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国俊
- 作品数:109 被引量:64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的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的缓释微丸,是由空白微丸、载药层和缓释层组成,载药层由中药提取物和药用辅料组成,中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备而成:垂盆草20~60份,绞股蓝10~60份,黄精10~40份,绵茵陈10~30份,...
- 严国俊潘金火蒋志涛毛敏珏张婷葛少波侯振山
- 文献传递
- 指纹图谱整体释放动力学评价陈白清肝微丸缓释特性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考察陈白清肝微丸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释放介质指纹图谱分析,选择陈白清肝微丸内柚皮苷为参照峰,分别求出其他指纹峰与对照峰面积的线性相关方程,计算相对释放度。结果:陈白清肝微丸不是同步释放的缓释制剂,每个成分的释放情况均不一致,释药过程符合零级、一级、Higuchi和Ritger-Peppas释药模型。结论:以指纹图谱相关峰为指标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陈白清肝微丸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
- 阚丽莉宋惠珠严国俊
- 关键词:指纹图谱体外释放HPLC法
- 基于细胞生物电传感效应的复方丹参滴丸连续动态溶出与吸收同步评价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采用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based assay, RTCA),以大鼠心肌细胞(H9c2)建立复方丹参滴丸细胞生物电传感模型,测定其体外溶出与吸收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反应曲线(time/dose depended cell response profiles, TCRPs),以此建立连续动态溶出与吸收动力学模型。得到复方丹参滴丸的细胞指数(CI)溶出与吸收动力学曲线和动力学模型,溶出动力学最佳模型均为Weibull,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大于50,吸收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5。同时以小鼠药效实验得到复方丹参滴丸小鼠尾出血药效时间百分率曲线,溶出、吸收及药效曲线均具有相关性(r>0.9)。结果表明RTCA技术用于中药复方固体制剂溶出与吸收动力学研究,突破了唯成分论的局限,用于评价中药复方制剂质量及批间一致性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为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马丽霞赵乙萌周悦张佳袁曦张若琰董洁陈军严国俊
-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体外溶出度
- 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黄芪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学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不同产地黄芪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黄芪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5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5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90,说明各产地黄芪药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采用3个主成分对黄芪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甘肃民乐县所产批号为HQ-18001(S1)、HQ-18002(S2)和甘肃岷县所产批号为HQ-18007(S7)、HQ-18006(S6)的黄芪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4名。结论建立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 张倩杨怀瑾周悦余亦婷庄欣雅毛春芹谢辉李林陆兔林严国俊
- 关键词:HPL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
- 基于临床用药视角面向中医专业的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
- 2024年
- 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该课程对中医专业学生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课程注重剂型临床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解决临床用药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基于临床用药视角阐明课程教学目标,开展学情分析。以指导中药剂型临床合理应用为主线,重构课程教学单元内容。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情境,开展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探究式教学。以学习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贯穿学生知识建构全过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 谢辉严国俊赵晓莉张雯史长灿刘陶世王若宁
- 关键词:中医中药药剂学临床用药
- 肝尔舒微丸的流化床制备工艺优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优选肝尔舒微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微丸得率、圆整度、堆密度、脆碎度等为指标,采用流化床侧喷制丸法,考察影响肝尔舒微丸成型过程中的处方、工艺因素。结果:优选的微丸成型处方及工艺参数为药液相对密度1.12~1.16g.mL-1,6%滑石粉为抗黏剂,泵速4 r.min-1,雾化压力300 kPa,转盘高度5 mm,转盘速度300 r.min-1,进风温度75℃,风机频率25~35 Hz。采用流化床侧喷制备的肝尔舒微丸外观光滑,圆整度高;粒径在600~900μm的微丸得率为86.7%。结论:优选的微丸成型工艺合理、稳定。
- 蒋志涛严国俊潘金火
- 关键词:流化床
-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包括:选用外翻肠囊模型建立药物吸收仿生系统(DASS),与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RTCA)系统联合,形成DASS‑RTCA系统;通过RTCA实时监测多浓度梯度的中药复方制...
- 严国俊张佳史长灿董洁苏联麟马丽霞高武锋
- 银黄口服液近红外光谱测定和相关性模型建立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金银花、黄芩)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有量,并建立相关性模型用于定量分析。方法采集30批银黄口服液的近红外光谱数据,HPLC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绿原酸和黄芩苷的相关性模型。结果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最佳波段均为9 401.6-7 826 cm^-1,R2分别为0.985 2和0.988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02 96和0.018,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8.23和9.27。将该模型应用于检测两者的含有量时,其预测值的马氏距离(Mash distance)均小于1,相对误差分别为2.12%和1.67%。结论该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银黄口服液的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
- 张叶霞潘金火蔡宝昌秦昆明刘晓王靥润严国俊
- 关键词:银黄口服液绿原酸黄芩苷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
- 基于药物吸收仿生系统的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多指标成分肠吸收特征考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利用外翻肠囊模型建立的药物吸收仿生系统(DASS)考察当归补血汤多指标成分的肠吸收特征。方法:收集当归补血汤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肠吸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以乙腈(A)-0.2%冰乙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6 min,15%~23%A;16~20 min,23%~28%A;20~25 min,28%~30%A;25~30 min,30%A;30~35 min,30%~65%A;35~45 min,65%~95%A),检测波长302 nm,建立肠吸收液的HPLC指纹图谱并标定共有峰,计算各指标成分的相对累积吸收率,利用DDSolver 1.0软件对各成分相对累积吸收曲线进行模型拟合,探究不同成分的吸收规律。结果:当归补血汤中成分C2(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C6的吸收过程较符合零级方程,C9成分以Weibull方程拟合最佳,其余7个成分则更符合Makoid-Banakar方程。成分C1与C2、C3、C5、C7、C10,C2与C5、C7,C3与C4、C5、C7、C10,C4与C6、C10,C5与C7,C6与C10,C7与C10,C8与C9在吸收过程中为同步吸收。随着时间的延长,当归补血汤的整体相对累积吸收率随之增加,120 min时,当归补血汤的整体相对累积吸收率>38%,至180 min时已达49.14%。结论:当归补血汤中的10个指标成分在空肠中均有吸收,但各成分的吸收规律并不一致,表明中药复方制剂的肠吸收具有多元特征,以化学成分为指标的中药复方制剂肠吸收研究能揭示其部分吸收规律,但用于表征复方制剂整体吸收特征的指标还需进一步探究。
- 张佳高媛周湘杰高武锋周悦马丽霞庄欣雅董洁顾薇严国俊
-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肠吸收经典名方
- 正交试验法优选平哮颗粒的提取纯化工艺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优选平哮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条件。方法:以岀固率、盐酸麻黄碱和芍药苷的总提取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盐酸麻黄碱和芍药苷的总转移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考察药液与药材比例、醇沉时间、醇沉体积分数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平哮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最佳醇沉工艺为水煎液浓缩至生药质量浓度2 g.mL-1,加乙醇使含醇体积分数达60%,搅匀,静置8 h。结论:该优选工艺可确保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 张潮潘金火史锁芳严国俊史钱平
- 关键词:醇沉工艺正交试验盐酸麻黄碱芍药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