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勃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豆科)的孢粉学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豆科土儿属(Ap ios)和旋花豆属(Coch lianthus)7个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2个属的花粉均为三孔沟,形状为三角球形或球形.土儿属的花粉可划分为2种类型:肉色土儿(A.carnea)的花粉外壁为典型的网状纹饰,其它种的花粉外壁较光滑,具颗粒状或短条纹状纹饰,研究结果不支持土儿属下亚属的划分;肉色土儿花粉外壁的网状纹饰式样可能反映了其在土儿属中处在较进化的位置.土儿属东亚分布种的花粉类型较为多样,原始和进化2种类型并存,表明东亚可能是土儿属的起源地和演化中心.旋花豆属的花粉特征和肉色土儿相似,说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 任勃温洁乐志芳朱相云
- 关键词:花粉豆科
- 关于紫荆属(豆科)叶型和脉序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 2004年
- 紫荆属(豆科)包括8个现存种,其中5个种分布在东亚,2个种分布在北美,1个种分布在 欧洲.通过观察及显微研究,表明其叶型及脉序等叶部特征可为该属内种的区分提供清楚的鉴别特 征.这些特征与其他形态学证据相结合,可以为该属的鉴定和属内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有力的佐 证.鉴定了一份发现于山东山旺中新世的叶化石,它具有明显的叶枕和紫荆属的叶部特征.
- 任勃朱相云温洁
- 关键词:叶型叶枕脉序
- 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的系统学研究
- 土圞儿属(含8种)和旋花豆属(含2种)隶属于豆科、菜豆族、刺桐亚族。土圞儿属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旋花豆属分布于喜玛拉雅地区。传统上,这两个属被认为系统关系非常近。目前对于土圞儿属中种的划分和分类问题缺乏世界范围内的深入...
- 任勃
- 关键词:形态学分子系统学豆科叶表皮特征孢粉学
- 文献传递
- 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豆科)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被引量:1
- 2007年
-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豆科Leguminosae土圞儿属Apios和旋花豆属Cochlianthus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大多数种类的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浅波状或波状,只有一个种——Apios gracillima Dunn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多数种类的叶片蜡质纹饰通常为片状或颗粒状,一些种叶表皮未见蜡质纹饰;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这两个属内,上述叶表皮特征在物种内较稳定,因此对于解决属内种间和属间关系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A.gracillima叶的上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弧形,A.delavayi Franch.叶的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因此A.gracillima应处理为一独立的种,而不是A.delavayi下的一个变种;(2)A.priceana B.L.Rob.在叶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类型和蜡质纹饰形态等方面与土圞儿属中其他种不存在显著区别,因此土圞儿属内两个亚属的划分是不合理的;(3)土圞儿属多为5或7小叶,无毛或近无毛,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或近平直,而旋花豆属3小叶,密被柔毛,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状,本文支持它们为两个独立的属的分类处理。
- 任勃朱相云姜彦成
- 关键词:豆科叶表皮系统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