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淼龙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子宫
  • 4篇子宫内膜
  • 4篇内膜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 2篇孕激素
  • 2篇增生
  • 2篇细胞
  • 2篇口服避孕药
  • 2篇激素
  • 2篇避孕
  • 2篇避孕药
  • 1篇单纯性
  • 1篇单纯性增生
  • 1篇修复基因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症
  • 1篇诊断性

机构

  • 7篇滨州医学院附...
  • 5篇山东大学
  • 1篇滨州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何淼龙
  • 4篇杨兴升
  • 4篇李玲
  • 3篇孙清
  • 3篇王秀珍
  • 3篇吴倩
  • 2篇宁方玲
  • 2篇王晓乐
  • 1篇梁葵香
  • 1篇刘婷
  • 1篇齐广涛
  • 1篇包香香
  • 1篇张磊磊
  • 1篇张传厚
  • 1篇菅金波
  • 1篇孟维杰
  • 1篇李莉
  • 1篇刘跃洋

传媒

  • 4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剖宫产术发现腹膜外平滑肌瘤1例
2015年
1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5年余,术后半年发现肌瘤复发,彩超示肌瘤直径约1cm。术后2年意外妊娠,停经40余天时彩超提示早孕,子宫肌瘤直径约2cm,停经2月时彩超提示子宫肌瘤4cm,因计划外妊娠,行人流术。术后2年未检查。9月前再次自然受孕,当时彩超提示多发子宫肌瘤,最大直径约6cm,孕晚期彩超检查提示多发子宫肌瘤较大者位于宫底部。
梁葵香齐广涛孟维杰何淼龙
关键词:腹膜平滑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口服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疗效,进而对3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0岁以下、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24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1例),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A组)、口服避孕药(B组)及LNG-IUS(C组)治疗6个月。治疗后每3个月取患者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观察治疗后的病理结果。结果: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组(A组)、口服避孕药组(B组)、LNG-IUS组(C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97.5%、96.3%和100%,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3组的突破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0%、6.1%和22.2%,差异显著(P<0.025);体重质量增加发生率分别为51.9%、6.1%和4.9%,差异显著(P<0.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7.4%、4.9%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头晕乏力、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对50岁以下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口服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方法均可为首选。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身体一般状况及对药物副反应的耐受程度等。
孙清杨兴升何淼龙李玲吴倩王秀珍
关键词: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孕激素口服避孕药
林奇综合征的基因学、诊断及治疗相关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林奇综合征(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上表现出微卫星不稳定性。存在这种突变的患者可同时或异时患有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有关的结肠外恶性肿瘤。自林奇综合征被定义后,相关基因学、诊断标准、监管手段及治疗方案不断更新,临床医生需掌握相关知识,运用于临床,提高林奇综合征的诊断率、监管及预防,才能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死亡率。本文现就林奇综合征的基因学、诊断学、监管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王晓乐何淼龙宁方玲菅金波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及评价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究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来医院妇产科实习的临床实习生120名,将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2014级妇产科实习生6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2015级妇产科实习生60例设为研究组。教学结束后,进行技能和理论考核,分析其教学效果,并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结果研究组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实习后临床岗位胜任力理论应用、实践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项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实习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了以带教效果、实习生知识应用、带教意见反馈等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论以临床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带教中可提高实习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张传厚杨春燕李莉何淼龙张磊磊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内膜癌漏诊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内膜癌漏诊的因素及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3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切除前后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内膜取样方式分为宫腔镜组与诊刮组,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术前病理与术中冰冻病理、术后常规病理,分析其主要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3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术后证实为子宫内膜癌者42例(31.82%)。诊刮组的内膜癌漏诊率为32.99%(32/97),高于宫腔镜组28.75%(10/3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2例内膜癌患者中,95.24%(40/42)为子宫内膜样腺癌,ⅠA期38例(90.48%),高分化癌34例(80.95%)。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者115例,其中11例子宫内膜癌漏诊。长期月经紊乱、未生育患者子宫内膜癌漏诊的风险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有子宫内膜癌漏诊的风险,尤其是长期月经紊乱、未生育的女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李玲杨兴升孙清何淼龙吴倩王秀珍
关键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价值研究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表明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是通过炎症过程表现出来的,炎症反应通过释放一些白细胞和其他吞噬细胞来源的介质或炎性因子参与肿瘤的进展过程,这些物质能够诱导细胞DNA突变、抑制凋亡以及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最终...
何淼龙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
EZH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EZH2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01例宫颈癌中EZH2、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ZH2与Ki-67、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EZH2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60%(12/20)、68.3%(69/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50%(10/20)、57.4%(58/101),且与EZH2表达呈正相关(r=0.440,P<0.05)。EZH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在宫颈癌患者中,EZH2阳性组较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缩短(42.3个月vs 52.3个月,P=0.00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ZH2是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RR:1.595,95%CI:1.188~2.827,P=0.044)。结论:EZH2异常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EZH2可能成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标记物及潜在分子治疗靶点。
刘跃洋刘婷包香香何淼龙李玲杨兴升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EZH2KI-67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头皮小汗腺汗孔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于2012年5月7日因“头皮肿物生长30余年,快速增大2年”首次就诊于我院烧伤整形科,患者于30年余前发现头顶一肿物突起,约“玉米粒”大小,无疼痛、瘙痒,未行诊治。随后肿物逐渐增大,无快速增大表现,局部无疼痛、瘙痒,无皮温高、破溃、流脓、渗液,无全身表现,近两年来肿物增大较快,入院时头顶肿物约5cm×5cm×3cm大小,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压痛,皮肤红肿、破溃,稍挤压后流脓,局部毛发稀疏。
王晓乐何淼龙宁方玲
关键词:个案报道头皮
子宫内膜增殖症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不同保守治疗方案对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CH)及非典型增生(AH)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患者可接受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0岁以下、病理结果证实为CH的患者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A组)、口服避孕药(B组)或LNG-IUS(C组)治疗;AH的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或GnRH-a治疗。每3个月取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病理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CH患者: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治疗组、口服避孕药治疗组、LNGIUS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77.5%、73.7%和94.7%(P=0.039),治疗期间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依次为42.5%、7.9%和2.6%(P=0.001),突破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0%、5.2%和26.3%(P=0.023),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5%、5.2%和2.6%(P=0.624)。(2)AH患者: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治疗组、GnRH-a治疗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70.5%和60.9%(P=0.197)。口服孕激素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重增加(59.1%)、突破性出血(22.7%)、恶心呕吐(13.6%)及头晕乏力(6.8%)。GnRH-a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潮热(67.4%)、阴道干燥(34.8%)、精神状态改变(32.6%)、头痛乏力(10.9%)。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及肝酶升高。结论:对50岁以下的CH患者,可首选宫腔内置入LNG-IUS系统。对AH患者,若无生育要求或手术禁忌证,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于50岁以下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口服孕激素和GnRH-a治疗的疗效相当。保守治疗需在严格监测下进行,以便及时发现癌变。
孙清杨兴升李玲何淼龙吴倩王秀珍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殖症孕激素口服避孕药LNG-IUSGNRH-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