不能耐受患者,进行室问隔左室面心尖到心底部连线的前l/3~1/2区域,在窦性心律下首先标到蒲肯野氏纤维电位(PP),向下至室间隔与左室下壁交界、向L至前后间隔中线进行线性消融,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均未能诱发}}jILVT。随访3~35(23±13)个月,3例/18例(17%)复发,远期成功率达83%,无l例发生永久性的并发症。结论:对于术中不能诱发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发作时不能耐受的ILVT患者,室间隔左室面线性消融安全有效,可以作为补救性消融措施。
- 冯金忠吴峰骆合德邱一华周巍俞峰
-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左室特发性室间隔导管消融线性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