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国军

作品数:22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术前
  • 3篇肿瘤分期
  • 3篇子宫
  • 3篇结节
  • 3篇CT
  • 3篇MRI
  • 3篇肠癌
  • 2篇血管
  • 2篇术前分期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癌

机构

  • 21篇浙江省肿瘤医...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2篇丁国军
  • 6篇邵国良
  • 3篇张凌男
  • 3篇徐雷鸣
  • 3篇谈天
  • 3篇陈天亮
  • 2篇李德川
  • 2篇张雷
  • 2篇鞠海星
  • 2篇范林音
  • 2篇张英丽
  • 2篇王加伟
  • 2篇石磊
  • 2篇孙松
  • 2篇杨永波
  • 1篇田培林
  • 1篇蒋来
  • 1篇洪卫
  • 1篇邓清华
  • 1篇刘鲁迎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2005年浙...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诊断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 9例中,多发病灶5例,单发病灶4例,共计40个病灶。病灶位于脾包膜下或实质内,边缘清晰,囊性或囊实性。CT平扫等密度灶23个,低密度16个,等密度、边缘钙化1个。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6个,细线分隔强化病灶20个,多分隔"网格"样强化14个;10个瘤灶边缘见粗大血管。病理显示,病灶以大小不等的囊性淋巴管瘤成分为主,囊腔大小不一,囊壁菲薄,分隔纤细,其中夹杂不同比例的血管成分。病灶无明显强化者,病灶内血管成分少;细线状或点状强化者,血管成分渐多;较明显"网"状分隔强化灶内,血管成分比较显著。结论脾血管淋巴管瘤CT表现与其中的血管成分所占比例相关,血管成分明显者,可出现细线状分隔强化,甚至"网"状强化;血管成分较少者,与淋巴管瘤相似,强化不明显。
丁国军王加伟徐雷鸣
关键词:肿瘤血管淋巴管瘤
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评价螺旋CT(S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SCT检查,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观察SCT对直肠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判断的准确性。结果:SCT术前分期总的准确率为65.5%(38/58),T分期的准确率为81.0%(47/58),N分期的准确率为67.2%(39/58),评价肿瘤侵犯外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9%(46/47)和63.6%(7/11),评价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1.1%(27/38),特异性为60.0%(16/20)。结论:SCT对直肠癌术前判断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有重要价值。
鞠海星田培林李德川丁国军陈贵平冯海洋
关键词:肿瘤分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外伤后失嗅MRI研究
目的: 研究外伤后失嗅的MRI表现特点。 方法: 8例外伤后失嗅病人行MRI检查,观察并记录嗅球及皮层损伤情况,测量嗅球体积体积。并与1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 结果: 8例外伤后失嗅...
丁国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头部外伤失嗅嗅球
文献传递
50例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CT与MRI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CT和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且在CT或MRI表现中伴颅底骨质破坏的50例鼻咽癌病例,分析各种骨质破坏的类型及构成比。[结果]50例患者中,CT显示颅底骨质破坏依次为枕骨斜坡29例、蝶骨体21例、翼突基底部11例、岩尖8例、蝶骨大翼7例、翼内板12例、翼外板12例等;MRI显示颅底骨质破坏依次为枕骨斜坡42例、蝶骨体31例、翼突基底部18例、岩尖14例、蝶骨大翼14例、翼内板4例、翼外板4例等。在显示枕骨斜坡、蝶骨体骨质破坏方面MRI阳性率高于C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对鼻咽癌颅低骨质破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CT可互补不足。
王国栋邵国良丁国军邓清华
关键词:鼻咽肿瘤骨质破坏
多学科协作治疗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一例
2013年
一、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69岁。2011年3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伴排便次数增多症状,每日3~5次,时有里急后重,无黏液便,无腹痛、腹胀、腹泻。2011年6月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肛门指诊发现直肠肿块。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
鞠海星朱玉萍朱利明刘鲁迎杜义安张凌男吴伟丁国军朱远应杰儿李德川
关键词:同时性肝转移直肠癌排便次数里急后重直肠肿块
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修订对术前MRI预测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修订对MRI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初次手术治疗、术前行MRI的9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FIGO分期系统(1988、2009年)对子宫内膜癌MRI图像进行分期,以对应的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评价不同分期系统下MRI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一致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按1988年FIGO分期系统,术前MRI进行子宫内膜癌分期的诊断一致率为:Ⅰ期83.2%,Ⅱ期86.3%,Ⅲ期92.6%;IA、IB和IC期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1.8%、76.5%和50.0%,特异度分别为85.3%、55.7%和95.4%;ⅡA、ⅡB期的诊断敏感度仅12.5%、20.0%,特异度则为97.7%、100.0%。按2009年FIGO分期系统,Ⅰ、Ⅱ和Ⅲ期的诊断一致率分别为88.4%,96.8%和91.6%;IA、IB期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7.1%、55.6%,特异度分别为57.7%、95.3%;Ⅱ期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40.0%和100.0%。结论依据2009年FIGO分期系统,术前MRI诊断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张英丽丁国军石磊陈雅卿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肿瘤分期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影像特点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PJ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J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的cT扫描表现、M刚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10例行cT检查,表现:椭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50%病灶可见多囊状或不规则裂隙状坏死,病灶在皮髓期均有明显强化,但其密度明显低于肾脏皮质,而与肾脏髓质接近,cT值52~81Hu,平均(64土11)Hu;实质期强化变化不大,低于肾实质,cT值53~74Hu,平均(654-7)Hu,边界显示更加清晰。分泌期GT值43~79Hu,平均(61±12)Hu,较前略有下降,呈“快进慢出”表现。8例行MR检查,表现:T1等信号,信号均匀,T2稍低信号,内可见小囊状高信号灶;对出血、坏死囊变及假包膜显示较cT清楚,强化方式与cT相仿,延迟期可见强化趋于均质化。结论肾脏嫌色细胞癌cT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MR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张雷范林音丁国军张凌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子宫肉瘤的CT和MR表现
目的分析子宫肉瘤的CT和MR表现,探讨其CT和MR表现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经CT或MRI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10例,分析其肿块形态、大小、生长方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特点或T1WI、T2WI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子...
丁国军
文献传递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MR诊断(附6例报告)
目的分析FNH的CT,MR表现,旨在提高对FNH的认识。方法收集于我科就诊的FNH6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4例,随访观察证实2例(有 FNH的较典型的CT表现,随访四年以上,病灶无明显改变),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
丁国军邵国良
中医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疗效及其CT影像学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究中医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CT影像学变化分析。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使用中医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仅使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SCT检查的肿瘤容积、个数和转移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MSCT检查,肿瘤容积、肿瘤个数和肝外转移患者数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容积、肿瘤个数跟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容积、肿瘤个数和肝外转移患者数跟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ALT、ALB、AST、AKP、AFP和GLD六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LB、AST、AKP、AFP和GLD六项指标跟治疗前比较,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3例恶心、1例发热、2例上腹不适;对照组出现7例恶心、8例发热和6例上腹不适,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跟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肝癌TACE术后1周及术后2月的CT复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丁国军陈玉堂何东
关键词:中医介入治疗肝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